韩城市象山中学

更新时间:2023-11-10 12:21

象山中学创建于1927年。学校2003年晋升为省级标准化高中,是一所古校名校。

学校简介

办学历史

韩城市象山中学创办于1927年,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深厚文化积淀的古校。学校办学质量闻名省内外。解放前,秘密创办了韩城地下党组织,培育出了一批革命英才,为革命事业和韩城解放作出了贡献。解放初,培育出了董继昌、阮双琛等一批知名校友。1954年,党治国获全省高考状元,录入清华大学。1959年高考在全省夺魁。

办学条件

办学规模

2001年,市政府在财政异常困难的情况下投资1300万元修建综合楼,为创建省级重点高中给予了有力支持。学校吸纳社会资金800多万元,扩大校园面积29亩,增加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拆除平房2千平方米,绿化硬化校园近10亩,学校面貌有了根本改观,受到各级党政部门和韩城各界人士的高度好评。

师资力量

现有教职工352人,正高级教师2人,省特级教师4人,国家、省优秀、骨干教师和省市教学能手120余人,研究生学历48人。学生3900余人,82个教学班。

2001年元月被省委、省政府和省教委同时授予文明校园称号。2003年元月被评为省级重点高中。

学生成绩

2008年高考成绩揭晓。在市委、市政府及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人民和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师生的艰苦努力,象山中学高考取得优异成绩,二本上线首次突破800人大关,创历史最高纪录。参试2037人,二本上线825人,净增169人,占韩城市71.6%,录取率居渭南市重点高中第二名。一本上线417人,净增121人。三本上线1751人,上线率85.9%。600分以上34人(全市41人)。王涛、张新渊分别以654分、627分的好成绩获韩城市理、文第一名。文理语文科平均成绩居渭南市第一名,理科英语、综合、文科数学平均成绩居渭南市第二名。

学校荣誉

象山中学自创办以来培养毕业生五万余名。学校在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师资力量、办学条件、教学成绩在 20 世纪末一直处于韩城市前列。截至 2008 年,共向高等院校输送大学生 5000 多人,培养出韩城市高考状元 22 人,有多人次被北大、清华、复旦、人大等名牌高校录取。学校是陕西省、渭南市命名的绿化先进单位、先进学校、文明单位,煤炭部命名为“全国煤炭系统标准化中小学”。

2004 年被评为“渭南市示范高中”。

2008 年被渭南市教育局授予“ 2007 年年度‘两法’示范学校”。

2010年被中共陕西省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校园”。

2010年晋升为陕西省示范高中,2017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首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2021年6月,韩城市象山中学党委被授予“渭南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文化传统

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为老师与学生的幸福和发展奠基

办学宗旨:高质量 现代化 有特色

培养目标:爱国情怀 文明素养 创新精神 国际视野 个性特长 健康体魄

校 铭:人字从这里写起

校 训:文明勤奋 博学创新

奋斗目标:办素质教育示范校,办质量过硬人民满意校,办改革创新现代校

发展前景

近年来,学校确立了“为教师与学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按照“爱国情怀、文明素养、创新精神、国际视野、个性特长、健康体魄”的学生培养目标,努力创办质量人民满意校、素质教育示范校、改革创新现代校。在学生德育、新课程改革、校园文化建设、名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创出了特色,有效促进了学校内涵发展、可持续发展。2010年至今,5名学生考入北大清华,二本上线人数连年突破千人大关,800余人在学科竞赛中获奖,受到全市人民好评。

目前,学校正围绕创办“三秦一流名校”这一目标,超前规划,高起点,高定位阔步前行,走上新的发展历程。

地理位置

学校领导

中共韩城市象山中学委员会

党委书记:马圣平

校长、党委副书记:贾建军

党委副书记:刘徐智

副校长、纪检委员:任战武

副校长、宣教委员:孙小强

副校长、群工委员:李小军

象山中学内设机构

办公室 教务处 政教处 总务处 教研室 资助中心 电教中心 团委

象山中学领导分工一览表

校园环境

校园布局

前区:大家所处的地方,是前区广场,中间是瓷砖铺面的宽阔广场,广场中间是象征着腾飞的现代雕塑和喷泉,广场两边是秀丽的草坪。东边的亭子是跻同亭,为纪念著名的老校长段跻同而建。段跻同1941年至1945年任校长,力排众议将学校由龙门书院搬迁到现址,创办高中,延聘名师,保护地下党组织,为学校发展和革命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段跻同校长的儿子段建仁与学校共同出资建设此亭。西边是名人园,2007年校庆期间,将韩城历史文化名人司马迁、薛国观、王杰、刘荫枢吉鸿昌、王捷三、杜鹏程、师哲等八人的胸像塑立与此,用以激励广大师生。

综合楼:前边的大楼是综合楼,为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建于2003年,投资1300万元。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主体六层,局部七层,为合围式庭院结构。综合楼集图书阅览、试验电教、行政办公于一体,学校现代化设施和专门的馆室大都集中在此楼。

图书馆:图书馆分上下两层,一层为两个藏书室,二层为两个阅览室。藏书15万册,其中有吉鸿昌将军1930年捐1000大洋,购买的万有文库一套,弥足珍贵。高英杰、陈秀英夫妇捐书价值5万元,设立了双英书柜。韩城黄河煤焦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英杰校庆期间捐资25万元,用于图书馆建设,学校将图书馆冠名为“英杰图书馆”。

实验室:实验室共计十个,物理、化学各四个,生物两个,药品储藏室、实验准备室一应俱全,达到国家一类标准,试验员均为大学学历,实验开出率达到百分之百。

网络中心:网络中心有国内先进的设施设备,既与互联网相连接,又有校内局域网。网络遍布校园各处,形成了与外界沟通的信息平台。

天像馆:天像馆建于2003年,专门用于观测天象,设备在国内是比较先进的,数据可以传输到校园网。

校史展室:校史展室最早建于1994年,2003年由原图书楼搬迁到综合楼,搬迁时对内容作了扩展。校史展室收集了很多珍贵的图片,完整的反映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展现了八十年辉煌的办学成绩,是进行爱校教育的理想场所。

书画展室:书画展室创建于2007年八十周年校庆,室内珍藏着著名书法家雷珍民钟明善、罗坤学、古松子等为学校的题词,还有八十余幅历届校友的书画作品,在韩城书画界颇有影响。

新建工程:前面的新建工程是李保平投资500万捐建的教学楼,建筑面积四千平方米,主体三层,局部四层,36个教室,暑假将投入使用,建成后,教学条件将得到根本改观。

英才路:前面的这条道路为英才路,和它平行的东边的道路为荟萃路,合起来是英才荟萃。

西文化墙:前面的墙是西文化墙。2003年,学校将原来石砌的粗糙墙面改建成砖砌瓷砖贴面的墙面,面貌焕然一新。墙面上建造有大型文化橱窗,是教学区主要的文化园地。学校八十周年校庆时,又在墙面上镶嵌了石碑,建成了碑林。碑林镌刻着董继昌、杨士杰、梁建国、焦浪亭等知名校友的题词,及名言警句。

教学区:大家所处的位置是教学区。四栋教学楼是八十年代仿照蒲城县尧山中学教学楼建的。近几年,对院落和主体建筑进行了加工改造。

清华路:这就是学校的清华路。取名清华路,旨在激励莘莘学子努力学习,成就清华梦,将来有更大作为。

党俊鸿塑像:韩城市象山中学教学区的中心,竖立着一座已故的象山中学老校长老书记党俊鸿的塑像。老校长的汉白玉塑像严肃刚毅,塑像高1.25米,安置在高2米的基座上。基座呈工字型四棱柱,下部为三阶黑色大理石座基,基座为褐红色大理石四棱柱。正面(南)粘镶黑色大理石板,上金字镌刻“党俊鸿 (1917——1978)”及简介。背面(北)粘镶的黑色大理石板上镌刻由老三届校友、韩城市文联主席薛引生同志撰写的碑记。东西两侧则镌刻着从初36(1947)级至高1975级共23届校友和原象山中学教师共348捐款人名单、捐款数和党家村两委会及捐款数。

厚甫亭:厚甫亭建于1944年,是民国三一级学生为樊老先生捐建的,时任校长段跻同给与了大力支持。厚甫亭建成后,一直是历届学子流连忘返的地方,登临其上,东眺滔滔黄河、韩原古城,西望巍巍象山,俯瞰校园风貌,畅想未来,遐思人生,增添无穷的精神力量。老厚甫亭因年久失修,1994年坍塌。2003年,在石战武局长、杨引强校长倡议下,重修厚甫亭,新添上亭台阶。先19阶,再27阶,寓意学校创办于1927年,再上99阶,寓意攀登无止境。厚甫亭前后有三颗古柏,经百年而毅然苍劲,为厚甫亭增添了魅力。厚甫亭的对联是樊老先生的学生,时任陕西省教育厅厅长王捷三撰写的。“礼乐三千士,千古一草亭”言简意赅,寓意深刻,高度概括了樊老先生一生的功绩和做人,是韩城现存的名联。学校八十周年校庆时,樊老先生后人樊建吾亲自为父亲在厚甫亭立碑,碑的正面是樊老先生学生,原陕西师范大学校长、书记李绵为老师撰写的一首诗;碑的后面是后人为樊老先生撰写的生平事略。

攀登路:大家所走的道路叫攀登路,从地形上看,他的北边是厚甫亭台阶,另一层含义是鼓励学生不断攀登高峰,实现美好的人生理想。

公寓区:这是生活区,学生公寓6栋、教师公寓5栋,食堂一座。食堂取名黍育厅,旨在让学生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古训,养成勤俭朴素的良好习惯。5、6号公寓楼内有卫生间、一般为6人、8人间。食堂、5、6号学生公寓,3、4号教师公寓是利用社会资金建设的,开拓了后勤社会化的新路子。

紫云园:取名紫云园是为了纪念紫云庵末代主持杨智修。杨老先生在学校搬迁时,将105亩土地和全部庵产捐给学校,功德无量。

校庆纪念碑:校庆纪念碑为双柱型,高柱9米,低柱3米,中间用条形碑相连。正面的“象山中学八十周年校庆纪念碑”,是著名书法家罗坤学撰写的。背面的题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原陕西省省长程安东撰写的。条形碑上镌刻着碑记、校庆委员会人名单、所有捐款人的名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