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萌

更新时间:2021-12-04 14:14

韩萌(Han Meng)本姓陈,原名陈君山,1922年出生于马来亚。韩萌十三岁时,随父亲回到原籍普宁县。后又于1947年回马来亚,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并陆续在当地报刊发表了大批作品,有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杂文。短篇小说《逼婚》,中篇小说《七洲洋上》好评如潮。1950年韩萌抵香港与文友合作创办赤道出版社。长篇小说《寻根奇遇》、《柑园风雨》和《台湾归来》三部小说。另韩萌指全称为韩国最萌大会,萌战之一。

个人简介

韩 萌 Han Meng(1922~ ),原名陈君山。祖籍普宁,生于马来亚。“一·二八”事变后回到祖国。1940年始发表作品。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到桂林、贵州学习写作,当记者、编辑。1946年内战爆发,被迫出走泰国、马来亚、新加坡,发表中篇报告文学《湘桂撤退散记》等。1949年后写成中篇小说《七洲洋上》。先后出版了《南洋散文集》和《南洋短篇小说集》第一集。1951年离香港回广州,担任南方通俗出版社执行编辑,采写了中篇报告文学《建社前后》、《林炎城的丰产故事》,撰著中篇童话《椰子飘流记》、传奇小说《榴梿山神话》、电影文学剧本《海外归来》、中篇小说《望夫归》、长篇小说《海峡惊梦》等。曾当选为汕头地区侨联会副主席,广东省政协委员。退休后,任汕头归侨作家联谊会会长,汕头侨史学会副会长。1987年在香港出版长篇小说《寻根奇遇》。发表回忆录《甘苦的文学生涯》和《海内海外走天涯》等。

代表作品

韩萌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是小说集《在古屋里》和《海外》。《七洲洋上》是韩萌著名的代表作。小说中许多华侨、侨眷含羞的耻辱,不屈的脊梁,坚定的理想,超越了乡界国界,超越了时空限制,该书在香港出版后,一年中再版两次,读者反响热烈。方修编辑的《马华新文学大系·战后》小说一集收入《七洲洋上》(节选)。它与作者的短篇小说集《在古屋里》、《海外》及后来的中篇小说《红毛楼故事》,奠定了作者在新马、香港和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艺术特色

韩萌最有成就的创作是小说,其艺术特色首先表现在作品中充溢着浓郁的侨味、海味与潮味。作品中处处有热带胶风椰雨风情的描述,华人胼手胝足拼搏创业血汗的印痕,殖民地农村垦荒拓植的山芭与灯红酒绿的城市畸形社会形态的留影。在韩萌的作品中,常常有韩萌的出生地栗芭村的兴衰记、契约华工“猪仔”的血泪史,以及侨居海外的华籍文化人与教育工作者为传播中华文化,建设马华新文学和从事抗日救国运动的辛酸泪与抗争记录。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反映海外赤子和天涯旅人的思乡情绪。在这些侨味扑鼻溢芳的文笺中,谱写了一批华侨知识青年的人物群像。韩萌们长年困守在山芭当牛做马,开拓出南洋丰盛的物质财富。韩萌们善于思考,勇于冲刺,敢于反叛,同时又具有那个时代南洋知识青年常有的狂热性、幼稚性、脆弱性、进步性与革命性。另外,韩萌在许多作品中对一些华人家庭特殊成员的人物描写,如老“番客”、 “唐山”婆、土生娘惹与苔苔等;以及韩萌们所住的亚苔屋,所听的马来歌,所吃的榴莲果,所穿的纱笼裙等等。总之,从自然景物、人物性格、风俗习惯、社会与家庭结构等方面,无不体现出作品浓郁的“侨味”与“海味”。韩萌作品的“潮味”,也是十分鲜明的。韩萌常以熟悉的华人亲朋戚友作模特儿,也喜欢以熟悉的祖家普宁南山乡作为文学的背景。因此,作品中往往出现潮汕人婚丧嫁娶的习俗和游神赛会等的场面。加之作者喜欢在普通话的书写中嵌入少量潮汕方言,也使作品的地方色彩增辉添彩。

从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方面考虑,韩萌的作品具有真实性、时代性。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以及鲁迅、巴金、高尔基、惠特曼等中外作家作品的熏陶,韩萌以躬身体验和朝夕相处的亲朋戚友作为文学素材或人物模特儿,在丰厚的生活土壤中生发出敏锐的心灵感应。通过文学手段的酿造,从整体特征上折射了生活的真实。因此,作品的生活气息浓厚,人物颇具特色。在中国抗战后方西南各省、新马和香港等地所写的虽然大多是在腥风血雨氛围中灰色调的社会悲剧,但对光明、幸福的向往和对丑陋、邪恶的唾弃之情博动于字里行间,没有使人感到悲观颓废。在韩萌大量的作品中,华人的血统、家乡的亲缘、民族的渊源被摆到突出的位置上。华侨、侨眷以及华人家乡民众的勤劳刻苦、节约俭朴、重情崇礼、敬祖念根、相信命运、向往光明、不屈抗争以及某些落后、保守或陋习,都是中华民族传统心理素质的积淀。这种共同的思想观念与意识形态,使华侨和华人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抗暴力、生存力和繁殖力。它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繁衍生息之意识形态和种族的共同特征,也是韩萌等华人作家创作思想与作品灵魂的共同特征。

写作手法

韩萌小说的写作手法,秉承了中国新文学的传统,也融汇了许多西方现代小说的写作技巧。例如,韩萌喜欢采用倒叙、插叙等手法使线性时间的情节摇曳多姿。如《七洲洋上》,描写的角度选择在既不是国内侨乡,又不是海外侨居地,而是在这两者之间,正在漂浮移动着的船上,艺术空间就是连结南洋与祖国的契合部。作品把正面描写的时间浓缩在几天内,场景在抬头一览无余的一艘船上。这一艘海轮,也可说是处于不停地颠簸与处在风雨飘摇中的当年的中国。

文学地位

在新、马两国的文学史上,都有韩萌重要的地位。马仑在《新马华文作家群像》中,认为韩萌“这位土生的马华作家,锐笔震文林,创作成就辉煌。”马来西亚华人写作人协会主席方北方也称誉“韩萌是战后马华著名作家之一。”方修在《战后马华文学史初稿》中,认为韩萌是战后马华文学史第二阶段(1948至1953)的代表作家。新加坡学者苗秀、赵戎编的有关文学史料,也曾收入韩萌作品。中国作家陈春陆、陈小民编著的《泰国华文文学初探》一书,还把韩萌列为泰国华文作家。日本学者小木裕文在韩萌的《马华文学与中国文学的比较研究》中,也把韩萌作为马华文学与中国作家的重要一员。秦牧认为“……韩萌当年在海外,是有相当影响的。”

韩萌在归国初期,书写了一批歌颂社会新生活、新气象和先进模范人物的报告文学。在21世纪的钟声敲响之前,韩萌主要的力作是长篇小说《寻根奇遇》、《柑园风雨》和《台湾归来》三部小说。《寻根奇遇》叙述广东侨乡兴办华裔学生夏令营中发生的有趣故事;《柑园风雨》反映从抗战期间至解放后漫长而广阔的历史画面,重点放在追踪解放后侨乡人民当家做主的身影,同时把海外华侨与国内侨乡的人物画廊贯串起来;《台湾归来》把苦难的潮汕侨乡昔日工农革命、日寇入侵、四三年大饥荒、穷人卖身做“猪仔”过番、胡琏兵团拉壮丁、越南难侨到法国求生等,融人了思乡情结和海峡两岸热盼祖国和平统一的强烈愿望。

韩萌的散文绝大多数是叙事散文,过去在海外发表的现仅存《在曼谷上岸》、《龙眼树》、《布施》等几篇。晚年最重要的是《秦牧的足迹》和《追忆粟芭村》,前者曾在国内和泰国的报刊上发表,后者还曾收入于《潮汕文学读本》,供广大的中学生阅读。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