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通

更新时间:2024-06-10 09:20

韩通(?-960年),字仲达,太原人,后周将领。

人物生平

应募从军

韩通不满二十岁就应募从军,因身强力壮,勇于作战,被提拔为骑军队长。后晋开福元年(947年),辽兵攻入开封,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后汉高祖)在晋阳(今山西太原)称帝,韩通投奔其帐下。辽兵北退后,他又追随刘知远至开封,因从讨杜重威有功,检校国子祭酒。后汉正式建立后,官加检校左仆射

追随郭威

乾祐元年(948年),后汉隐帝刘承祐继位,韩通迁升为奉国指挥使。同年二月,河中、永兴,凤翔三镇连衡反叛,隐帝任命郭威(后周太祖)为枢密使,率军征讨叛乱。韩通跟随郭威冲锋陷阵,身被六创,被提拔为都虞侯,从此成为郭威的心腹。郭威出镇大名(今河北大名东),奏请韩通担任天雄军马步都校。

乾祐三年(950年),郭威任邺都留守兼枢密使,刘承祐因忌杀大臣,郭威被迫起兵,代汉建周。在这一政变过程中,韩通作为手握兵权的军事将领之一,推波助澜,起了促进作用。郭威即位后,韩通任奉国左第六军都校,领雷州刺史。

广顺(951年—953年)初年,韩通累迁至永、睦二州防御使。郭威亲征兖州时,任命韩通为在京右厢都巡检。适逢黄河泛滥,掩灌河阴(今河南荥阳北)城,韩通奉命率千余名兵卒疏通了汴河口,接着主持修筑了河阴城,不久迁为保义军节度使

显德元年(954年),北汉主刘崇趁郭威之丧,勾结契丹大举进犯后周,周世宗柴荣派遣韩通协助王彦超从晋州道东出,邀击北汉兵。在高平(今山西高平县南)大败北汉、契丹联军后,柴荣任命他为太原北面行营部署,挖地道攻太原城。班师后,韩通移镇曹州,任检校太保

攘外安内

显德二年(955年)正月,柴荣认为深(今河北深县)、冀(今河北冀县)两州间横亘数百里的胡卢河(即衡漳水)堤堰不够高陡,难以阻挡契丹骑兵的长驱直入,命令韩通与王彦超率兵卒丁夫浚治。

韩通一面主持工程,一面迎击契丹的侵扰,圆满地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又在李晏口为静安军修筑了城堡,葫芦河的浚治,收到了御敌、通漕、溉田三种效益,“自此契丹不敢涉葫芦河,河南之民始得休息。”为了加强北部边防,韩通又先后主持修筑了柬鹿 (今河北柬鹿县)、鼓城(今河北晋县)、祁州(治所在无极,今属河北)、博野(今问北博野),安平(今山东益都西北)、武强(今河北武强)城墙。在此期间,他辛苦倍至,“夜宿古寺,昼披荆棘”;同时还要抵御契丹的骚扰。

显德二年(955年)六月,柴荣遣兵征伐后蜀,韩通被任命为西南行营马步都虞侯。他率部进入大散关,围凤州(今陕西凤县东),又分兵修筑了固镇城堡,断绝了后蜀粮道,从而为后周攻克凤州创造了有利条件。后周收复秦、凤等四州后,韩通因军功被提拔为侍卫马步军都虞侯,不久又被任命为京城内外部巡检、权点检侍卫司。

同年,柴荣感到东京汴梁(开封府)城日益繁荣,而规模狭隘,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下诏增广街巷,扩建开封城,责成韩通总领其役。这项浩大的工程原计划三年竣工,但韩通指挥有方,仅用半年时间就主持完成了这座都城的扩建。

显德三年(956年),朝廷追叙攻取秦,凤等四州的功劳,韩通改领忠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傅。又改侍卫马步军都虞侯。

显德五年(958年),后周占领淮南,柴荣任命韩通为归德军节度使。

显德六年(959年)春,韩通奉命巡视黄河堤防。率领徐,宿、宋、单等州民疏浚汴渠数百里。同年,柴荣准备北伐,韩通等率水陆军先赴沧州,修水道入辽境,栅于乾宁军之南,“补坏防,开游口三十六,遂通瀛莫”。柴荣抵沧州后,率步骑数万直入契丹境,契丹乾宁军刺史王洪举城投降。柴荣命诸将分水陆俱下,任命韩通为陆军都部署。周军攻克三关后,以益津关为霸州(今河北霸县境)。韩通主持修筑了霸州城。班师后,韩通被任命为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充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周恭帝柴宗训继位后,移领郓州。

抵抗被诛

显德七年(960年)正月,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黄袍加身之后回军开封,突入京城。韩通惊闻政变,从内廷飞马而出,准备抵抗。他行至当街,被军校王彦升发觉,立即追至韩通家,将其一家杀死。赵匡胤即位后,追赠韩通为中书令,将其以礼安葬。

历史评价

赵匡胤:振迹戎伍,委质前朝,彰灼茂功,践更勇爵。夙定交于霸府,遂接武于和门,艰险共尝,情好尤笃。朕以三灵眷佑,百姓乐推,言念元勋,将加殊宠,苍黄遇害,良用怃然。

脱脱:①韩通与宋太祖比肩事周,而死于宋未受禅之顷,然不传于宋,则忠义之志何所托而存乎?李筠、李重进旧史书叛,叛与否未易言也,洛邑所谓顽民,非殷之忠臣乎?孔子定《书》,不改其旧称焉。或曰:三人者尝臣唐、晋、汉矣。曰:智氏之豫让非欤!作《周三臣传》。②通性刚而寡谋,言多忤物,肆威虐,众谓之“韩瞠眼”。

王夫之:韩通足为周之忠臣乎?吾不敢信也。袁绍、曹操之讨董卓,刘裕之诛桓玄,使其不胜而身死,无容不许之以忠。吾恐许通以忠者,亦犹是而已矣。藉通跃马而起,闭关而守,禁兵内附,都人协心,宋祖且为曹爽,而通为司马懿,喧呼万岁者,崇朝瓦解,于是众望丕属,幼君托命,魁柄在握,物莫与争,贪附青云之众,已望绝于冲人,黄袍猝加,欲辞不得,通于此时,能如周公之进诛管、蔡,退务明农,终始不渝以扶周社乎?则许之以忠而固不敢信也。然则通之以死抗宋祖者,其挟争心以逐柴氏之鹿乎?抑不敢诬也。何也?宋祖之起,非有移山徙海之势,蕴崇已久而不可回。通与分掌禁兵,互相忘而不相忌。故一旦变起,奋臂以呼而莫之应。非若刘裕之于刘毅,萧道成之于沈攸之,一彼一此,睨神器而争先获,各有徒众,以待决于一朝者也。无其势者无其志,无其志者不料其终,何得重诬之曰:通怀代周之谋而忌宋祖乎?夫通之贸死以争者,亦人之常情,而特不可为葸怯波流者道耳。与人同其事而旋相背,与人分相齿而忽相临,怀非常之情而不相告,处不相下之势而遽视之若无;有心者不能不愤,有气者不能不盈。死等耳,亦恶能旦颉颃而夕北面,舍孤弱而即豪强乎!故曰:贸死以争,亦人之常情,而勿庸逆料其终也。呜呼!积乱之世,君非天授之主,国无永存之基,人不知忠,而忠岂易言哉?人之能免于无恒者,斯亦可矣。……则如通者,犹有生人之气存焉,与之有恒也可矣,若遽许之曰周之忠臣也,则又何易易邪!

家庭成员

韩通有一子,名不详(民间传说其名为韩微,在电视剧《大宋传奇之赵匡胤》中取名韩珪,但不见出处),人称“橐驼儿”,有智略。

史书记载

《宋史·卷四百八十四·列传第二百四十三》

影视形象

后世纪念

今河北省石家庄有个韩通村,当年韩通曾在此地驻扎军营。韩通死后,村民为了纪念他,把原来叫永乐村改成韩通村。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