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9 19:59
音乐著作是指。其作品享有法律保护的权利。
(1851)、(1855)和《蓝色的多瑙河》(1867),它们的销量都超过了24万份。在有版权的乐谱中,销售量纪录最高的是《让我叫你一声“爱人”》(1910年由瓦斯顿和福利·惠曼所作)和《直到再相逢》(1918年由埃肯和瓦尔丁所作),到1967年为止这两首乐谱各卖了600万份。
,于1987年5月22日在英国伦敦沙斯比拍卖行售出时,标价高达4394500美元,创音乐手稿的最高纪录。这批手稿中包括交响乐第二十二号到第三十号,它们都是1773年至1774年间作者在奥地利萨尔兹堡创作的。当时的莫扎还是个少年。
中国最早的音乐理论专著是《乐记》,全书共23篇,现存前11篇,即《乐本篇》、《乐论篇》、《乐礼篇》、《乐施篇》、《乐言篇》、《乐象篇》、《乐情篇》、《乐化篇》、《魏文侯篇》、《宾牟贾篇》和《师乙篇》,其它12篇已失传。此书详细地论述了音乐的本质、特征,音乐与政治、生活的关系。音乐的审美、教育与社会作用以及音乐创作过程等,作者不详。
据古籍记载,距今约3000多年的周朝就已开始了民歌的集成工作。当时的采集民歌的制度叫做“采风”。各诸侯国专设“采诗之官”,又叫做“行人”,每年春、秋两季出去收集民歌,再呈献朝廷后交乐官保存,除供天子了解“民意“外,每逢祭祀、朝会、宴食、迎宾等场合,还用于演奏、演唱。
中国第一部琴史专著是《琴史》,它成书于1084年。著者朱长文(1038—1098),字伯原,号乐圃;江苏苏州人。《琴史》共分六卷,一至五卷为琴人传略,以人记事,共收集了先秦到宋代156位琴人的事迹。第六卷论述了《莹律》、《释弦》、《明度》、《拟象》、《论音》、《审调》、《声歌》、《广制》、《尽美》、《志言》、《叙史》十一个专题,体现出他的史学观和音乐美学思想。
《律吕正义》是中国最早记载五线谱和音阶唱名的书。共分上、下、续、后四编,前三编书成于1713年。上、下二编四卷中论述了乐律、管弦律制、乐器制造等多方面的要点;有关记载五线谱和音阶唱名的部分在续编一卷中,它记述了葡萄牙人徐日升(1645—1708)与意大利人德礼格(约1670—1745)来中国后传入的五线谱及音阶唱名法。后编一百二十卷书成于1746年,记述了各种典礼音乐,并录有有舞谱、曲谱。全书保存了许多明清时期珍贵的音乐资料。
中国最早的简谱歌曲集
近代音乐教育家沈心工(1869—1947),就是简谱的积极传播者之一。他编辑的《学校唱歌集》于1904年出版,成为我国国内出版并流行的第一部简谱歌集。
中国最早的音乐刊物
李叔同(1880—1942)主编的《音乐小杂志》。该刊第一期除日本人所作的两幅插画和三篇文章外,封面设计、美术绘画、社论、乐史、乐歌、杂纂、词府各栏,均由李叔同以“息霜”的笔名一人包办。《音乐小杂志》的创刊号是在日本东京编印后寄至国内发行的。《音乐小杂志》作为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在我国的音乐刊物出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最早出版的钢琴曲集
191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进行曲集》。本世纪初,西洋乐器大量输入,钢琴教学在师范学校、教会学校和一些私人开办的学堂中有了初步的发展。辛亥革命后,学习钢琴的人与日俱增,对钢琴教学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过去那种初级粗浅的教材已远远不能满足学习者的要求。为了解决当时广大学习者的需求,商务印书馆印了一批外国钢琴曲谱集,《进行曲集》是这批钢琴谱集中最早的一本,也是我国目前所见的最早出版的一本钢琴教材。
11.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
由国家版权局和中国音乐家协会发起成立的音乐著作权管理组织,维护作曲者、作词者和其他音乐著作权人合法权益的非营利性机构。
12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音乐机构
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所设立的乐府。“乐府”如同现代的歌咏团,协律都尉是该机构的最高业务领导人。乐府专业工作者将从赵、秦、楚等地区收集来的地方民歌进行整理、加工,然后由协律都尉谱成新曲,教给乐人歌唱,供宫迁帝后王妃、公伐将相等人观赏。“乐府”最繁盛时人员达800多人,他们大多是一流的音乐家、文学家和民间艺人。这种音乐机构是汉代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高度的背景下,文化相随发展的产物。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的《成相篇》。《成相篇》的音乐形式取材于民间说唱和歌谣,共分三个乐章。“相”是一种由舂米或筑堤的劳动工具发展而成的打击乐器,用以击节说唱。“成相”是当时民间流传的一种说唱、歌谣形式,后来发展成诗歌形式。全篇四句一韵,按一定的节奏朗读,无固定的曲调,其节奏类似快板。作品大多宣传为君治国之道,间杂有历史故事,对当时的现实也有所批判。
最早的对外音乐文化交流
西周周穆王十三年(约公元前989年)。当时,周穆王亲自率领一支庞大的歌乐队西行,一直到达与黑海相连的黑湖,全程往返约35000多里。这支乐队每到一处,就与当地的部落首领互赠礼品并举行盛大的演出。现在的傀儡戏、皮影戏、杂技等,就是那时传入我国的。在交通很不发达的情况下,周穆王率队不辞辛劳,跋山涉水,为发展中西方音乐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率领的这支庞大的歌乐队成为我国最早出国访问的音乐团体。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音乐家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上,优秀的音乐家是不计其数的。其中夔称得上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音乐家。夔生活的年代,相当于我国传说中黄帝和尧舜禹时代的后期。据《尚书》记载,夔曾担任舜的乐官。夔原是生活在荒僻边缘地方的有音乐特长的平民百姓,后被舜破格提拔重用。夔担任乐官之后,曾亲自参与著名乐舞《韶乐》的创作和指挥。相传这部乐舞一直流传到1000多年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孔子听后赞叹曰“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可见夔的音乐技能之高超。
最早创立十二平均律的音乐理论家
我国明代杰出的科学家、音乐理论家朱载育,是世界上第一个用科学理论创立“十二平均律”的人。他的律学著作达17部之多,完整、系统地创造了“新法密率”,即十二平均律。朱载育考证的律制,在音高上的误差小,其精确程度使西方的一些音乐理论家也叹为观止。
唐朝贞元年间(公元785—805年)在京城长安举行的琵琶比赛。当时,长安的东街和西街搭起了两座彩楼,在东街彩楼上的琵琶手是来自西域的康国人康昆仑,他是宫廷琵琶演奏家,号称“琵琶第一手”;在西街彩楼上的是化妆成少女的琵琶演奏家段善本。据《忆乐府杂录》中记载,比赛开始后,康昆仑弹了一曲《羽调录要》后,段善本立即移到“枫香调”弹奏,结果康昆仑为段善本的弹奏所倾倒,乃拜段为师。
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前8世纪)的“大司乐”,它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当时统治阶级很重视音乐,把音乐看作是统治国家的重要工具。“大司乐”作为周朝的音乐机构,掌握着音乐教育和执行礼乐的职能,它的培养对象主要是王室和贵族的子弟,也有一些是从民间选拔出来的优秀音乐人才。学习内容主要为音乐美学、演唱和舞蹈;学时为7年,从13岁开始学习,20岁毕业;学生人数达1400余人,其中音乐教师(乐工)有600多人,可称得上是一所师资雄厚、机构完备的音乐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