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9 18:18
韶乐,史称舜乐,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宫廷音乐,起源于5000多年前,为上古舜帝之乐,是一种集诗、乐、舞为一体的综合古典艺术。
根据《汉书.礼乐志》的记载,舜帝之后韶乐是在陈(陈国),到了春秋时期陈的公子陈完就逃到了齐国,所以把韶乐也带到了齐。韶乐是歌颂舜的德政的音乐,舜的天下平和,是由尧禅让。舜传位于禹也是如此,所以其乐和平。因此孔子赞叹舜之乐是尽美矣,又尽善也。武王由于伐纣而得天下,其乐带有杀伐之声,所以孔子说,武王之乐是尽美矣,未尽善也。
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孔子入齐,在高昭子家中观赏齐《韶》后,由衷赞叹曰:“不图为乐至于斯!”“学之,三月不知肉味。”(《史记·孔子世家·述而》)留下了一世佳话。
《隋书·何妥传》载:“秦始皇灭齐,得齐《韶》乐;汉高祖灭秦,《韶》传于汉,汉高祖改名《文始》。”《汉书·礼乐志》《史记·孝文帝本纪》同载:秦二世用《大韶》《五行》祀极庙,汉祭高祖太宗用《文始》,《文始》舞者,本舜《韶》舞也。可知秦汉均曾把《韶》定为庙乐,使《韶》在国乐中的位置达到了极致。
及至曹魏,魏文帝曹丕命《文始》复称《大韶》,以为庙乐。至南朝梁武帝,自定郊庙乐,以《大韶》名《大观》。可知此时《韶》乐虽数变其内容而易其名,但仍居于帝王用乐之列。
韶乐是中国宫廷音乐中等级最高、运用最久的雅乐,由它所产生的思想道德典范和文化艺术形式,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古代文明,韶乐因而被誉为“中华第一乐章”,然而经唐历宋,便再不见《韶》乐被使用或表演的记载,惜于近代为历史所湮没。
中和韶乐是明清两朝用于祭祀、朝会、宴会的皇家音乐。据文献记载,周代就设有号称“六代大乐”的宫廷音乐,成为雅乐。雅乐和以律吕,文以五声,八音迭奏,玉振金声,融礼、乐、歌、舞为一体,以表达对天神的歌颂与崇敬。自先秦至宋元,雅乐历代相延不断,明朝之初,把雅乐加以改组,并命名为“中和韶乐”,清朝沿用。清朝亡后失传近百年。
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周代的宫廷中就已经有了专门的音乐机构--大司乐,乐师达1463人之多(《隋书·音乐志》)。所奏六朝大乐--黄帝之《大卷》、尧帝之《大咸》、舜帝之《大韶》、禹帝之《大夏》、商代之《大濩》、周代之《大武》,于歌、舞、乐为一体, 经过不断发展,遂成汉、唐、宋、元代的雅乐。明清时期,雅乐演出 (当时称《中和韶乐》)注重礼仪,崇尚肃雅。
清代神乐署
《韶乐》集身于诗、乐、曲、舞为一体。
乐舞:韶乐所使用的乐器是严格按文史考证作为远古至明、清宫廷雅乐《韶乐》所使用的乐器制作演奏的。使用的乐器有甬钟、四虎缚钟、歌纽钟、歌缚钟,编馨铜鼓、木鼓、陶鼓、建鼓、悬鼓、鼗鼓、雷鼓、路鼓、灵鼓、古琴、古筝、古瑟、萧、笛、排箫、 、埙、 、笙、枳、 、缶(4种)、石、相、铃、土号、角共36种200余件。舞蹈有文舞——长袖舞、羽毛舞、牛尾舞和武舞即盾牌舞。
诗、曲:《韶乐》的研究开发人员从浏阳古乐中开创出现代《韶乐》曲目。
第一曲:韶韵。序曲音乐是古乐器埙、筝、钟、磬等构成的肃穆、典雅、神秘,能把人们带入一种神秘莫测的时空隧道之中,尽情领略古典音乐的魅力。
第二曲:祭祀、狩猎。反映大舜南巡之前,韶山作为一个苗、汉聚居之地,战乱频繁,生活动荡。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精神追求寄托于神灵。土号声四起,伴随着慢速的规律性的节奏鼓点,苗蛮们手捧火盆,左手执祭铃,口中念念有词的巫师带领下开始了祭拜先祖的庄严仪式。突然,远方传来一声粗野的呼唤“嗬、嗬”,接着,一阵急速鼓声拼命击打,一场部落之间的战争开始了。祭礼的山民应声而起,在强烈鼓点的伴奏下演出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充满血腥的野蛮的战争舞蹈。战斗渐渐推向高潮,山民们在这场激烈的战争中纷纷倒下,定格在最为惨烈的场面上。
第三曲:有凤来仪。反映舜帝南巡,征服南方三苗。途径韶山,看到这里风光绮丽,山清水秀,觉心旷神怡。于是命侍从在此安营扎寨,演奏起和成韶乐,优美动听的音乐引来了凤凰,霎时百鸟和鸣,呈现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后来在与苗民交战时,舜帝用过人胆识和撼人气魄,以空灵婉转的韶乐征服了苗蛮,化干戈为玉帛。当舞台上死一般沉寂时,一束追光照亮了舞台一角,一位云中仙女吹着排箫,清新动人。清脆的钟、磬奏响了,随着音乐的韵律,沉睡的山民苏醒了,伴着鼓点的节奏翩翩起舞,血雨腥风的战场变成了歌舞升平,民族团结的摇篮,一派太平盛世景象。
第四曲:南风歌。反映人们生产劳动的情景。相传南风歌由舜帝作词:“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赋吾民之财兮。”意思是:南方吹来清凉的风啊,可以消除人民的怨气啊;南方吹来及时的风啊,可以增长人民的财富啊。歌词中可以看出舜帝对人民疾苦的关心。
第五曲:关睢。本曲描写的是一个古老的爱情故事。它也是《韶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素材源于最古老诗歌——《诗经》中的《关睢》:“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第六曲:湘夫人。本曲描述了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传说尧帝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许配给了他最喜欢的舜帝,自此三人如影相随,恩爱有加。舜帝十分关心国家,经常外出巡视。当他到南方巡查时,不幸驾崩于苍梧,葬在九嶷山。二妃闻讯后,在湘江边哭得死去活来,她们把眼泪不时地挥洒在竹子上,竹子全身便挂上了斑斑点点的眼泪,变成了南方的斑竹,最后,她们跳入江中为舜殉情,化为湘祀女神。
第七曲:云水。本曲原是一首古琴曲,相传南宋末年著名诗人郭楚望,出于对当时异族的侵略无能为力,立于潇湘水畔,北望九嶷,洞庭被云雾所遮有感而发。现重新解读这部作品,旨在让大家更多的领略洞庭、潇湘之美丽,去感受水光云影、烟雾缭绕之神奇。
第八曲:缶韵。古代素有“击缶而歌”之说。此曲主要讲述的是古代劳动人民自娱自乐,与世无争,有如世外桃源的生活状况。此曲歌出自古代诗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我劳我息,自饮自食,尔等尧者与我何及,帝力与我何有哉?”
第九曲:卿之歌。它是明清两代重要的宫廷雅乐。它是离现存最近的韶乐。它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其中有一首歌词出身古代诗歌:“卿云烂兮, 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孔子闻韶处有两处,一处是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曲堤街道的闻韶台遗址;一处位于今山东省淄博市齐都镇韶院村北,为一处规模不大的淡灰色仿古建筑。门内北墙正中镶嵌着一方石碑,碑上隶书大字题曰“孔子闻韶处”。
民国9年《临淄县志》载:清嘉庆时,于城东枣园村掘地得古碑,上书“孔子闻韶处”。后又于地中得石磬数枚,遂易村名为韶院。至宣统时,古碑已无下落,本村父老恐古迹湮没无传,故于1911年另立石碑,仍刻“孔子闻韶处”。 1982年,市、区政府拨款将“孔子闻韶处”碑嵌于韶院村学校内墙壁上,并增置“乐舞图”和简述孔子在齐闻韶石刻。
石碑左右,分嵌两方石刻,比碑略小。左边一块为“舞乐图”,上刻二人席地而坐,一人执管横吹;另一人居右,端坐正视,似乎全部心神沉入美妙的艺术境界中,当是孔子在欣赏音乐;下刻两个美女,长袖飘带,翩翩起舞。右边的一块为“韶乐及子在齐闻韶”简介。
石刻文载:传说在中国远古虞舜时期,有一种叫做“韶”的乐舞,又称“箫韶”或“韶箫”。因韶乐有九章,故亦名“九韶”,是一种非常高雅的乐舞。
到春秋时期,韶乐在齐国仍然盛行。故而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孔子入齐,在高昭子家中观赏齐《韶》后,由衷赞叹曰:“不图为乐至于斯!”“学之,三月不知肉味。”(《史记·孔子世家·述而》)留下了一世佳话。《论语·述而》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是一个大音乐家,《史记·孔子世家》称:孔子师襄子学琴,不仅要习其曲谱,还做到了历其境而得其志。孔子三十岁就办学授徒,当时他所授课目称“六艺,即:《诗》《书》《礼》《易》《乐》《春秋》。在当时,礼乐并提,可见乐的重要。对此《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孔子周游列国返鲁后说:“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诗》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于《韶》《武》《雅》《颂》,礼乐自此可得而述”。这些记载,足可以说明,孔子不但是能一般地教授《乐》,并且精通乐理,深谙音律。那么,为什么“在齐闻《韶》”而致于“不知肉味”了呢?这个答案应从齐《韶》本身来寻求。
据当今学者考证,“《韶》本东夷之乐 (《齐国[韶]乐的形成与发展》《管子学刊》2002年第二期)再证之《孟子》载:“舜,东夷人也”。《礼记·乐记》郑玄注:“《韶》舜乐名,言能继尧之德。”《汉书·礼乐志》:“舜作《韶》”。
依此,至少可以说,《韶》与东夷俗乐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周立国,用《韶》作为祭庙乐,故被视为宫廷大乐。姜太公封齐,作为周之宫廷大乐,当然也要随之带入齐国,《韶》又得到了接触其母体的机会。这是因为,姜太公入齐,以“因俗简礼”为基本国策,其下历代君主多继续执行其开放务实的政策,故而宫廷与民间,没有象周王朝那样森严的界限,更加有的君主厌宫廷乐舞而喜欢俗乐。齐景公就曾说:“寡人更好俗乐”。《史记·孔子世家》载:鲁定公二年(元前500年)齐鲁夹谷之会,齐国所带参加大典的乐舞就是俗乐(莱乐)。 齐国用俗乐作为诸侯会盟大典用乐,可见齐对俗乐的重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韶》乐受到了当地俗乐的影响,而吸收了新的素材,涂上了地方色彩。也正是由于《韶》具备了齐国地方风貌,齐国君主们使用它的场面也随之扩大,不仅用于祭典,还用于迎宾、宴乐等等。《离骚》“奏九歌而舞韶兮,聊暇日以偷乐”,就可说明屈原在齐国,受到了包括《韶》在内的隆重接待。
按照常规,各种艺术形式,都会随遇而演变,这是艺术自身发展的规律。《韶》入宫廷而成为宫廷雅乐,再接触俗乐而又雅俗结合,从而更突出了乐舞的表现力,更增加了艺术魅力,因而更臻完美,这是必然的结果。所以,孔子当看到齐国化的《韶》乐时,便情不由衷地赞曰:“《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雅乐是中华仪式音乐的代表。20世纪中国社会的剧烈变革,曾经给三千年的雅乐文化带来深刻的创伤,天坛神乐署几近被世人遗忘,雅乐更成为绝响。然五千年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自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在国家政府和有识之士的积极努力下,不仅象征着华夏音乐传统得以延续,同时也昭示着后人:虽然音乐长河有可能因人为的阻挡而发生短暂的断流,但其涌动的暗流终将重新汇成大潮而一泻千里,这是一股发自民族文化灵魂深处的动力所致!
《韶乐》曾是中国古代宫廷音乐中等级最高,运用时间最长的雅乐,但也曾在我国一度失传。近年来,湖南省湖北两省艺术家们结合浏阳古乐、宋代《琴》谱等对韶乐进行研究、整理和创造性劳动,终于创作出了这么一台力求再现四千年前《韶乐》的真实面貌的乐舞表演。
“韶乐”系4000年前的古乐。湖南省韶乐研究专家,在以韶山冲为代表的山歌中,找到了隐含韶乐原形的许多素材,同时发现,现存的浏阳古乐,就是清代的中和韶乐。
韶山韶乐演出厅公演的《韶乐》,是在浏阳古乐、韶山山歌及宋代《琴》谱等基础上进行研究、整理和创造的。乐曲总长90分钟,分11首小曲,由50人演奏,所需乐器200多件,价值达120万元。而作为演奏韶乐的“韶乐宫”,投资1400万元,能同时容纳500名观众。以后,每位来韶山观光的游客,都可在此倾听神奇“韶乐”。
韶山因舜帝南巡至此命奏韶乐而得名,又以养育了一代伟人毛泽东而闻名于世。在这里进行韶乐的研究开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非同寻常的历史与现实意义。据悉,国内曲阜、韶关、西安等7个城市也正在进行韶乐的研究开发。
韶山的“韶乐”研究从1月开始启动,其“韶乐”商标已由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注册。一年来,由湖南省内音乐、舞蹈、文史、建筑等方面的知名学者组成的研究开发班子,先后深入14个省市觅曲采风。他们已经完成了“韶乐”的史料收集和整理工作,拿出了“韶乐”论证报告及演出台本,配套的舞蹈、舞美、服装等设计方案也正在拟定之中。韶山还正着手准备建造一个以“韶乐演奏厅”为中心的文化城,组建一个约40人规模的韶乐艺术团,整个投资预计达2000万元,由韶山毛泽东纪念园有限公司负责开发。
韶山因舜帝在此奏《韶乐》而得名,韶山因诞生了一代伟人毛泽东而成为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之一,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和军事家,同时又是伟大的文学家、诗人和书法家。
舜帝是中华民族史祖五帝之一。《汉书·古令人表》对舜帝的标准称谓是:“帝舜是虞乐”。舜是孝德的化身,一生“苦忧人”,“只为苍生不为身”,四千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景仰称颂。舜是中国道德文化的鼻祖,舜文化之魂可称为“德为先,重教化”。舜死于苍梧之野,葬于湖南九疑山。舜帝二妃娥皇、女英,是尧的两个女儿,闻舜已死,赶至洞庭湖君山,便南望痛哭,随后投湖殉节,化为湘祀女神。湖南是舜帝南巡的主要区域,其主要路线是围绕湘江流域进行的,并留下了很多动人故事和美丽传说。韶山是舜帝南巡的主要地区,韶山因舜在此奏《韶乐》化解一场恶战而得名。韶山八景中有韶峰、凤仪亭、胭脂古井三处与舜帝南安的故事有关。舜帝的“德为先、重教化”的舜文化,辅育了韶山诞生的一代伟人毛泽东,韶山更是扬名天下。毛泽东文化与舜文化是个相关联的两个文化理念,是两个中国历史上最相关联、最重要的文化理念。
在毛泽东同志纪念园东北的铭园十二生肖动植物造型园北开发建设一座东西120米,南北约60米,总面积7000多平方米韶乐演奏、演出、展览为一体的韶乐宫。东面为主入口,几株古松与古朴粗犷的景门共同营造一些山野情趣。往前行绳木栈桥横跨一池碧水迎接来客。越轿信步,娥皇女英、图腾彩陶等环境小品间置于绿阴草坪之中,延绵叙说先人的故事,引发游人对韶乐的遐想。拾级而上,圣君塑像和极具古风特色的演出厅。厅内设突出式舞台而促进台上台下、演员观众间情绪互动交流。观众厅布置在正厅和侧厅,并设有少量贵宾包房。观众厅内可容纳5~600人。演出厅内还附设有三间展览厅,其面积1500多平方米,分别展出古乐器、邵华将军艺术摄影、全国摄影家协会的“领袖风采”摄影、毛泽东像章等。为开发《韶乐》,组建培训了一个84名演奏人员的韶乐演奏艺术团。
1994年,山东临淄开始了《韶》乐发掘工作。1995年,临淄收藏家王矸在齐国故城内发现了古琴减字谱《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经考证,“箫韶”即舜之《韶》乐,“九成”就是九奏、九章;“凤凰来仪”,正是《韶》乐的高潮部分“凤凰来仪,百兽率舞”。据此断定《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确实是《韶》乐遗律。
临淄齐国历史博物馆以《箫韶九成·凤凰来仪》为主旋律,以现代人的审美方式重新对原作进行了加工、整理,编成了《齐韶新乐》,并于2003年11月建成了国内近代第一座《韶》乐厅,面向游人开放。 《韶》乐厅陈列钟、磬、琴、箫、埙、竽等古乐器,氛围古典高雅。厅的一端为演奏小舞台,可为观众作现场小型演奏。11月23日,《韶》乐厅进行了首次对外演奏,这次演奏阵容庞大,内容丰富,运用了钟、磬、埙、笛、箫、排箫、古琴、筝、木鱼、鼓等中国古典乐器,符合古乐中关于金、石、土、木、丝、革、匏、竹等8音的编制,形成“交响共鸣”的艺术效果,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韶》乐厅的建成以及《齐韶新乐》的演出成功,为《韶》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可贵的资料,为齐文化旅游事业增添了新的亮点。 以下10段乐曲就是由山东临淄齐国历史博物馆制作的《齐韶新乐》,运用钟、磬、埙、笛、箫、排箫、古琴、筝、木鱼、鼓等中国古典乐器,将使您获得八音“交响共鸣”的艺术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