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身股

更新时间:2022-04-11 19:24

晋商的股份制中有一个独特的创造,就是顶身股制度。所谓顶身股就是在企业的股份构成中,除出资人的银股外,还有掌柜阶层和资深职员持有的人身股。顶身股实际上并不出一文资金,而是凭自己的劳动,因此,有的地方也称其为劳力股。银股是事实上的资本股份,身股则纯粹是收益股份。身股以一俸相当于银股的一股,一般大掌柜顶一俸,二掌柜以下到资深职员,根据工作年限和表现分别顶九厘以下的不同等次。

详细介绍

进入条件

顶身股也并非轻尔易举的事。一个小伙计入号,先得当三年学徒,做一些侍侯掌柜之类的粗活,闲暇学习打算盘、练毛笔字,字号光管饭,不给工钱。满徒后,按月发给薪资,但还顶不上生意。起码等三个帐期以后(大约需要十年),工作勤勤恳垦,没有出现重大过失,经掌柜向东家推荐,各股东认可下,才可以开始顶股,从一、二厘顶起,慢慢逐步增加。每次增加的股份,记入“万金帐”,予以确认。能顶到七、八厘,就可能被提拔为三掌柜、二掌柜,就有了大出息。因此,在祁太平一带有谚语流行说:“坐官的入了阁,不如在茶票庄当了客。”可见当时顶身股有多大的诱惑力!

特点

顶身股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如果顶上股份后,发生了重大过失,还可酌情扣除股份,直至开除出号!不过,只要你辛辛苦苦一辈子,去世后,其家属还可以继续领取三个帐期的红利,叫做故身股,这一规定充分体现了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充满了人情味,所以晋商字号的员工都十分珍惜顶身股的机会。都会尽心竭力地工作,报答企业的知遇之恩。

晋商的身股制其实就是股票期权的雏形,而且股票期权存在的缺乏股份来源与相关法律冲突等难题也应从身股制度中得到一点启示。

优点

这种顶身股制度实质上是一种激励机制。它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避免了企业内盗行为,保证了资金的安全。因为,你一旦顶上了股份,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就和员工个人的利益挂起了钩,你也不用三心二意,另打算盘,只有一心一意做好工作,企业效益好了,水涨才能船高,自己才会得到好处。

问题

顶身股制度执行到后来,引出的问题便越来越多。因为初开始,除极个别企业外,都是银股大于身股的,以后,银股没什么变动,身股却越增越多,以至出现了身股数额大大高于银股的情况。以大德通票号为例,不用从创办时说起了。就拿1889年的情况来说,当时银股有20股,身股仅有9·7股,分别由23名从业人员持有;到了1908 年,银股没有任何增减,依旧20股,而身股却上升到23·95股,持股人员达到57名。协成乾的情况也是这样,它是1860年,从志成信的掌柜阶层中分裂出来的股东,初创时,银股是13·5股,身股只有3·9股;可到了1906年,银股未动,身股增加到17·5股,身股是银股的132·7%。这种情况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一是产权不清,容易造成东、掌矛盾。譬如 :大盛魁本来就没有明确的出资人。它是在清廷征讨西北边境时,大将军费扬古帐下的三位伙夫结伴共同经营起来的。一个太谷人、两个祁县人,他们都没什么资本。后来利润越滚越大,成了最大的旅蒙商,从掌柜到伙计,顶身股的人越来越多,初创人的后代就感到利益上太不平衡了,因为,他们的先人虽为创业者也并不占有多少股份。于是,就向大掌柜发难,要求增加股份,但是,道理讲不通,你家先人没拿出过银子,怎么能有银股呢?无奈,大盛魁给三个东家各顶了一个“永远身股”,执行几年后,东家又来找麻烦了,于是大盛魁号伙们集议将“永远身股”改称“财股”,金额每股100两,可这和大盛魁商号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只好把万金帐上每股100两的金额,改为2000两。就这样,东、掌矛盾也没有解决,财东家族越支人越多,经常会千里迢迢找到归化城(呼和浩特)来。大掌柜没法,只得规定每年一次结帐会议,财东家可各派一位代表参加会议、支取红利,平时,字号不予接待。直到大盛魁歇业散伙,东、掌斗争始终未曾停止。

二是身股增多会造成权利主体间权、责的不对等,出现产权残缺,掌柜和伙计们因为没有出资,便降低了对资本安全的考虑,为追逐利润,增加分红额,看到贷款利息较高,就热衷于过大放款,掌柜们“搭便车”的行为也屡见不鲜。而每遇突发挤兑,企业就束手无策,难于应对,而掌柜们一看大事不好,就溜之乎也。他们知道:自己不是资本的所有者,债主索债自会去找东家,也就是说掌柜只管犯错误,有东家去承担损失,这是产权不清下的畸形激励造成的恶果,是身股制与生俱来的弊病。

晋商的顶身股制度是晋商长期经营实践中的一种创造,它曾经是很有效益的制度设计。但后来,问题产生了,本应该从实践中再创新,探求解决的办法。可是,这时的东家已不是创业者,而掌柜牵涉到自己的利益,不会主动考虑改革。所以,对任何好制度,都要随时进行审视和修改。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