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1-14 03:43
因其坚固而锐利的喙基部有须而得名。它们常用这喙去啄树干上朽掉的地方或将白蚁的巢穴啄成适合自己居住的洞。
须鴷经常栖于树顶
头大,尾短,体长9—30公分(3.5—12寸)。上颚骨主要为蜥腭型,偶或索腭或雀腭。嘴直强而呈锥形。翼的外形适中或短,第5枚次级飞羽存在。尾为平尾或楔尾,尾羽10—12枚。脚短而强,足呈对趾型,趾端具锐爪。雏鸟为晚成性。尾脂腺被(冉羽)。副羽形小或缺。舌长而能伸缩自如,舌尖具逆钩,善钩取树木枝干中蠹虫;巢营于树洞中。雌雄羽色相差不多。须鴷飞翔的本事不大,但它们中有些会像啄木鸟一样在树枝树干上攀行。须鴷的颜色很美丽,基本颜色为绿或淡褐色,加杂着其他鲜艳的斑点。最小的种类称为补锅鸟(tinkerbird)。
须鴷以树洞为巢穴
栖息于森林或疏林中,在树上觅食,但有的种类完全或部分在地上觅食。食物为动物性,尤以昆虫、蜥蜴、鸟蛋、果实为食。不取食时,就呆呆地栖息于树顶。有的会像啄木鸟那样攀缘,用喙在腐杇树木的高处或白蚁巢中挖洞为巢。卵一般白色。雏鸟为晚成性。鸣声声洪亮,鸣时头尾抽动,雌、雄鸟交替或一起鸣叫。某些种类如亚洲的赤胸拟啄木鸟(Megalaima haemacephala,即铜匠鸟)和补鴷属(Pogoniulus)的非洲补锅鸟因餵铃般的鸣声而著名。有些种类鸣声使人恼火或厌烦,这些种类有时称为“脑热鸟”。
除马达加斯加、澳洲及一些高纬度岛屿外,自中美到南美北部、非洲撒哈拉以南及东南亚,全世界都有分布。向东只到婆罗洲和巴厘岛。均不迁徙。
中国的须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体型优美、鸣声响亮悦耳、羽色很漂亮,还非常容易驯养,因此近年来人们逐渐将它们开发为经济鸟类,主要用于观赏,在无法有效地控制盗捕的情况下,较低的市场价格使那些生性残忍的盗捕者无利可图,因此在客观上起到了保护野生拟啄木鸟的作用,同时还可出口创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