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可久

更新时间:2024-03-06 14:20

顾可久(1482—1561)明代官员。字舆新,号前山,别号洞阳,南直隶无锡(今属江苏)人。正德九年进士,官至广东按察司副使。为官耿直敢谏,曾两遭廷杖,是明代有名的刚直之臣。隆庆四年他的学生海瑞应天巡抚时,为追怀老师,奏檄建祠。

人物简介

顾可久,顾信之孙,顾可学之弟。

正德九年(1514年)中进士,授行人司行人。

正德十四年(1519)二月,因上书劝阻武宗“南巡”而遭廷杖,并被贬至国子监当学正。世宗即位后,起用前朝贬斥的谏臣,顾可久拜户部员外郎

嘉靖三年(1524)七月,又因和众臣上疏抗言,并参加左顺门跪谏,再次受杖刑。顾可久为官耿直,敢于直谏,与同邑杨淮、黄正色、张选被誉为“锡谷四谏”、“嘉靖四忠”。不久,他受到世宗帝的宽宥,升为户部郎中。

嘉靖五年(1526),出任福建泉州知府。

嘉靖十三年(1534)调任江西赣州知府,旋升广东按察副使,并兼管海南岛防务。到任后,他遍访海南各地,了解民情,勘察地形。凡关隘、险阻、冲要,连同海港、山川一并绘制成图,一一加以注说,编制成《琼州府山海图说》2卷。他在琼州还曾多次主持乡试,察识选拔人才,海瑞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后遭豪强和权臣中伤而被勒令辞职。顾可久回到无锡后,在西水关外修筑别业“清溪庄”(又名“绿萝庄”)。

嘉靖三十三年(1554),与邑人张选、王问、华察等复举碧山吟社之会,赋诗论文,诗酒唱和。著有《洞阳诗集》20卷、《唐王右丞诗集注说》6卷及《李杜诗体略》等行世。

嘉靖四十年(1561)病卒于家,终年76岁。

隆庆三年(1569),应天巡抚海瑞奏请朝廷并捐俸,于无锡惠山寺塘泾建造顾可久祠,次年落成。

万历元年(1573),海瑞亲临无锡谒祠,并作《谒先师顾洞阳公祠》诗,此文后由顾可久的后裔、清朝官吏、书法家顾光旭书写并刻成石碑。

顾可久擅小楷,师法钟繇王羲之,尽得其髓;亦工诗,初学李白、杜甫,中年崇陶渊明,晚年追求王维风韵。他的赋“文词宏尔雅,本之庄周氏”。著有《在署草》八卷,《在疚草》二卷,《温陵集》六卷,《虔州草》一卷,《珠崖草》一卷,《在涧集》十九卷,后总汇诸集为《洞阳诗集》二十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顾可久祠

海瑞建祠

隆庆二年(1568)十一月,时任应天巡抚、都察院右签都御使的海瑞,特疏题奏皇帝不仅要为顾可久平反,还要为顾可久建祠堂。这在碑文中有40字的表述,文字内容为:抗疏名臣,大江以南共推顾可久两朝亮节,万死生忠,肝义胆直,与龙逢比千抗衡,千古合应赐专祠。由于海瑞的上奏,祠堂顺利兴建并落成。

据有关资料记载,海瑞是顾可久的学生,又是著名的清官,一生积蓄甚少。但在顾可久祠堂的建设中,他怀着对老师的崇敬,还慷慨拿出薪俸用于兴建祠堂。万历元年(1573年),海瑞亲临无锡谒祠,并作《谒先师顾洞阳公祠》诗。诗文如下:两朝崇祀庙谟新,抗疏名传骨鲠臣;志矢回天曾扣马,功同浴日再批鳞;三生不改冰雪操,万死仍留社稷身;世德尚余清白在,承家还见有麒麟。该诗的碑刻现存无锡市碑刻馆。

族人翻修

顾可久祠自明代隆庆四年(1570)建祠至今,已近440年的历史。其间,顾氏族人先后对祠堂进行过七次大的修葺。康熙二十七年(1688)顾可久祠毁于火,五世孙顾敦重建,乾隆二年(1737)奉帑重建,并立清代内阁学士、江宁巡抚、礼部尚书的汤斌撰写的这块“平反昭雪”石碑。

其中,清乾隆六十年(1795),顾可久八世孙顾光旭修葺祖祠力度最盛。他购得祠后空地一块,先筑五楹祠楼一座,楼下供奉顾氏由苏州迁锡后的各位列祖,楼上奉祀汉三国东吴醴陵侯顾雍等三位先祖。同时,他还将北禅寺顾氏旧园“丈人峰”湖石移来惠山,立于祠楼旁,东边建拜石山房,西边建松风阁。在祠门外,还立照壁一座,上书“忠君爱国”四个大字,使顾可久祠达到相当规模。此外,祠内旧有清泉一眼,因年代久远被堵塞,也由顾光旭亲自疏浚泥污,使清泉重又涓涓而出。顾光旭大喜,即作诗“岂为二泉美,有若咸池涌”,并依明隆庆时奏建顾可久祠的先贤海瑞所作谒祠诗中的“功同浴日再批鳞”句,将此泉命名为“浴日泉”,并手书刻石于壁间。如今200多年过去了,泉水虽然不见,但刻石依存,仍十分珍贵。

顾氏后裔

顾振军,上海交大教授;

十五世孙:顾高地(1908年—1990年)、顾柯霜;

十六世孙:顾圣婴,著名钢琴家,“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自杀;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