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31 02:03
《题祀山烽树赠乔十二侍御》是唐代诗人陈子昂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句鞭挞了朝廷用人不以正道,滥施赏罚,致使巧宦得意,良将灰心的现象;后两句对乔侍御功高无赏、白首沉沦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全诗以汉写唐、借古喻今,直斥官场的黑暗,表现了诗人对唐朝不重用贤臣的不满情绪和对友人未得重用的同情,用典帖切,寓意深广。
题祀山烽树赠乔十二侍御①
汉庭荣巧宦②,云阁薄边功③。
可怜骢马使④,白首为谁雄⑤。
①祀(sì)山烽:边塞名,在今甘肃省张掖地区。乔十二:即乔知之,陈子昂朋友,生平不详。侍御:官名,侍御史的简称。
②汉庭:汉朝,此借汉指唐。荣巧宦(huàn):以投机钻营获取官位为荣。
③云阁:即云台和麒麟阁,是汉代表彰功臣名将的地方。薄:轻看。
④骢(cōng)马使:指东汉时的桓典,任侍御史,为官正直。出外常骑骢马(青白色的马),所以人们称他为骢马使。此处代指乔侍御。
⑤雄:效力。
汉代朝廷让善用巧诈的官宦荣耀,云台和麒麟阁这样表彰功臣的地方都忽视了建业边疆的功臣。
可怜威名远扬的骢马使,兢兢业业到白头,不知是为谁人建功。
武周垂拱二年(686)春,金微州都督仆固始叛乱,南下掳掠,生灵涂炭。陈子昂以麟台正字参加了北征的西路军,担任幕僚之职。他的诗友乔知之,以代理侍御史的身分担任西路军监军。他们从洛阳出发,随军涉陇坂,经张掖折向西北,抵边塞重镇同城。叛军很快被击溃,首领也被杀。然而不仅陈子昂未记寸功,就连年近五十的乔知之,也未得到应有的奖赏,反而遭人谗毁。陈子昂为此愤慨,于是写下这首诗。
“汉庭荣巧宦,云阁薄边功”两句,夹叙夹议,诗人从“荣”字落笔,以“薄”字作反衬,将两句诗所叙的事件,作了鲜明的对比。在朝廷受到荣宠的不应该是“巧宦”,而如今却“荣巧宦”;在“云阁”上受到表扬的应该是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名将,而如今却“薄边功”。这两句诗,互文见义,正反相形,将赏罚不明、是非颠倒的昏暗现象揭露无遗。劈头即发议论,借汉喻唐,笔锋犀利,为下面直抒胸臆先作好铺垫。
“可怜骢马使,白首为谁雄”两句承前而生发,诗人对好友乔知之的遭遇表示同情。诗人用“可怜”叫响,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同情,并用感喟、深沉的调子道出“可怜”的对象骢马使,富有感染力。诗人感情的波涛臻于顶峰,用不平而又无可奈何的语气感叹道:“白首为谁雄”。正直不阿的骢马使,白首沉沦,不为世用,空有雄才。陈子昂在写这首诗时,乔知之已年近五十,故诗人以“白首”称之,可见这是首慨叹戍边将领生不逢时的咏老诗。
这首诗以“荣巧宦”“薄边功”概括朝政昏暗,以“骢马使”比乔知之而叹其“可怜”,然后以“白首为谁雄”的反诘语作结。全诗四句,共有三处用的是汉代词汇、汉代人物汉代典故,又是浑然一体,不露痕迹仅此而论,在艺术特色上犹有独到之处,蕴含深广,余味无穷。
明唐汝询《唐诗解》:此见时不可为,故白首沦落,非拙于用世也起二句太直,不直启下无力。下不必含蓄,愤激自见。
陈子昂(661—702),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任侠,举光宅进士。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垂拱二年(686),从军北方,历经居延海、张掖、同城等地,直抵西北边塞。万岁通天元年(696),又随武攸宜讨伐契丹,至东北边陲。圣历元年(698),解官回乡。后为受武三思指使的射洪县令段简诬陷,卒于狱中。他在诗歌创作上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是唐代倡导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有《陈伯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