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19 18:14
风,汉语常用字,读作fēng,最早见于甲骨文。风,本义是一种因气压分布不均匀而产生的空气流动的现象。《说文》:“风,八风也。”《国风·郑风·萚兮》:“萚兮萚兮,风其吹女。”引申为像风那样快,如风行。风有流行的特点,有如社会习惯,故又引申为风俗、风气,如蔚然成风、移风易俗。又引申为风景、风光。又指民歌,如采风。又引申为外在的姿态,如作风、文风,再引申为风声、消息等。作动词,指借风力吹干吹净,虚化引申为教育、感化。
风,《说文》以为形声字。从虫,凡声。按甲骨文假凤为风,本为象形字,像凤鸟高冠修尾之形,如字形1。后加凡为声,且增画凤尾之珠毛纹饰,如字形2。金文将凤尾纹饰与凤体分离,并移置声符“凡”之下,如字形3(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卷十南宫中鼎二“风”字作“图D”,鼎三作“图A”,皆有讹,但两相比勘,可知其左作古“凤”字,其右作“图B”形)。此字形右旁之“图B”,为后代风字之滥觞。三个珠毛尾饰省其二,则作“图C”,再省尾饰之下部,则成《说文》古文的写法,如字形4;若省尾饰的上部,则成楚帛书的写法,如字形5。
字形4和字形5 “凡”字右边旁出一笔,是战国楚文字的特殊写法,在郭店简、包山简中很常见。
字形5所从尾饰下部,其形如古文“虫”字,《说文》小篆从虫,当是因此而误。此误积非而成是,经过隶变逐渐发展成楷书“風”。“风”是“風”的简化字,中间的“×”只是一个记号,没有表音或表意的作用。
至于字形6、7的写法,皆“图C”形之隶变讹体。《说文》误认古文风从日,小篆风从虫,故综合两者而为之解曰:“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这显然是不足为据的。
(参考资料:)
【卷十三】【风部】
风,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阊阖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从虫,凡声。凡风之属皆从风。
𠙊,古文风。方戎切。
注:𠙈、凬、飌、檒,古文风。
“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阊阖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乐记:八风从律而不奸。郑曰:八风从律,应节至也。左氏传: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服注:八卦之风也。乾音石其风不周,坎音革,其风广莫艮音匏,其风融。震音竹,其风明庶。巽音木,其风清明。离音丝,其风景。坤音土,其风凉。兑音金,其风阊阖。易通卦验曰:立春,调风至。春分,明庶风至。立夏,清明风至。夏至,景风至。立秋,凉风至。秋分,阊阖风至。立冬,不周风至。冬至,广莫风至。白虎通调风作条风。条者,生也。明庶者,迎众也。清明者,芒也。景者,大也,言阳气长养也。凉,寒也,阴气行也。阊阖者,咸收藏也。不周者,不交也。言阴阳未合化矣。广莫者,大莫也。开阳气也。按调风、条风、融风,一也。八卦、八节、八方,一也。通卦验始於调风,许终於融风者,许依易八卦之次终於艮也。艮者,万物之所以成终而成始也。风之用大矣。故凡无形而致者皆曰风。诗序曰:风风也,敎也。风以动之,敎以化之。刘熙曰:风,氾也,放也。
“从虫凡声。”凡古音扶音切。风古音孚音切。在七部。今音方戎切。
“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匕。”依韵会此十字在从虫凡声之下,此说从虫之意也。大戴礼、淮南书皆曰:二九十八,八主风,风主虫,故虫八日化也。谓风之大数尽於八,故虫八日而化,故风之字从虫。凡风之属皆从风。
𠙊,古文风。
【戌集下】【风字部】风
古文:𠙊、𠙈、凬、飌、檒
《唐韵》方戎切。《集韵》方冯切。《正韵》方中切,𠀤音枫。风以动万物也。《庄子·齐物论》: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河图》:风者,天地之使。《元命包》:隂阳怒而为风。《尔雅·释天》:南风谓之凯风,东风谓之谷风,北风谓之凉风,西风谓之泰风。《礼·乐记》:八风从律而不奸。疏:八方之风也。《史记·律书》:东北方条风,立春至。东方明庶风,春分至。东南方淸明风,立夏至。南方景风,夏至至。西南方凉风,立秋至。西方阊阖风,秋分至。西北方不周风,立冬至。北方广莫风,冬至至。《周礼·春官·保章氏》:以十有二风,察天地之和命,乖别之妖祥。注:十有二辰皆有风吹其律,以知和不。
又《玉篇》散也。《易·系辞》:风以散之。
又趋风,疾如风也。《左传·成十六年》:郤至三遇楚子之卒,见楚子必下免胄而趋风。
又《玉篇》敎也。《书·毕命》:彰善瘅恶,树之风声。
又《说命》四海之内,咸仰朕德,时乃风。注:言天下仰我德,是汝之敎也。《诗·关雎序》:风之始也。笺:风是诸侯政敎也。
又风俗。《礼·乐记》: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又疾名。《左传·昭元年》:风淫末疾。注:末,四肢也。风为缓急。
又《广韵》佚也。《书·费誓》:马牛其风。传:马牛风佚。疏:僖四年《左传》云:惟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贾逵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然则马牛风佚,因牝牡相逐而遂至放佚远去也。
又防风,国名。今湖州武康县。
又地名。宁风,齐地,见《左传》。右扶风,见《汉书》。
又官名。《前汉·地理志》: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主爵都尉为右扶风。
又鸟名。《诗·秦风》:鴥彼晨风。《尔雅·释鸟》:晨风,鸇。疏:晨风,一名鸇,挚鸟也。郭云:鹞属。
又《晋书·舆服志》:相风中道。《正字通》:晋制,车驾出,相风居前。刻乌於竿上,名相风。
又《述征记》:长安南有台,高十仞,立相风铜乌,遇风辄动。
又草名。《西京杂记》:怀风,苜蓿别名。一名光风。
又姓。黄帝臣风后。
又风胡,见《越绝书》。
又《神异经》:西方有披发东走,一名狂,一名顚,一名狷,一名风。
又《广韵》方凤切,音讽。《诗·关雎序》: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故曰风。笺:风化。风刺,皆谓譬谕,不直言也。《释文》:下以风之。风,福凤反。注:风刺同。
又叶分房切,音方。《楚辞·惜誓》:涉丹水而驰骋兮,右大夏之遗风。黄鹄之一举兮,知山川之纡曲,再举兮睹天地之圜方。
又叶甫烦切,音蕃。《王粲诗》:烈烈冬日,肃肃凄风。潜鳞在渊,归鴈载轩。
又叶闾承切。后汉冯衍《显志赋》:摛道德之光辉兮,匡衰世之渺风。褒宋襄于泓谷兮,表季札于延陵。
又叶孚金切,音分。《诗·邶风》:絺兮綌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又《大雅》吉甫作颂,穆如淸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楚辞·九章》:乗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步余马兮山臯,邸余车兮方林。《释名》:兖豫幷冀,横口含脣言之,读若分。靑徐,踧口开脣推气言之,读若方。风,放也,气放散也。《𨻰第·毛诗古音考》:风古与心林音淫为韵,孚金切。或曰今太行之西,汾晋之闲读风如分,犹存古音。《正韵》:一东收风,十二侵阙,盖未详风古有分音也。《说文》: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从虫凡声。《赵古则曰》:凡物露风则生虫,故风从虫,凡谐声。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 赣语:fung1 撕风
◎ 粤语:fun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