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3 20:29
《风雨中望峡口诸山奇甚戏作短歌》是宋朝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该诗先描写两山的雄壮,怀疑天地的造化功能;然后借题发挥,由山水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的变化引出对社会与人事的思考。该诗写景与议论相结合,寓意于景,因物抒情,饶有哲理意味。
风雨中望峡口诸山奇甚戏作短歌
白盐赤甲天下雄1,拔地突兀摩苍穹2。
凛然猛士抚长剑,空有豪健无雍容3。
不令气象少渟滀4,常恨天地无全功5。
今朝忽悟始叹息6,妙处元在烟雨中7。
大阴杀气横惨澹8,元化变态含空蒙9。
正如奇材遇事见10,平日乃与常人同。
安得朱楼高百尺11,看此疾雨吹横风。
白盐赤甲天下最壮观,拔地而起高峻近苍穹。象无畏的猛士握长剑,只有豪健没有点雍容。混沌气象不使它结聚,我常怨天地怎没全功。
如今忽悟出开始叹息,奥妙原在烟雨苍茫中。太阴愁惨似充满杀气,大自然变态色呈空蒙。如俊才遇事才能显现,常日竟与普通人相同。
我怎能站在百尺朱楼,细观峡口疾雨吹横风。
此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左右,当时诗人在夔州任上。隆兴元年(1165年),赵昚命张浚统兵向金反攻失败,投降派复掌南宋朝廷大权,与金议和。以陆游“力说张浚用兵罪”,排出朝廷,旋被废家居近五年,始出任夔州通判。诗人在《将赴官夔府书怀》一诗中,有“终然敛孤迹,万里游绝徼”的诗句,可以窥见他当时的心情。此诗是诗人触景兴怀之作。
从“今朝忽悟始叹息”至“看此疾雨吹横风”为一段。此段从事物的总有缺陷,悟出一个道理来。“今朝忽悟始叹息,妙处元在烟雨中”。二语是说,原以为此景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原来风物的奇观,全在烟雨迷漾之中。白盐赤甲两山,在烟雨迷蒙中,莽莽苍苍,变化莫测,蔚为奇观。比之晴日观景,补足了朦胧之美,涵浑之美。“太阴杀气横惨淡,元化变态含空蒙”,《苟子·天论》说, “四时代御,阴阳大化”。二语是说阴气过盛,便凝结为天地肃杀之气,使万象横溢着凄惨暗淡之色;在元气变态中,就含有迷蒙模糊的状态。烟雨迷蒙,正是这一状态的一种体现。也是天地造化的奥妙之处。因之观事观物,应从事物的不断变化,发展这一观点着眼,而不必胶着于一点。“正如奇材遇事见,平日乃与常人同。”二语说,正如每个人均禀赋天地之气,才智大小,在平时无由外露,从表象上看,并无什么不同,只有遇到非常的时代,国家多事之秋,超人的奇材俊杰,才能脱颖而出。正如豪健的白盐赤甲两山,予烟雨空蒙之中,始得见元气变化之妙用。这里同样蕴含着诗人“报国欲死无战场静的深沉慨感。“安得朱楼高百尺,看此疾雨吹横风”。二语是说怎么能使自己置身百尺的高楼上,饱看这疾雨吹横风的壮美场面,阔展胸襟,一吐这局促一寓的郁闷之气。这里流露了诗人蓄志报国,有朝一日,跃马弯弓,驰骋沙场,扫荡狂虏,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
这首短歌,处处紧扣风雨中望山这一主题,是写景,又是喻人事。其特点是写景与议论相结合,寓意于景,因物抒情,饶有哲理意味,这也是宋诗的一个特点。
清朝乾隆《御选唐宋诗醇》:“奇思横出,杰语迭见。”
清朝文人范大士《历代诗发》:“先抑后扬,方见烟雨之妙。从来诗文俱无直说平说者,于此可以憬然也。”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绍兴年间(1131—1162)应礼部试,被秦桧罢黜。宋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1170年(乾道六年)入蜀,任夔州通判。1172年(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工诗、文,长于史学。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其诗今存九千余首,清新圆润,格力恢宏,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