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5-29 14:36
植食动物(herbivore)是主要摄食活的植物,包括摄食植物的叶、种子和果实,吸取植物叶汁及真菌的动物。植物不能借行动躲避动物的取食,但可演化出尖刺、毒毛以及使动物不适口或具毒性的次生代谢物质来抵御动物的取食。有些植物可因动物取食而死亡,但多数尚可生存。也有些植物以花蜜和果肉等引诱动物取食,借此得以传种。
植食动物的存在给植物造成了巨大的生存压力,迫使植物发展了一系列的防御措施,但需要明白的是这种防御只具有相对意义,因为动物也在不断改进它们对植物的适应。
植物不能借行动躲避动物的取食,但部分植物可演化出坚硬的外皮或具尖刺、毒毛以及使动物不适口或具毒性的次生代谢物质来抵御动物的取食。有些植物可因动物取食其大部或致命部分而死亡,但多数仅被食去非致命部分,仍可生存。还有些高等植物演化出“专供食用”的部分以利传种,如花蜜和果肉等引诱动物取食,借此得以传种。
自然界中,不少动物是以植物为食的,例如蝗虫、蚕、菜青虫和兔、马、牛、羊、骆驼等。
食草动物一般是双胃,前面一个相当于食物储藏袋,后一个胃才是用于消化食物,有反刍行为,一般在休息时候可将食物吐出再反复咀嚼,细嚼慢咽,胃内分泌的消化酶可以消化纤维素,以淀粉酶为主,胃壁结构分为4层,胃的蠕动能力较强。兔等以青草、菜叶、萝卜等较嫩的植物为食,一般都具有适宜于切断植物和磨碎食物的牙齿;肠子很长,尤其是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部分;盲肠发达,内有大量微生物,能够把难以消化的粗纤维分解成可以被吸收利用的物质。
植食性的昆虫最多,估计约在35万种左右,还有的统计表明植食性昆虫约占昆虫总数的48%。根据取食植物类群的范围,昆虫可分为只取食一种植物的单食性昆虫,如瘿蜂族Cynipini种类;只取食少数植物种类的寡食性昆虫,如君主斑蝶的幼虫;取食的众多植物类群的多食性昆虫,如舞毒蛾取食大部分属种的树木,中国红腊蚧的寄主植物至少50科约200种。取食植物叶片的昆虫有着适应取食的“尖牙利齿”,也就是它们的“咀嚼式口器”。咀嚼式口器是最原始的口器类型,适合取食固体食物,由上唇、下唇、舌各1片,上颚、下颚各2个组成。上颚非常坚硬,是咀嚼食物的主要器官。前部锋利有齿,用来切断食物,类似于人类的切牙;后部粗糙,上面有凹凸不平的凹槽,用以磨碎和咀嚼食物,类似于我们的磨牙;下颚和下唇还有起触觉和味觉作用的触须。
食草动物:偶蹄目,如牛、羊、鹿、骆驼、羊驼、河马;马;白犀牛;兔类;大熊猫(杂食性动物,主要食物是竹子);袋鼠;部分啮齿目:如天竺鼠、豪猪、水豚、旅鼠、草原犬鼠;陆龟;蚱蜢。
食叶动物:潜叶虫以树叶组织为食、黑犀牛、长颈鹿科、象、树懒、无尾熊;部分灵长目,如大猩猩和狐猴;麝雉、鸮鹦鹉;部分爬虫类:如陆龟和绿鬣蜥;广腰亚目:毛虫、潜叶虫、多数蜗牛、蛞蝓。
食果动物:部分灵长目,如红毛猩猩、鬼夜猴;狐蝠;部分鸟类,如鹦鹉、犀鸟、鵎鵼;果蝇;椰子蟹。
食谷动物:部分啮齿动物,如仓鼠、松鼠、鼯鼠;象鼻虫;雀类。
食蜜动物:蜜蜂;蜜蚁;蝴蝶;天蛾;花金龟;蜂鸟;吸蜜鸟;部分雀形目:如太阳鸟和啄花鸟;长吻负鼠;部分蝙蝠:例如厄瓜多尔长舌蝠、索热尔长舌蝠、长舌果蝠。
食汁液动物:蚜虫以植物汁液为食:蚜虫、划蝽;颈喙亚目。
食树液动物:兜虫;锹形虫;蝉。
食花粉动物:蜂族;长脚蜂;食蚜蝇;蓟马;部分螨。
食木动物:海狸;白蚁;天牛;小蠹;木虱;船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