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痛

更新时间:2024-07-23 00:08

饥饿痛是指第一次进餐后到第二次进餐前,感觉饥饿时所发生的疼痛,是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常见主诉。疼痛常有明显的节律性,进食或服用抗酸药后疼痛缓解,餐后1.5~4小时再发生,也可出现在夜间,考虑与夜间分泌胃酸有关。

病因

饥饿痛的出现与胃液分泌以及胃充盈和排空等机械性功能运动有关。表现为胃酸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而引起疼痛,进食后胃液得到稀释,从而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疼痛缓解。

临床表现

饥饿痛与进食时间与规律有关明显的饥饿痛变现为夜间痛,疼痛出现在就寝后1~4小时,患者常因疼痛发作而觉醒,持续达1~2小时或更长。疼痛位于中上腹部脐上方附近,比较局限,无放射痛。饥饿痛常见于十二指肠溃疡,但不是十二指肠溃疡所特有,也不是所有的十二指肠溃疡都会出现饥饿痛。其他疾病如十二指肠球炎以及胃窦、幽门溃疡也会出现饥饿痛。

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4C尿素呼气试验可以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

2.影像学检查

(1)内镜 胃镜或肠镜可以确定有无病变、部位及分期。

(2)X线检查 主要做消化道钡剂造影,出现龛影时,提示消化性溃疡。

3.病理检查

通常在内镜检查时取活组织做病理检查,可以对引起饥饿痛的疾病做出确诊。

诊断

节律性疼痛症状是诊断饥饿痛的重要线索,可依靠X线、胃镜及活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确诊相关的疾病。

并发症

如疼痛失去原有的节律性,则可能出现相应的并发症,如溃疡穿孔、幽门梗阻等。

治疗

1.一般治疗

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禁烟、酒,避免辛辣饮食及对消化系统有刺激的药物。

2.药物治疗

根据病因用药,如胃、十二指肠溃疡采用质子泵抑制剂、胶体铋剂及抗生素治疗。

3.手术治疗

当发生急性穿孔、器质性幽门梗阻、难治性溃疡、可疑癌变或经内科治疗无效可采用手术治疗。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