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馁

更新时间:2023-07-17 19:09

饥馁,汉语词语,拼音是jī něi,意思是饥饿或指饥饿的人。

释义

1. 饥饿。

2. 指饥饿的人。

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夫轻忍饥馁之患,而必全壶餐,是将不以原叛。”

《世说新语·德行》:“与孙恩战,败,军人溃散,遁入山泽,无以为粮,有饥馁而死者。”

《魏书》卷十一:“诏曰:狂蠢肆暴,陵窃北垂。虽军威时接,贼徒慑遁,然獯虐所过,多离其祸。言念斯弊,有轸深怀。可敕北道行台,遣使巡检,遭寇之处,饥馁不粒者,厚加赈恤,务令存济。”

韩愈 《斗鸡联句》:“裂血失鸣声,啄殷甚饥馁。”

《隋书·食货志》:“老弱耕稼,不足以充饥馁,妇女纺织,不足以赡资装。”

《隋书》卷七十四:“弘嗣饥馁,抽衣絮,杂水咽之。其妻诣阙称冤,上遣考功侍郎刘士龙驰驿鞫问。”

《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五年》:“山路隘险,鱼贯而出,风雪晦冥,文武饥馁。”

周淙撰 《乾道临安志》卷第二:“《隋志》曰:江南之俗,火耕水耨,鱼稻富饶,不忧饥馁,信鬼神,喜淫祀。又曰:吴郡余杭,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商贾并凑。其人君子尚礼,庸庶敦庞,故风俗澄清,而道教隆洽,亦其风气所尚也。”

元 高明 《琵琶记》:“怎的把糠来救得人饥馁?”

《皇明本纪》:“时诸军饥馁久矣,一视粮食孳畜,尽意欲取,意在盈舟而归。”

《三国演义》第三回:“帝与陈留王伏于河边乱草之内。军马四散去赶,不知帝之所在。帝与王伏至四更,露水又下,腹中饥馁,相抱而哭;又怕人知觉,吞声草莽之中。”

《三国演义》第五十回:“(曹)操教走南彝陵。行至葫芦口,军皆饥馁,行走不上,马亦困乏,多有倒于路者。”

屠隆 《考磐余事》:“欲教以舞,俟其饥馁,置食与空野,使童子拊掌欢颜、摇手起足以诱之,彼则奋翼而唳,足而舞矣,习之熟,一闻拊掌则即起舞,谓之食化”。

冯梦龙 《醒世恒言》第十卷:“老军道:‘忒过分了!’父子二人正在饥馁之时,拿起饭来,狼餐虎咽,尽情一饱。”

冯梦龙 《醒世恒言》第三十八卷:“依着大路,走上十四五里,腹中渐渐饥馁,路上又没一个人家卖得饭吃。”

清 谢树琼 《咏怀》:“腹中虽饥馁,饮啄犹自闲。”

张廷玉等 《明史》列传第二百八:“辽民迫于饥馁,散布村落,强者攫夺,弱者丐乞。”

《豫省灾况纪实》:“其辗转外徙者,又以饥馁煎迫,疾病侵夺,往往横尸道路,填委沟壑,为数不知几几。”

东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水旱不调,年谷不登,人民饥乏,道荐饥馁。”

《后汉书》桓帝纪第七:“诏曰:‘朝政失中,云汉作旱,川灵涌水,蝗螽孽蔓,残我百谷,太阳亏光,饥馑荐臻。其不被害郡县,当为饥馁者储。天下一家,趣不糜烂,则为国宝。其禁郡、国不得卖酒,祠祀裁足。’”

《北史》卷八十六:“纲纪谓琼曰:‘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

《旧唐书》:“出私财造水碾硙,税其利以养饥馁,宅侧起舍十余行以居之。”

《太平广记》卷第四百九十三:“分为三分,一分供养天下伽蓝增修之备,一分以施天下饥馁悲田之苦,一分以充供养无碍。”

《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一回:“文种再拜稽首曰:‘大王哀越而救其饥馁,敢不如约。’”

《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五年》:“山路隘险,鱼贯而出,风雪晦冥,文武饥馁。” 谢树琼 《咏怀》:“腹中虽饥馁,饮啄犹自闲。”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