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止

更新时间:2022-01-10 10:42

首止是一地名,在今河南省睢县东南。《春秋左传注》:首止,位于今河南省睢县东南。杜预注:“首止,韂地。陈留襄邑县东南有首乡”、“首止,即首乡也,卫地。”东汉末经学家服虔曰:“首止,近郑之地。”《公羊传》:首止,作首戴。《春秋传》说《汇篡》谓:首乡,在州东南。今按此地宜属宋。《读史方与纪要》:首乡,在州东南。《归德府志·古迹》:首止,在州南。清康熙《睢州志·地理·古迹》:首止城,在州南。《辞源》:首止,古地名,春秋卫地。在今河南睢县东南。《辞海·地理分册》:首止,古地名,一作首戴。在今睢县东南。春秋时属卫,地近郑国。《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首止,春秋卫地,在今河南睢县东南。按《中国历史地图集》的标绘,首止当在今河南睢县东南8公里周堂镇乔寨村附近。

首止,古地名,又称为首乡。据《后汉书》记载:“己吾:有大棘乡。有首乡。”根据《睢县县志》记载,首止“即首乡也,卫地,在今城南十五里。旧址为河水淤垫,今为平陆”。“首乡春耕”为睢州八景之一。明代诗人李孟旸曾作诗称赞:“立马东风望首乡,平畴千顷晓茫茫。”清人沈钟也在诗中感叹:“春秋首止旧名香,河决沙淤故址荒。” 是春秋时期在此举行的一次重要和平会盟——首止会盟。 公元前655年,霸主齐桓公组织诸侯国在首止会盟,鲁僖公、宋桓公、陈宣公、卫文公、许僖公、曹昭公等参加。会上诸侯王会见了周王世子郑(后来的周襄王),目的是通过尊太子而安定周王室——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尊王攘夷”。 置身如今的首止会盟台遗址,仍能想象到两千多年前诸侯国会盟于此,共商天下大事的情形。 公元前655年,齐桓公采纳管仲的建议,组织诸侯国在首止会盟,不仅保全了姬郑的世子地位,而且有效地实施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计划,展示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公元前655年,周惠王听信谗言,要废世子(储君,一般为嫡长子)郑的地位,立公子带为世子。姬郑是先后姜氏所生,姜后死后,次妃陈妫得宠,立为继后惠后。她所生公子带又善于奉迎,周惠王十分喜欢他,因此想废世子郑而立带为世子。姬郑意识到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就向当时的中原霸主齐桓公求援。 有“春秋第一相”之誉的齐相管仲建议齐桓公帮助姬郑,认为此举以后会对齐国的地位有利。但如何在不显露出干涉天子家事内政的情况下,促使周惠王放弃废长立幼的念头呢?管仲给齐桓公支了一个高招:会盟。 会盟,是齐桓公实施 “尊王攘夷大一统”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自公元前681年齐桓公首次举行北杏会盟以来,终其一生,总共举办了15次诸侯会盟。 齐桓公派一位使者对周天子说:“天下诸侯在卫国的首止举行会晤,请您派世子郑参加,以体现您的关心和厚爱。”周惠王没办法拒绝这一邀请。据《春秋》记载,“公(鲁僖公)及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会王世子于首止。”而《左传》进一步阐释说:“会于首止,会王大子郑,谋宁周也。”指出这次首止会盟的目的就是想平息周王室的继承权之争。 这年八月,在齐桓公于首止为世子郑新建的馆舍中盟会召开。会盟台高九丈,台上插着八路诸侯的旗旌。各国诸侯歃血为盟,以示与世子并驾齐驱,盟誓曰:“凡我同盟,共翼王储,匡靖王室。有背盟者,天地不容,神明殛之!”并行叩拜大礼,众星拱月一般陪着世子郑。自周平王东迁以来,没有哪一任周天子享受过诸侯如此抬爱。 这样做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世子郑作为周王室的继承人来参加会议,而且享受这般尊荣,周惠王想要更换世子,就得三思而后行了。 齐桓公组织首止会盟,干涉天子的内政,可谓有得有失。得,是确立了周王世子郑的地位,以后世子郑即位,周王室就会全力支持齐国;失,是得罪了现任天子周惠王,周惠王因此胳膊往外拐,与第一次前来进贡的楚国发生亲密接触,并且帮助楚国从内部分化齐桓公的幽地同盟,成功地促使郑文公逃离首止会盟,暗中投向楚国的怀抱。 姬郑世子地位得以保全,王室无倾危之患,皆首止会盟之功。三年后,即公元前652年,周惠王死,姬郑即位,称周襄王。孔子因此颂扬齐桓公以仁义取信于天下人,赞美管仲以超常的智慧辅助齐桓公完成了定世子的大业。正如《公谷传》记载:“桓公定世子,完成霸业,实衣裳(即和平)之会中最盛者,名绩更为可记也。” 首止风云,一战定荣辱 在诸侯纷争、攻伐不断的春秋时期,由于地处中原腹地,己吾城附近的首止战略位置被突显出来,诸侯国不仅在此会盟议事,还一次次在此展开争战,欢声与硝烟在此交替…… 数百年间,诸侯间时合时分,互相攻伐杀戮,争城夺地。首止由于重要的战略位置,各国不断在此交战和会盟。 有史可查的发生在首止的第一起大规模战争当数齐襄公征伐郑国,会师首止。据《史记·郑世家》记载:“子亹元年七月,齐襄公会诸侯于首止,郑子亹往会,高渠弥相,从,祭仲称疾不行。”《史记·十二诸侯年表》:“齐杀子亹,昭公弟。” 公子亹是郑庄公之子,郑昭公忽和郑厉公突都是他的兄长。公元前695年,高渠弥暗杀郑昭公,立公子亹为君。根据《史记》记载,拥立公子亹是郑国大夫高渠弥和祭仲的共同决定,因为他们不敢迎接被祭仲强迫流亡的郑厉公回国。 公元前694年,齐襄公在首止召开盟会,商议出兵攻郑,号称讨伐郑弑君之罪,并驻军首止城。七月三日,郑君子亹与高渠弥一同前往齐军营中见齐襄公。由于公子亹年轻时曾与作为公子的齐襄公打斗,彼此有仇。祭仲劝公子亹取消行程。公子亹认为赴会可避免齐襄公发兵伐郑,迎立郑厉公,并认为齐襄公最多只会侮辱他,所以没有听从祭仲的建议。祭仲害怕被杀,声称得病,没有同去。结果公子亹与齐襄公会面,未有就从前的事道歉。齐襄公发怒,设下埋伏杀死了他。齐人并车裂高渠弥。祭仲到陈国迎立子亹之弟子仪即位。 第二起战争是楚国入侵卫国,攻伐首止。《左传·成公十五年》记载:“楚子侵郑,及暴隧,遂侵卫,及首止。郑子罕侵楚,取新石。” 这次局部战争发生的大背景是,晋国与楚国争夺中原霸权。公元前577年,时为晋国属国的郑国依仗晋国的势力,攻打楚国的属国许国,为许所败。郑成公不甘失败,亲自率军攻许,许被迫以叔申之封田向郑请和。作为报复,公元前576年,楚国出兵伐郑,至暴隧(今河南省原阳县西),接着又伐卫,至首止。郑子罕反袭楚,取新石(今河南省叶县境内)。为此,晋中军将栾书意图报复楚国,但遭到韩厥的反对。同年,楚共王同意许灵公的要求,派公子申“迁许于叶”(今河南省叶县南),许国从此成为楚国附庸,其旧地为郑所有。 第三起战争是楚国救援郑国,驻军首止。《左传·成公十七年》记载:“楚子重救郑,师于首止。诸侯还。”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