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03 19:49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铁医路10号,占地面积7.28万平方米,创建于1915年,是一所集医、教、研、防于一体的三级综合医院,是北京市医保定点医院。2021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重症医学科被评选为第20届全国青年文明号。
1906年4月1日京汉铁路全线通车。1912年在京汉铁路局所在地王府井南口东单二条,开办了养病院。
1914年,京汉铁路局在王府井康家胡同修建医院。1915年建成定名为“北京京汉铁路医院”,为铁路员工、家属、交通部人员、京外铁路员工和旅客及社会患者提供诊治。其地位和规模名列全路各医院前茅。
1922年医院改称“京汉铁路北京总医院”。
1928年6月28日北伐军进入北京,北京改名北平,医院更名为“平汉铁路总医院”。
1937年日军侵占北平,平汉铁路被日军占领,医院改称为“北京保健院”。
1945年抗战胜利后,11月国民政府交通部平津区特派员办公处接管医院,服务扩展到邮政、港务、航空、电讯等系统。医院更名“平津区铁路管理局铁路总医院”。1948年6月,医院迁入佟麟阁路(东铁匠胡同)新址,设施较完备,医院综合实力仅次于北京协和中和医院(人民医院)和北大医院等。
1946年5月交通部平津区铁路局成立,医院更名为“北平铁路总医院”。
1949年2月,北平解放。铁道部平津铁路局接管医院。同年9月1日,医院划归铁道部卫生局。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医院正式称为“北京铁路总医院”。医院对旧社会遗留的不良医疗作风进行了整顿,认真贯彻全国铁路第一届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以“保障铁路员工的健康服务,为运输生产服务,为旅客健康服务”的宗旨,不断提高医务人员为铁路职工及家属服务的意识,加强传染病管理,使职工家属的个人卫生与医院环境卫生有了改善,许多疾病发病率显著下降。
1953年4月9日,总院移交北京铁路局,改称“北京铁路局中心医院”,开始了医院正规化建设。医院拥有一级教授、二级教授等一批著名医学专家和一批专科骨干队伍,开展了当时较为先进的医疗技术,为保证铁路运输生产力作出了贡献。
1958年秋,北京铁道医学院成立,医院附属铁道医学院,担负着临床和教学双重任务。铁道部从全国著名医学院校和医院选调一批医学专家到医院工作,为医教研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期间医院仍为北京局领导。
1962年3月23日,北京铁道医学院由铁道部领导,其附属医院改为“铁道部铁路总医院”。一个医院两块牌子,既是铁道部铁路总医院,又是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医院定为全国铁路卫生医疗中心,承担对全路医院的业务指导和进修医师培训等工作。一流的医疗设备,先进的医疗技术,温馨的医疗环境,使医院进入北京八大医院行列。
1966年9月,北京铁道医学院撤销,医院直属铁道部卫生局,保留“铁道部铁路总医院”名称。文化大革命使医院工作遭到严重冲击,正常医疗工作秩序遭到严重破坏。医务工作者在困难条件下坚守医疗工作岗位,开展医疗工作。
1972年1月因铁道部和交通部建制合并,改称“交通部北京铁路医院”。
1975年9月铁道部和交通部分离后,改称:“铁道部北京铁路医院”。粉碎“四人帮“后,医院拨乱反正,清除“左”的思想干扰,医疗教学工作逐步走上了正轨。
1980年1月铁道部决定改为:“铁道部北京铁路总医院”。恢复文化大革命前的铁道部北京铁路总医院的名称和全国铁路卫生医疗技术中心的地位。接受全国铁路职工及家属的转诊治疗和全路医师进修培训工作。医院有了心脏超声任建方、淋巴瘤诊断严庆汉、心内科王天佑血液病齐伯力、消化内科谢强哉、中医正骨按摩葛长海等一批专家。
1989年医院首批通过卫生部三级甲等医院评审。建立了院科两级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健全了院务管理委员会等组织,召开了医院首届科技大会,主持举办全国性、全路性学习班学术交流活动30次。
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初,面对新形势医院确定了建设高标准三级甲等医院和全路医疗卫生中心的发展目标,确立了“立足铁路,面向社会,改革开放,振兴总院”的发展思路,积极深化改革。医院成为铁路肿瘤防治技术中心,北京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
2003年,在防治SARS疫情工作中,发扬了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传统,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受到了上级领导机关的表彰。
2004年6月“北京铁路总医院”划归北京市,结束了隶属铁路系统89年的历史,成为北京市卫生局所属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2005年医院经广泛征求意见,从众多方案中确定为“北京世纪坛医院”,5月28日正式更名为“北京世纪坛医院”。医院努力打造服务、技术、管理品牌,开展医院全面建设和发展新局面。
医院设有肿瘤中心、内科系统、干部医疗科、神经与精神科、外科系统、麻醉系统、妇产科、儿科、五官系统、皮肤性病科、急诊系统、核医学科、感染科、中医系统、理疗科、医学检验科、放射影像、超声科、病理科、药剂科、营养科、健康体检中心、社区医疗中心等科室。其中临床肿瘤中心、临床检验中心、心血管内科、血管淋巴外科中心和神经内科是医院重点学科。消化内科、普外科、耳鼻喉头颈外科、妇产科、呼吸科和骨科是重点发展学科。干疗科(老年医学科)、神经外科、变态反应科和儿科是特色学科。
中医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中医科成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是医院重点学科。是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国家卫计委国家临床(中医内分泌)重点专科、国家中医管理局“十二五”中医糖尿病重点专科和北京市中西医结合神经内分泌免疫重点学科,是北京市中西医结合肿瘤研究所、北京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映专业委员会依托单位。截至2023年10月,下设中医内科、针灸科、中医骨伤科、中医外科等四个临床专业科室和中医研究室、中医教研室。设置中医内科2个病区、中医外科1个病区,中医床位达到近60张。中医门诊除传统的中医内科、中医骨伤科、针灸科和中医外科门诊之外,结合医院的重点发展方向和相关学科建设资源开设了10个专科特色门诊。中医科在职59人,其中正高5人,副高4人,中级22人,初级25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12人,硕士学位10人,学士学位10人。
肿瘤内科
肿瘤内科2018年获批北京市临床重点专科。拥有肿瘤治疗性疫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免疫治疗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肿瘤细胞死亡与免疫治疗市级创新工作室。是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博士及硕士学位授予点、肿瘤学博士后流动站。
变态反应科
变态反应科成立于1982年,2005年成为市属医院唯一的变态反应独立专科。在过敏性鼻炎、花粉症、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结膜炎、食物过敏、药物过敏、特应性皮炎、荨麻疹、复发性口腔溃疡、夜尿症、偏头痛、过敏性紫癜、小儿多动症等过敏相关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过敏相关疑难病的诊治,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影响力。
消化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消化内科始建于1939年。根据2023年10月官网显示,消化内科由门诊、病房和内镜诊疗中心三部分组成。在胃食管反流病、食管癌、消化性溃疡、胃癌、上消化道大出血、肝硬化、结肠癌、胆道疾病、急性胰腺炎、急性胆管炎、胆总管结石、炎症性肠病、缺血性结肠炎等常见病及消化系统疑难杂症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周建新:中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委员会书记(副局级)
陈静: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专职副书记(正处级)、纪委书记
尹金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闫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张能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
孙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总会计师
李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党委委员、工会主席
医院编制床位1100张,配有256层飞利浦ICT机、飞利浦3.0T磁共振成像系统、医用直线加速器等医疗设备。
2022年4月,被授予“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集体”称号。
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铁医路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