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4-10 19:08
香水洞又名响水洞,位于在甘肃省成县陈远乡武山村、黄家河下游的龙门峡中,西距县城约12公里。
香水洞四周峰峦屏蔽,洞下流水泠然。洞口西向,高约11米,宽约15米,深约12米。洞口顶部有清流泻下,雨季如瀑,旱季如线,四季径流不断。洞中石形怪异有的如斧,有的如盆。另有一石如蟠龙状,石上有纹,酷似龙鳞,故称“龙石留形”。又因洞顶水落石盆,泠泠有声,故又得名“响水泉”。洞底还有一钟乳石,呈坐佛状,佛前石桌上缀满石花如蝌蚪文,旧志称“古佛诵经”。洞左有钟乳石如狮,口中吐水成珠,顺石上小沟流入钟乳石盆中,不溢不涸,取水饮之,则奇香盈口,久留不去,此则为香水洞名之由来。明邑令谢镛有《香水仙洞》诗一首:“乘舆探奇不惮险,仙源一径如山关。数重垒障云学洞,百尺飞泉水做濂。瑶草千年仍是碧,蟠龙万骥总可潜。凋残地主何缘到,问俗伤心泪欲沾。”
香水洞掩居于山腰竹林中,环境幽雅,景致奇特,自明代以来便是人们寻幽探胜的佳地,明代即以“香洞流泉”载入史志。
时值仲春,我们一行数人驱车从成县县城出发去香水洞游览。
香水洞,位于甘肃成县西北二十余里的龙门峡中。那鬼斧神工的险峰峻峦、清丽多姿的流泉飞瀑、神奇幽深的仙界洞府,无不显现出它清水芙蓉般的自然美。漫游其间,满目神韵,满目古趣,满目诗情,使人意趣盎然,其味无穷。
泛着波光的河水,紧贴着一座高耸向西的石壁奔流南去,石壁的正中豁然断开,这就是遐迩闻名的香水洞。从山脚到洞口,悬崖壁立,从下仰视,洞口临空依壁。洞高约十米,宽约十五米,深约十二米。沿崎岖小径攀援而上,行至洞口,只听河水随着河床的缓陡错落有声,哗哗作响。水波山色,交相辉映,云气岚光,缥缈变幻,更显得云从天隙来,雾自脚底生。
顾不得旅途疲惫,我们鱼贯进入洞中,只见那珍珠般的泉瀑从洞顶参差错落的石缝里飞泻而下,注人地上天然石瓮中,犹如珠帘玉幕,又如云起霞舞,那飞瀑滴落的响声时断时续,似在低诉着洞府仙境久远的秘密。“香洞飞泉”的美称便由此而出。伫立洞中,仰视着这清例的流泉,令人心醉,我情不自禁地掬饮少许,顿觉清爽汗消,沁人心脾。传说此洞香从水出,水极甘美,常饮可疗疾益寿,故名“香水洞”。洞内钟乳石势如蟠龙,有纹鳞交互,古称“龙石留形”。洞底有一尊天然生成的钟乳石坐佛,面前天然石桌上图纹状肖蛾抖,形态逼真,俗称“古佛诵经”。洞左又有钟乳石酷似坐狮,口中喷珠溅玉,水顺势流人钟乳石羊肚盆中,石盆水平如镜,将上层的各种形态倒映在水中,形成一幅绝妙的山水画。明代成县进士汪浒从苏州府尹任上回里省亲时,特前住香水洞一游,吟咏抒怀: “香气钟灵地,飞泉喷异芬。天风吹作雨,为世洒妖风。”清乾隆初名宦黄泳在宰成期间曾多次欣游香水洞,留下了文情并茂的诗篇: “石穴深嫂香水洞,一乱疑自海南流。鸟衔芸草深林啄,水带桃花夹岸浮。翰墨凝云来玉洞,琼浆飞雪赴仙舟。何须洗耳峻恫下,漱齿余芬千载留。”这清词丽句足以说明,香水洞曾吸引多少文人墨客流连忘返,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绝妙诗章。
提起香水洞,人们还会想起汉世的妙善公主仙游此洞的故事。妙善公主是妙庄王之妃白连氏所生三女,其母仙逝后,因不堪继母的百般虐待,遂出家泥功寺为尼。相传,有一日妙善公主从泥功山来此洞游春,她贪恋着春日美景,在洞中信步游玩,不觉将一串珍珠失落洞内泉中,从此洞中泉水一年四季芳香扑鼻,香水洞因而得名。
香水洞之名虽来自传说,但漫步洞中,确有一种清馨芳香之感。其实游人若在春夏之交沿洞口扶木攀藤而上,寻至泉水源头,便可一解其中之谜。原来,香水洞在海拔一千多米的峭壁之上,洞外河谷、山坡、崖畔上,到处生长着一种叫七里香的白色小花,花事最盛的时期,漫山漫坡雪涛翻滚,香风四溢,即使你远在七八里之外,也能闻到它的香气,香水洞泉水之香正是源自这花香遍野的灵秀之地。这种小花,千百年来藏在深山人未识,在国内外所有植物书籍中都找不到关于它的记载,它在深山默默地自生自灭,花期一过,零落成泥,然而,它却把芳香留给人间。
正如诗人所赞美的“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香洞之水千载飘香,妙善美名万世留芳。千百年来,这位妙善公主的芳名与香水洞共存共荣,真可谓“香洞源流长,珍珠自芬芳,佳人传佳话,花香水更香。”
博览与猎奇,是今天不少旅游者的爱好,像我国明代地理学家、旅游家徐霞客那样,到颇具奥秘和传奇色彩的地方去探奇览胜,融于自然、返璞归真、陶冶情操、开阔视野、丰富生活,可谓人生一大快事!
在旅游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香水洞以它清幽俊秀的风姿,特别是那神秘诱人的魅力,吸引着更多探奇揽胜的旅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