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25 11:25
香港盲人辅导会自1956年成立以来不断为视障人士提供其所需服务,并不断创新及拓展,以增加服务之全面性,现今服务范围包括:眼科及低视能服务、复康及职业训练、教育支援、就业辅导、辅助仪器咨询服务、资讯科技应用、多重残疾视障人士复康及视障长者院舍服务等。
提供服务及机会以促进香港视障人士平等参与
为服务对象
透过提供优质服务,使用适切之辅助技术及仪器,迎合服务对象个别需要,协助服务对象发展最高潜能。
为社群
推广平等机会,提升社会人士对视障人士需要及潜能的认识。
为职员
装备最新知识和技巧,鼓励创造力,崭新思想及跨专业合作。
为政府及非政府机构
与香港及海外政府和非政府机构保持紧密联系,推动服务合作、服务发展及有效利用资源以提供服务。
主席:罗德贤女士
副主席:司徒泽桦先生
义务司库:吴永铿先生
义务法律顾问:陈健生先生
义务医务顾问:许少萍医生
理事:庄陈有先生、何雪芬女士、江丽云女士、黎文良先生、关品方博士、林樊洁芳女士、林彩珠女士、林卫邦先生
特邀理事:陈伟能医生、林仲恩先生
当然理事:谭静仪女士
香港盲人辅导会为让视障人士融入社会,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服务如下:
卓越实践在社福– 奖励计划
社会福利界一直提供适时及有效的服务以回应社会需要。机构及服务单位在追求优质服务的过程中,累积不少具启发性及前瞻性的实践经验。为了表扬及推广这些服务实践的经验及智慧,香港社会服务联会自2003年起每两年举办「卓越实践在社福」奖励计划,希望透过奖励计划,促进业界的专业交流,继续发挥追求卓越的精神,并让公众进一步认识社会福利界的贡献。
2009年度卓越实践在社福——奖励计划
由香港盲人辅导会失智症治疗服务队成立的「创新性失智症感官治疗活动计划」刚荣获由香港社会服务联会颁发的2009年度卓越实践在社福– 奖励计划之「十大卓越服务奖」。
2009十大卓越服务奖
亚太资讯及通讯科技大奖为国际认可的资讯科技比赛,由马来西亚多媒体发展企业发起。目的为嘉许一些对资讯及通讯科技有贡献的个人、学生、企业、中小型企业及机构等。
电讯数码视障人士图书馆于2008年在印尼雅加达举办的亚太资讯及通讯科技大奖,从5个城市或国家,9个参赛项目中胜出荣获E-Inclusion & E-Community 组别的优异奖。
香港资讯及通讯科技奖旨在表扬及推广香港资讯及通讯科技业的精英、企业及机构的卓越成就和贡献,亦同时鼓励本地业界从业员开发创新和富创意的方案,借此进一步提升业界在香港及国际的专业形象。
该奖项的筹备委员会是由政府资讯科技总监所领导,成员来自支援业界的不同组织、专业团体、学术界及政府。
中央点字制作中心点字电子书及点字电子书网上预约系统荣获「2008香港资讯及通讯科技奖」︰最佳数码共融(服务)奖银奖。
2007香港资讯及通讯科技奖
讯息无障碍中心荣获五项「2007香港资讯及通讯科技奖」的奖项。得奖计划包括电讯数码视障人士图书馆、电脑应用支援热线、视障人士网络共享入门网站及闪亮计划,共四个计划。
五十年代(1955-1959)
辅导会于成立最初之五年,兴建了一所职业训练中心,该中心为视障人士提供传统性之职业训练,当中包括织藤、造刷、造扫帚及粉笔等。
六十年代初期(1960-1965)
这段期间,辅导会开始扩展其服务。一九六三年三月,全亚洲首间盲人工厂于土瓜湾落成,同期间,于盲人工厂隔邻兴建了一所盲人宿舍,为年青视障工人提供住宿服务。一九六五年,承蒙香港扶轮社捐出港币十万元于筲箕湾兴建了一所扶轮社盲人中心,该中心除设有香港首间点字图书馆外,更为视障人士提供电话接线训练,增加视障人士之就业机会。
六十年代后期(1966-1969)
为扩展位于筲箕湾扶轮社盲人中心的服务, 这段期间大厦上层加建了两层,成立了一所训练中心, 为视障人士提供多元化之职业训练课程, 课程包括有钢琴调音、按摩及电话接线等。一九六九年,承蒙香港政府拨地,香港赛马会及北九龙扶轮社联合拨款,于元朗兴建了全港首间盲人安老院,为新界区视障长者提供院舍服务。
七十年代初期(1970-1974)
为提高服务质素,辅导会对当时提供之服务进行了评估,并订立了未来之服务方针和路向。为此,我会邀请了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及英联邦皇家盲人协会之AT ROBERTS先生协助评估服务,在一系列之建议中,顾问们建议设立较有进取性之职业训练,并聘请一名有专业知识及具主动性之就业主任去推行这项新的政策。
同一时期,辅导会亦开始引进复康概念,主要目的是通过复康训练,协助视障人士重新融入社会。为此, 于一九七三年十二月, 视障人士复康及训练中心正式成立,并提供全面性之复康训练课程,包括导向行动(或称定向行动)、沟通技能及日常生活技能等训练。在此,我们衷心感谢美国盲人基金会委派了复康顾问苏珊麦嘉女士协助我们设计中心之训练课程。此外,盲人录音图书馆亦于这段期间成立。
七十年代后期(1975-1979)
七十年代是视障人士就业服务发展之另一个里程碑。辅导会在生产力促进局委派的专家建议下,于一九七八年建立薄扶林职业训练中心,提供工业及商业性之职业训练。
为了满足视障人士资讯上之需要,传达部于一九七六年成立,第二间录音图书馆制作室亦于此时启用,并开始聘请点字制作员制作中文点字参考书籍及消闲读物。
八十年代初期(1980-1984)
八十年代初期我会积极策划新服务。而期待已久之一座综合性服务大楼亦于这年代策划兴建。与此同时,为一般市民及视障人士提供服务之普通眼科及低视能诊所亦于一九八四年成立。
八十年代后期(1985-1989)
这年代标志着本会在视障人士服务发展史上之第二个里程碑。一九八六年十月,构思中的综合服务大楼终告落成,为视障人士提供多元化之服务。八十年代后期本会服务急速扩展,并同时推行了创新性之服务计划,于九十年代累积丰富之服务经验和知识。
九十年代初期(1990-1991)
九十年代初期,除了扩展现有服务及改善服务质素外,辅导会开始将服务伸延至邻近的国家,包括中国内地,与国内复康工作者分享及交流有关视障人士服务之知识和经验,更协助亚太区内其他国家发展视障人士复康服务,包括定向行走训练及低视能服务等。
迈进廿一世纪
自五十年代开始,香港盲人辅导会一直致力于扩展视障人士服务及不断提高其服务质素。多年来,辅导会已由五十年代只为视障人士提供就业机会而演变至八十年代后期,可为视障人士提供全面性服务之机构。于九十年代,辅导会更推展其服务至邻近地区,尤其是中国,并积极地和有关组织分享及交流知识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