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高级程度会考

更新时间:2024-05-04 14:59

香港高级程度会考(英文:Hong Kong Advanced Level Examination,HKALE,习惯统称为A-Level)每年由香港考试及评核局(简称「考评局」)主办,大部份考生是完成两年预科课程的香港中学七年级学生。

简介

考试在3月中到5月进行,通常在7月第一个星期五公布成绩。现共提供19科高级程度(A-level)和20科高级补充程度(AS-level,简称高补)科目。高级补充程度科目的总授课时间为高级程度的一半,但它们所要求的课程深度相若。通常一科高级程度科目考试有两部份,每部份为3小时,在同一天应考。

大多数日校考生都会报考四至五科,包括高补程度的中国语文及文化科和英语运用科。除了中国语文及文化,中国文学,英语运\u7528,中国历史,及英语文学外,所有科目均可以选择以英文或中文应考。因此在某些中学会出现一位老师同时以中文及英文两种语文授课的有趣情境。两种语言的试题、评分要求和分级标准相同,应考语言不列於成绩通知书和考试证书上。

考试成绩以A至F级别表示,A为最高,F为最低,F级以下评为UNCL(不予评级,Unclassified)而F及UNCL视为不合格。2002年起,取消考试成绩1级2等制,即不再把A至F级细分为A(01),A(02),B(03)等的12个小等级。

高级或高补科目的E级或以上成绩,可获承认为英国通用教育证书高级程度会考相应科目同等成绩。

设立背景

在1993年以前,学生可以选择应考香港高级程度会考或香港高等程度会考其中之一。前者主要为用英语学习的学生而设,本来用以在中学七年级後,报考3年制的香港大学。後者主要为用中文学习的学生而设,用以在中学6年级後,报考当时4年制,以中文为主的香港中文大学。

後来负责教育当局发现,这种安排实不恰当,需要以一个统一的制度取代。在1981年当局呈交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不同入学制度的存在,使学生在大学学位激烈竞争无可避免情况下,更添混乱烦扰。

经过长时间的争论(Tang and Bray, 2000),中文大学终于在1991年将课程转为如香港大学般的3年制。故香港高等程度会考与香港高级程度会考合并并取消。当时的考试局同时新增高级补充程度科目。

报考资格

因为高级程度会考的难度相当,如属首次报考的考生(不论为学校考生或自修生)都设有最低报考的资格,而另外配合应届会考成绩优异的资优生的升学(例如为报考海外院校),考评局也允许该等学生提早报考高考。

报考者需要符合以下最少一个条件,才能报考该学年度的香港高级程度会考。

另外,如以学校考生名义报名,该考生必需是教统局下注册院校下就读,并同时符合(1)的条件,方能经学校报名。而实验科目(物理、化学、生物、电脑/电脑应用、电子学),如该科属首次应考,只能以学校考生名义报名。

另外,考生于对上一届香港中学会考中,以应届考生取得5科以上“A”或“5*”等级的考生,考评局也允许其以自修生身分报考最多2个科目,实验科目的报考限制并不适用于该等考生。

要注意的是,高考的报考资格是完全独立于中六收生及联招(包括优先取录制度)收生的制度。例如香港中文大学的联招收生要求规定,语文科及非语文科的会考成绩必需为同一次会考取得。

科目设置

科目列表

已取消科目

除了中国语文及文化、中国文学、英语运用、中国历史及英语文学外,所有科目均可以选择以英文或中文报考(中国语文及文化可选择以广东话或普通话作聆听及口试两卷应考语言),而应考语言并不列于成绩通知书或考试证书上。两种语言的试题、资料内容、评卷参考和评级标准相同。部分中学会因同时教授不同应考语言的学生而出现一位老师同时以两种语文授课的有趣情境。

英语运用科

这一科目是高级补充程度科目,测试考生於大专学习需要的理解和运用英语水平。

Section A: Listening(聆听,1小时)

Section B: Writing(写作,1小时15分)

Section C: Reading and Language Systems(阅读及语法,1小时30分)

Section D: Oral English(口试,20分钟)。本部分1994年年起开始实施。

Section E: Practical Skills for Work and Study(实用技巧,1小时45分)

中国语文及文化科

本科评估考生运用中国语文的能力和对中国文化的认识。自1993年开办以来,设有实用文写作(卷1甲部)、阅读理解(卷1乙部)、文化问题(卷2)、聆听理解(卷3)、说话能力(卷4)、以及在课程完结前需要完成的五份阅读报告(卷5)。

其中卷2文化问题指定篇章为:

唐君毅《与青年谈中国文化》(节录)

吴森《情与中国文化》(节录)

刘君灿《传统科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连附录)

赵永新《中国艺术的基本精神》

金耀基《中国的传统社会》(节录)

殷海光《人生的意义》

试题格式

为防止考生操练过往历届试题,考评局在2001年开始不断更改试题格式,包括在文化问题1卷里以开放式取代以读本为本的问题。考评局亦希望藉此防止考生背诵文化读本内容。然而,这种方式被考生批评没有客观评分标准,是靠取悦阅卷员而得分的「口水科」。

2005年度的中国语文及文化科卷1乙部阅读理解部分中考试局将以往的固定形式进行了更改。但当届有考生对考卷改变形式感到强烈不满,这获得了香港媒体的报导,而考评局的回应是:考卷从来就没有指定的格式;所以坚持试卷无问题。

未来展望

自2009年9月开始实施“三三四”新学制,现时的中五的香港中学会考及中七的香港高级程度会考合二为一,学生将来会在中六应考名为香港中学文凭的新公开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