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芹

更新时间:2024-04-09 19:51

刺芹(Eryngium foetidum L.)是伞形科刺芹属植物。基生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不分裂,革质,长5-25厘米,宽1.2-4厘米。头状花序生于茎的分叉处及上部枝条的短枝上。果卵圆形或球形,长1.1-1.3毫米,宽1.2-1.3毫米,表面有瘤状凸起,果棱不明显。花果期4-12月。

形态特征

基生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不分裂,革质,长5-25厘米,宽1.2-4厘米,顶端钝,基部渐窄有膜质叶鞘,边缘有骨质尖锐锯齿,近基部的锯齿狭窄呈刚毛状,表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两面无毛,羽状网脉;叶柄短,基部有鞘可达3厘米;茎生叶着生在每一叉状分枝的基部,对生,无柄,边缘有深锯齿,齿尖刺状,顶端不分裂或3-5深裂。

头状花序生于茎的分叉处及上部枝条的短枝上,呈圆柱形,长0.5-1.2厘米,宽3-5毫米,无花序梗;总苞片4-7,长1.5-3.5厘米,宽4-10毫米,叶状,披针形,边缘有1-3刺状锯齿;小总苞片阔线形至披针形,长1.5-1.8毫米,宽约0.6毫米,边缘透明膜质;萼齿卵状披针形至卵状三角形,长0.5-1毫米,顶端尖锐;花瓣与萼齿近等长,倒披针形至倒卵形,顶端内折,白色、淡黄色或草绿色;花丝长约1.4毫米;花柱直立或稍向外倾斜,长约1.1毫米,略长过萼齿。果卵圆形或球形,长1.1-1.3毫米,宽1.2-1.3毫米,表面有瘤状凸起,果棱不明显。花果期4-12月。

生长环境

通常生长在海拔100-1540米的丘陵、山地林下、路旁、沟边等湿润处。喜温、耐热、怕霜,喜湿、耐旱、耐阴。生长适温为15-35℃,5℃以上能安全越冬,短时40℃高温植株能正常生长。各种土壤均能适应,生长于土质肥沃的沙坏土更易获得丰产。在贫瘠士壤中生长的苗株虽瘦小,但芳香味更浓。

分布范围

分布于南美东部、中美、安的列斯群岛以至亚洲、非洲的热带地区;在中国分布于广东(马峦山(张寿洲等4910))、广西、海南、贵州、云南(河口、双江、孟定、景洪、潮沧、勐腊、潞西)等省区。

繁殖方法

有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种子育苗3-10月均可分批播种,每亩用种量50克。因苗期生长缓慢,提倡营养钵或穴盘育苗,待4-5叶定植。分株繁殖是将母株匍匐根茎上发生的侧芽和须根切断移栽,定植的行株距为30厘米×20厘米,每亩植1万株。定植后及时浇定根水。

栽培技术

定植成活后每亩及时施腐熟清粪水500-2000千克,20天后施第2次追肥,每亩施硫酸钾三元复合肥30千克对水施,或干施后中耕盖土后浇水。生长期间如有杂草及时薅锄或拔除。

病虫防治

刺芹很少有病害发生。但阳光少,雾照大,遮阳多的地方会发生白粉病,可用15%的粉锈宁对水1000倍液喷洒。虫害主要有蚜虫,可选用敌杀死、蚍虫啉、抗蚜威、蚜虱浄等药剂交替防治。遇高温干旱天气要经常喷水,可减少蚜虫为害。

主要价值

该种以带根的全草入药,性味辛、苦,平;具有发表止咳,透疹解毒,理气止痛,利尿消肿;主治感冒,咳喘,麻疹不透,咽痛,胞痛,食积,呕逆,脘腹胀痛,泻痢,肠痈,肝炎,淋痛,水肿,疮疖,烫伤,跌伤,跌打伤肿,蛇咬伤。又可作食用香料气味同芫荽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