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08 19:22
马塘庙会是一种古老的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农历五月十三日为关帝诞,按约定俗成的祀奉习俗,马塘庙会按干支纪年逢子、卯、午、酉年的五月初十日开始祀奉活动,一连几天,开坛、巡游、演戏、买卖、饮食、娱乐、放花炮,人头涌涌,热闹非凡。为马塘庙会是也。最隆重的则首推五月初十日的“菩萨巡游”(即关公巡城)。由马塘及附近的几十个村庄的村民参与,按一定的程式开坛、巡游,并每天每晚都有大戏演出。庙会以祈福、娱乐为主,以期给当地祓除不祥、降福赐瑞、保境平安,祈求来年更加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马塘庙会于坐落在云安县富林镇马塘村委的武帝庙举行,始于万历11年(公元1583年)。富林武帝、玄帝庙统称为马塘庙,位于富林镇马塘村委会街路村,由武帝庙、玄帝庙、戏房三间瓦木结构的建筑组成。占地面积1480平方米,建筑面积960平方米。是马塘十三甲民众尊崇、朝拜的传奇神庙,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与武帝庙相连一线的玄帝庙建庙于道光十年,据《马塘庙志》记载:在十年动乱的浩劫中,庙内外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洗劫,神像被毁,壁画、雕塑也多有损毁,幸得大冲余伙先生奋力阻拦,才使得马塘庙免被夷为平地。1993年5月13日,为了恢复马塘庙原有面貌,村民陈树锋召集原十三甲民众,成立筹委会,耗时半年,终使马塘庙得以重放光彩。
农历五月十三日为关帝诞,按约定俗成的祀奉习俗,马塘庙会按干支纪年逢子、卯、午、酉年的五月初十日开始祀奉活动,一连几天,开坛、巡游、演戏、买卖、饮食、娱乐、放花炮,人头涌涌,热闹非凡。为马塘庙会是也。最隆重的则首推五月初十日的“菩萨巡游”(即关公巡城)。由马塘及附近的几十个村庄的村民参与,按一定的程式开坛、巡游,并每天每晚都有大戏演出。庙会以祈福、娱乐为主,以期给当地祓除不祥、降福赐瑞、保境平安,祈求来年更加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相传在明朝万历年间,一个名为李元清的商贩途经福建余县前村收购杂物,当晚,为了节约开支,他住在一所破庙里。刚入睡时,突然见一个身材高大,面红如枣,髯长2尺的人,站在床前对他说:“我在这里没人理会了,你带我走吧!往后我想在哪儿安居,我就让四条箩索一齐断。我会给你好处的。”说完就不见了。李元清醒来后,心想此人应该就是大名鼎鼎的关帝爷。
第二日清晨,李元清按照关帝爷的嘱托,将关帝木雕像请上他的箩筐后,便离开破庙,继续下村收购杂物。由于人勤志坚,他的生意越做越旺。就这样经过了好些个年月,某日,李元清来到广东云浮富林云舍村,一天傍晚,李元清如往常一样,前往曾屋转往街路村收购杂物,当他走到现在的马塘庙址时,箩子的四条箩索突然断了,他恍然大悟:“哦,原来此处就是关帝爷安居的好地方了!”便马上到街路村找人商量建庙事宜。该村一村民说:“我家穷,哪有钱支持建庙,你到隔河去找那个发千租———吴蒂英啦。”李元清听从其建议,找到寨塘的吴蒂英,向他说明来意,吴蒂英笑着说:“关帝是位忠臣,应该建庙祀奉,以报其德。”遂召集众议,发部签题,李元清也边下村收购,边向乡民宣传捐资建庙之事。集腋成裘,在众乡亲的热心帮助下,武帝庙于万历11年(公元1583年)建成,自此,武帝关羽便在此安家,受到马塘十三甲民众的尊崇和朝拜。
从富林镇政府驱车出发,不多久,便可看见三间一字排开、黑瓦红墙的平房,这就是传说中的武帝、玄帝庙,也称马塘庙。陪同的镇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马塘庙属于一种“三正两辅”结构,“三正”是指武帝庙、玄帝庙和戏馆,“两辅”是指管庙人员的住房、厨房以及旦期用的厨房和仓库。庙前是一大片空旷地,在空地的右侧有一个新建的戏台,右前方有一口池塘。
走进了武帝庙,迎面可见的牌匾上赫然写着“气壮山河”四个大字,让朝拜之人顿感武圣人的威武与神勇。圣殿的正前方,是关帝爷的座雕,座雕前,置着关帝爷的行相———手提青龙刀,脚跨赤兔马,威风凛凛,李元清当年从福建余县前村的破庙中所带回的木雕像正是如此,只可惜,原物在十年动乱时被损毁。圣殿前正中设有供桌,桌上置放着香炉和烛架,尽管此时没有前来朝拜的信众,但从香炉中密密麻麻的红色细棍和厚厚的香灰中,可以看出这里的香火应该很旺盛。供桌左侧有个全副披挂,双手捧着将军印的将士,那是关羽的儿子关平;右边黑面虬髯,提着大刀站立的是周仓———关羽的护卫,两位都是关帝爷的忠勇之将。在圣殿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神台,置有菩萨彩雕,据守庙老人关章荣介绍,这些佛像的摆设,彰显了关帝爷的忠勇谋略。
大门的两侧,均有一位马草军赶着一匹骏马,一旁还放置着一个红顶大轿,这便是关帝爷出游时的座驾,每逢子、午、卯、酉年的五月初十日,关帝爷便坐上此轿,巡游十三甲,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圣殿左侧有一个拱门,穿门而过,便是玄帝庙的所在了。相比之下,玄帝庙要简单很多,脸色红润、眼神慈祥的玄帝座雕前,置着玄帝爷的行相,他的干将两列排开,守护左右。玄帝与武帝为何会同在一处,问村中的老人,也都没有人能给出一个答案,而《马塘庙志》中也只是记载着:“祀奉有年,庙宇倾颓,神相尘污,众欲复第,以妥神灵答神庥。于道光十年建庙于武帝庙右侧,塑神像鼎新。”可以考证的,只有玄帝庙建立的时间而已。
每年的三月初三,为玄帝诞;五月十三,为武帝诞。每逢玄帝和武帝的诞期,庙里便会举行烧炮活动,这也是每年最热闹的时候之一。关章荣老人说,每到烧炮时,围观的群众便“虎视眈眈”,谁都想捡到那寓意吉祥的“炮头。”随着一声巨响,炮头腾空飞起,大人便向着炮头飞行的方向,沿路追赶,小孩就在炮架下捡些好玩的东西。如今烧炮,大家已经不再争抢炮头,而老人叙述当年抢炮时的热闹场面,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
走出圣殿时,关章荣老人还向记者介绍了马塘庙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庙宇后方,两条栩栩如生的“巨龙”汇合于此,一条从尖山奔到黄沙河口,跨过河道到达大平石山,走向狮子山,直奔庙背;一条由西村石山起,冲到上马塘屋背山,再盘旋于五指山,直奔庙背。庙前的车田山,则如熠熠生辉的宝石,如此特殊的地理形状,被人们称之为“双龙贯脉”,又叫“双龙夺珠”。龙之正气与象征“忠义”化身的关帝爷,仿佛天作之合,或许,这也是关帝爷当年选择此地的原因吧。
在道教中关羽亦称“关圣帝君”,简称“关帝”,富林百姓亦习惯称武圣人关羽为“关帝爷”。按照约定俗成的祀奉习俗,逢子、午、卯、酉年的五月初十日,为关帝爷出游日子,每三年举行一次,这是马塘庙最为盛大的活动之一。五月初十晚零时整,关帝爷整装出发,巡游十三甲的所有村庄,风雨不改。
按照习俗,出游前一天,家家户户都整糍包粽、杀鸡宰鸭、买鱼买肉,无论大人、小孩,一律穿新衣、着新鞋,盛情迎接关帝爷的到来,即使是过年,那热闹场面也不过如此。等到五月初十晚上零时,道士便做法,把关帝爷的神像请上圣轿,由四个身强体壮、品行优秀的年轻男子各抬一端,随着一声“起”,关帝出游就正式开始了。出游的队伍非常浩大,最前端有数十人举牌、扛旗、鸣锣,牌上写着“肃静”、“回避”,为关帝爷在前方开道,骑着骏马的四个童男童女紧随其后。队伍中最显眼的,当然要数关帝爷的圣轿,圣轿后方,还跟着八音班、道士、长枪队、短枪队、学生队、善男信女等等,上百人的队伍浩浩荡荡从庙门口出发,先到曾屋,再到上马塘,然后去下凌冲村……一直走到十三甲的最后一村街路,整个巡游活动才算告一段落,众人再一齐恭送关帝爷回宫。从零时出发到晚上六点回宫,巡游活动需要大约18个小时才能完成。
关帝爷每到一个村庄,该村的男女老少都合掌参拜,隆重祭祀。据《马塘庙志》记载,在十三甲的所有村庄中,祭祀活动最为隆重的当属云舍村。在关帝出游之前,该村早早就开始进行修路,从寨塘右侧开始,一直到云舍村尾,全长约3.5公里的路面,完全修缮一新,宽阔平坦。出游当日,当关帝爷巡视完寨塘村后,该村的恭迎队伍立刻迎上前去,抬起关帝爷的圣轿直奔村中,由村中的长老或是有威望的人,毕恭毕敬地将关帝爷的神像从轿中请出,并用新毛巾轻轻地为他洗脸,旁边还有一位手持新葵扇的人缓缓地为关帝爷扇风。等到整个祭祀仪式完成后,在欢送关帝爷时,全村人还会异口同声地说:“俺地的关帝老爷保重!”
1953年,在反“逵道门”、反封建迷信的舆论压力下,巡游活动被迫暂停,而马塘庙也在十年动乱的浩劫中,遭到严重损毁。直至1993年,庙宇重修,巡游活动在阔别四十年后重返马塘,至今仍为马塘庙会的重头戏之一。虽然历经社会变迁,时光荏苒,如今巡游的形式、声势与过去相比,或多或少有了一些差别,但人们对关帝爷的热爱和崇敬,却始终如一。
马塘庙前有一块空旷地,在空地的右上角,有一个小池塘,马塘之名也源之于此。相传在关帝爷“安家”之后不久,一天,天空突然出现异象,一阵电闪雷鸣后,五匹神马从天而降,落于池塘周边,它们不仅带来了“马塘”这样一个名副其实的名字,而且还从天宫中搬来一口甘冽香甜的清泉,人们饮用此泉水,既可以增强体质,又可以延年益寿。村里的老人说,村民一旦患了疾病,都会来这里拜求关老爷,并且“水”到病除。
如今,因为历史的原因,池塘中的神马已不见踪影,那有着传奇色彩的泉眼,也因年久失修,几乎丧失了供水的效用。“一水治百病”的说法固然没有科学根据,但在这样的传说里,我们却可以深深感受到,人们对关帝爷的尊崇和信赖。
此风俗一直沿习几百年而不衰。近几十年由于破除迷信,特别是“文革”破“四旧”的影响,马塘庙会被扣上迷信、四旧的帽子,故断断续续,几近湮灭。此传承民俗文化,凝聚乡亲乡情的民间习俗,是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发掘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