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宇

更新时间:2024-10-27 21:42

杨靖宇(1905年2月13日-1940年2月23日),男,汉族,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

人物生平

参加革命

杨靖宇,1905年2月13日出生于确山县李湾村(今属驻马店市驿城区)一个农民家庭。幼年丧父,家境贫寒,由母亲含辛茹苦照料长大。( 编者注:杨靖宇出生日期有2月16日、26日之说,据杨靖宇婶母说,他是“正月初十生”,即阳历2月13日,据杨靖宇嫡孙马继民文章2018年第9期《党建》杂志,原标题《爷爷留给我们的不只是光荣》证实出生日期为1905年2月13日)

1923年,18岁考入河南省立开封纺染工业学校。在校期间,他秘密参加革命活动,之后受党组织派遣,回到确山从事农民运动。1925年,杨靖宇积极投入“五卅”反帝爱国运动。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此时,全国各地农民运动正在蓬勃发展,受中共组织派遣,杨靖宇从开封回确山开展农民运动。

1927年初,确山县农民协会会员发展到1万多人,杨靖宇被选为确山县农民协会委员长。当年4月,杨靖宇参与领导确山农民暴动,驱逐军阀武装,攻占确山县城。同年5月,杨靖宇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八七”会议后,杨靖宇参与发动刘店秋收起义,先后创建由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最早的县级农工革命政权——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和河南省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确山县革命委员会,并组建河南省第一支革命武装——确山县农民革命军(后编为豫南工农革命军)。从此,拉开了河南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他历任确山县农民革命军总指挥、确山县农民协会委员长和临时治安委员会代理主席、豫南特委委员兼信阳县委书记。

1928年后,在河南、东北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曾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

1929年,马尚德被党组织调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他化名张贯一深入抚顺煤矿,恢复重建被破坏的党组织,领导工人同侵占中国煤矿的日本矿主进行斗争。

抗日工作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党派他担任东北反日总会的领导工作,后又派他担任中共哈尔滨市委第一任书记、满洲省委委员,不久又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

1932年11月,以省委代表身份被派往南满,整顿各县党组织、抗日游击队和义勇队,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和第三十七军海龙游击队,任政治委员,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

1933年秋,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东北建立党领导下的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指示,以南满游击队和海龙游击队为基础,成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杨靖宇任师长兼政委。

1934年2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独立师联合南满16个抗日武装部队召开大会,成立东北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杨靖宇当选总指挥。同年11月,召开中共南满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南满临时特委,并正式建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1军成立后,杨靖宇运用机动灵活的战术原则,领导部队挫败敌人的秋季“讨伐”,迅速扩大游击区。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曾致电向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抗日武装表示慰问,赞之为“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1935年8月,中共满洲省委决定,以党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抗日联合军和游击队为基础,联合其他抗日武装成立东北抗日联军,杨靖宇任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1936年6月,抗日联军第一、二军合编为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杨靖宇任总司令兼政委。

抗联队伍壮大后,活动在通化周围及奉(天)(沈阳)吉(林)、安(东)(丹东)奉铁路一带的许多抗日队伍都相继加入抗联1路军的行列,在吉林东南部和辽东等广大地区,给日寇以有力的打击。日寇称杨靖宇的部队为“东边道社会治安之癌”,称抗联活动地区为“癌肿地带”。

1936年,日寇调来日军奉天教导团,由关东军南满“讨伐”司令官三木少将指挥,汉奸“东边道剿匪司令”邵本良配合,妄图消灭我抗日联军。面对敌我力量悬殊,杨靖宇率领抗联部队采取巧妙迂回战术,避开敌人锋芒,诱敌深入,消耗敌军力量。杨靖宇令战士制造仓皇败退假象,部队18天行军千余里,在梨树子一带设下伏兵,敌人中计进入伏击圈。杨靖宇一声令下,打得敌人措手不及,经过4个多小时激战,歼灭了这股敌人。后来,杨靖宇率队包围邵本良所部,一举歼灭了其主力部队。

1937年,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政委,基本队伍有六千余人,分布南满一带开展抗日斗争。卢沟桥事变后,杨靖宇发动西征,经常出击日军,支援关内的斗争。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为配合全国抗战,杨靖宇一面以抗联第1路军总司令部的名义发出《为响应中日大战告发东北同胞书》和《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总司令部布告》,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吞中国的野心,号召东北各族人民团结一致,驱除日寇。同时,组织部队在南满的广大地区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全力牵制日军兵力,配合关内抗战。

1937年7月中旬,杨靖宇率1军直属部队在西去联络第3师途中,袭击铁路线上的日军列车,造成抗日声势,在离黄土岗不远处与日军松原部队遭遇,激战6个多小时,给敌人以重创。黄土岗战斗后,他率队来到清源县沙河子同3师会面。9月初,军部在宽甸马鹿沟袭击了监修道路的伪警察队。之后,杨靖宇指挥军直属部队等300多人,同时分别攻取了兴京县第五区马架子和小堡两个集团部落。10月下旬,第1师等部队奉命同杨靖宇率领的1军军部会合,于10月末打响了痛歼日军水出守备队的战斗。同时,1路军其他各部根据杨靖宇的指示,在兴京、清原、宽甸、辑安、通化等地积极开展游击战,有力地打击牵制了敌人。

1938年初,杨靖宇带领军直属队从桓仁北上到辑安县老岭山区开展游击战,发动了对通(化)辑(安)线铁路老岭隧道工程现场的攻袭战。3月,奇袭老岭隧道,使敌人的交通线陷入瘫痪。4月,指挥1军教导团巧袭太平沟警察所。6月,接连两次袭击通辑铁路土口子隧道工程现场第11、12号老岭河桥梁子等地,烧毁了伪警察所,炸毁了隧道、桥梁工程,消灭了工地上的日军,解救了中国劳工。

壮烈牺牲

日军接连遭到打击后,急忙调遣伪军索旅对付抗联第1路军,由1个骑兵团和两个步兵团组成混成旅,武器精良。杨靖宇得到情报后,率队在蚊子沟口一带设伏。经过激战,消灭索旅三四百人。8月初,索旅陷入我埋伏圈,被彻底消灭。

1938年11月5日,中国共产党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发出给“东北抗日联军杨司令转东北抗日联军的长官们、士兵们、政治工作人员们”的致敬电,高度评价了活动在沦陷于敌手的东北地区的抗日联军,称其英勇斗争为“在冰天雪地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的模范”。

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鼓舞下,抗联第1路军从1938年冬到1939年春,转战长白山区,与2路军联合作战,连续多次冲破敌人的“围剿”,并不断袭击敌人据点,破坏敌军设施等,给日伪军以很大的打击和威慑。

1939年秋冬季,组织东南满反日伪军“讨伐”作战,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自己率警卫旅转战于濛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

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35岁。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濛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身边叛徒

在艰苦残酷的斗争环境下,东北抗联出了很多叛徒,致杨靖宇于死地的叛徒有四个。

第一个叛徒是程斌,原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一师师长,杨靖宇最信任的得力助手。他于1938年7月率所部115人叛国投敌,日军任命程斌当队长,组成“程斌挺进队”,将杨靖宇部队逼入绝境。程斌投降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摧毁了70多个抗联的补给生命线——密营。一夜之间,杨靖宇部队陷入了弹尽粮绝的境地。这个叛徒在解放后的“镇反”时期被枪毙。

第二个叛徒是杨靖宇的警卫排长张秀峰。这个从15岁起被杨靖宇抚养成人的叛徒1940年2月1日携带抗联经费9960块大洋叛变投敌,导致杨靖宇的行踪暴露。

第三个致杨靖宇于死地的是伪排长赵廷喜,因为他的告密使敌人最后找到了筋疲力尽的杨将军。1946年,人民政府在杨靖宇坟前将赵廷喜枪毙。

第四个叛徒是跟随程斌叛变的张奚若、程大队有名的机枪射击手。张奚若和他的把兄弟、副射手白万仁、弹药手王佐华在“追剿”杨靖宇部队的过程中受伤,被收容在濛江县城里养伤。这个被人称之为“铁三角”的战斗小组1940年2月23日中午聚在一起正在打牌时,驻濛江的伪通化省本部接到杨靖宇在三道崴子的报告,因部队都在山里“讨伐”,一时无兵可派,就把那些在县城里养伤的伤兵集合起来,张奚若和白万仁、王佐华被编为第一批快速挺进队。当敌人向杨靖宇喊降不奏效时,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向张奚若下达了“干掉他”的命令。张奚若随即扣动扳机,杨靖宇倒在一棵大树前的雪地上牺牲。

次日,程大队接到将杨靖宇的头颅送抵“新京”(长春市)的命令。程斌点名让张奚若干。于是,王佐华和张奚若将杨靖宇的遗体抬到铡刀上,由白万仁将杨将军的头颅铡了下来。

程斌大队中的几个抗联叛徒,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除程斌在“镇反”中被枪毙外,其他人则逃脱了应有的审判。张奚若只在“文革”中蹲了两年监狱,吉林日报社一位记者1984年还采访过他。他阴沉着脸,拒不承认自己参加过抗联,也没打死过“老杨”。许多抗联老战士对此终生耿耿于怀。

身后安葬

第一次安葬

杨靖宇牺牲后,日伪军将杨靖宇的遗体拉回濛江县城日本古见联队大队部,伪警察署官员找来叛徒程斌和张秀峰前来辨认,证明确是杨靖宇无疑。还让随军记者拍了不少照片。当晚杨靖宇的遗体就存放在古见联队司令部的一间空屋子里,院内放了不少岗哨加强警戒。2月24日凌晨4点多钟,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让叛徒程斌找来讨伐队的部下抬来铡刀,王佐华、张奚若分别抱着杨靖宇的头和腿,抬到铡刀上,由白万仁执铡刀,将杨靖宇的头颅铡下。岸谷隆一郎抽出指挥刀亲自剖开了杨靖宇的腹部,探查杨靖宇究竟吃的什么东西,使他在那么艰难的环境中还能如此英勇善战。看里面根本没有一粒粮食,他就叫两个日本兵用盘子端着切下的胃,送到濛江县医生洪宝源那里进行化验。经过化验得知,胃里面一粒粮食也没有,只有草根和棉絮,有的棉花明显是刚吃进去的,一团一团的还没变样。得知这个结果后,连岸谷隆一郎都不得不承认,“虽为敌人,睹其壮烈亦为之感叹:大大的英雄!”

敌人将杨靖宇的头颅装在一个长25厘米、宽25厘米、高35厘米、前面安有玻璃的木箱里,用汽车运到当时的通化省城,在各学校、街道示众,做演讲宣传,并在通化师范学校举行“庆贺”活动。之后又到所属各县示众。后来,杨靖宇的头颅被送到伪满洲国的新京(长春)。

杨靖宇的头颅被送到新京不久,日本关东军699部队长、南地区军警宪特“讨伐”司令官野副昌德说,自从杨靖宇牺牲后,他接连几天晚上都睡不着觉。一闭上眼睛就有一只大手在他的脸上划来划去,一边划拉一边喊:还我头来!还我头来!为此,岸谷隆一要求濛江县警务科长王世洪一定要千方百计找到杨靖宇的遗体,全尸安葬。最后,在原古见司令部的后院挖出了杨靖宇将军的尸身。因为没有头颅,他们就在当地找了两个木匠,两个人找来一块楸木,刻上眼睛、鼻子和嘴,算做杨靖宇的头。

1940年3月5日,在濛江县城西山关帝庙给杨靖宇将军开慰灵祭大会,伪通化警务厅人员和伪濛江县公署所有官员及当地百姓参加了慰灵祭。慰灵祭由通化带来的日本道士做道场,按日本习俗在木碑前横拉着两头细中间粗的草绳,上面挂着白色的纸条,焚香供酒,日本僧人礼拜念经。在当时,不论在场或不在场的濛江老百姓,却是以此为祭台,默默地悼念我们的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

祭奠过后,杨靖宇被安葬在保安村西岗上。岸谷隆一郎还在那给杨靖宇立了个木牌,亲笔写着:杨靖宇之墓。落款是: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昭和七年三月五日立(1940年3月5日)。

岸谷隆一郎的所为,不知道究竟治没治好野副昌德的“病”。但他这么做即讨好了野副昌德,又安抚了民心。真是用心险恶!

第二次安葬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10月下旬,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在濛江县建立了民主政府。新政府成立后,立即筹备为杨靖宇将军(牺牲5年后)重新安葬。

1946年初,由濛江县副县长兼民教科长张汇东同志主持召开了各界代表座谈会。会上,动员募捐为杨靖宇将军修墓,县政府做出将濛江县改为靖宇县的决定,于2月14日发布《为濛江县易名告各地同胞书》。县政府的这一决定得到了各界人士的热烈支持。人民群众和庆聚源烧锅、庆积号油坊、李兴武油坊等大小商户踊跃捐款,为杨靖宇修墓。

修墓经费解决后,便开始备料、选择墓地、买棺木,这些准备工作在一个月内便完成了。李咸阳老先生在磨好的石碑上用工整的楷书书写了碑文。石碑正面镌刻“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之墓”13个大字,下款书写着“靖宇县民主政府暨靖宇县各界人民同立”,背面镌刻着杨靖宇将军传略。杨靖宇将军的陵墓修建在保安村西北的一个平岗上。青砖砌成的墓室,前面横额上写着“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英名千古”。墓室里安放着棺木,棺木前的供桌上摆放着杨靖宇将军放大的头像照片。墓室周围砌起青砖花格围墙,墓室门前矗立着杨靖宇将军的墓碑。

1946年2月23日,杨靖宇将军殉国6周年。辽东省政府、靖宇县政府隆重召开杨靖宇将军追悼大会。辽东省政府主席张学思、副主席杜者衡、东北民主联军杨靖宇支队政治委员刘培植、县委书记田稼丰、县长周嘉达等靖宇县的各级干部和各界群众数千人参加了大会。

之后,靖宇县人民政府在杨靖宇墓前,枪决了汉奸王士洪、桑文海和告密者赵廷喜、李正新,以告慰杨靖宇将军的英灵。

第三次安葬

1948年的长春,国民党的统治摇摇入坠,寻找杨靖宇的遗颅之事,成为中国共产党关心的一件大事。1948年年初的一天,中国共产党派往长春的一个地下工作人员李野光,从一个曾做日军酒保生意的日本人铃木那里,听说有两颗抗日联军指挥官的头颅存放在原关东军的医务部。这两颗头颅,一颗是杨靖宇的,另一颗是“三江好”(陈翰章)的。可当时原关东军医务部已经不存在了。李野光等地下党员探寻了许多久居长春的熟人,一点线索也没有。

2月下旬的一天,李野光从他的老同学也是我党地下工作者刘亚光那听说,长春医学院的医疗器械和药物多半是从日本关东军医务部拉出来的。经过汇报,党组织决定派李广德和刘亚光伺机深入到长春医学院查找。经过几天的查找,刘亚光终于在长春医学院损毁的器材堆里发现了两位先烈的遗颅。那是两只直径8寸多、高约1尺7寸的圆柱形玻璃缸,里面满盛着福尔马林药水,两颗头颅尚端端正正地安睡在黄色的药水中。封盖上面,布满灰尘,一只容器贴着白纸条上写着“三江好”,而另一容器上字迹难辨,推测是杨靖宇。

10月19日,长春宣告解放。次日,刘亚光将两位烈士遗首恭迎至亚光医院。4天后,由李广德同志送到东北民主联军松江军区前线指挥部长春办事处。12月,松江军区派张羽率5名战士乘火车和步行转到吉林,经五常护送头颅至哈尔滨市,于1948年12月25日,正式迎入哈尔滨东北烈士纪念馆。

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由原辽东省人民政府建工局设计,北京古建筑施工队,历时3年,在通化市青松环抱、风景秀丽的南山,修建了民族风格浓郁的琉璃建筑群——靖宇陵园。

1958年2月23日,在杨靖宇殉国18周年纪念日那天,中共中央公祭安葬杨靖宇大会在通化省靖宇陵园举行。中共中央代表康生致悼词。邓华上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介绍东北抗联和杨靖宇将军艰苦奋战历程。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省长栗又文、黑龙江省委副书记于天放、河南省邢肇棠副省长分别在会上致辞,杨靖宇将军生前的老战友尹俊山代表抗联战士深情缅怀靖宇将军英雄业绩和战斗历程,将军的儿子马庆云代表烈士亲属在会上发言。来自全国各界代表9000余人参加了安葬大会。

8月下旬,杨靖宇遗骨由靖宇县移至通化市,9月25日,黑龙江省暨哈尔滨市党政军民在东北纪念馆礼堂举行隆重的恭送杨靖宇将军遗首大会。运送将军遗首的列车到达通化后,通化市党政军民在新通化火车站举行了隆重的将军遗首迎归仪式。杨靖宇将军的遗体,用石膏赋形,同遗首对接好,覆盖五星红旗,殓入黑漆棺木,罩以黑色丝绒,安放在灵堂后部拱形园厅正中。

主要成就

积极抗日

他团结各路抗日武装,创建了以磐石县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随后,杨靖宇联合这些反日义勇军、山林队,发动了围攻大兴川、攻克伊通县营城子镇、进攻八道河子、破坏吉海铁路、攻打东集场子等战斗,使反日部队逐渐团结在游击队周围,进而要求在组织上实行联合。在这种形势下,1933年7月,抗日军联合参谋部成立。杨靖宇任政治委员。1934年2月21日,在临江县三岔子城墙砬子附近山林中,杨靖宇和其他16支抗日部队的首领共同商量,成立抗日联军总指挥部。杨靖宇被推为总指挥。除东北人民革命军一军独立师所属部队外,其他各抗日部队共编成8个支队,并且划分了活动区域,统一调动。杨靖宇指挥这些队伍和日伪军进行多次战斗,取得了1934年反“讨伐”的胜利。

痛击邵本良

1936年初,日军为了彻底消灭活动在抚顺地区的抗日联军,调集了一个师团的兵力,在汉奸邵本良一群土匪的配合下,开始大举向抚顺地区进攻。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杨靖宇采取牵“牛鼻子”的办法,迂回作战。为粉碎敌人这次“大讨伐”的阴谋,杨靖宇带领军部和一师部分指战员担当了牵“牛鼻子”的任务。他们从清原向新宾方向转移,再从新宾向桓仁转移,然后再回到清原。经过几次的长途急行军,拖得敌人筋疲力尽,失去了刚开始时的嚣张气焰。

杨靖宇部队分成几个小分队,分散敌人的兵力,然后采取麻雀战术,用各个击破的办法歼灭了许多敌人。一日,杨靖宇率领的小分队走到新宾的大琵琶岭时,被敌人发现,杨靖宇集中火力歼灭了60多名伪军。一天,杨靖宇他们在鸡房子岭吃饭,邵本良得知后,派200名骑兵追来,杨靖宇便让战士们用轻机枪扫射,敌人丢下50多具尸体狼狈逃窜。气急败坏的敌人吃了几次败仗之后,便集中兵力,在三木指挥下,想找机会与杨靖宇决战。杨靖宇看透了敌人的阴谋,便将计就计,让战士们一路上丢弃一些没有用的东西,制造逃跑的迹象,敌人信以为真,派邵本良余部紧追不舍。而我军在杨靖宇的率领下,风雨不误,日夜兼 程,长途跋涉千余里,迂回到凤城县的梨树甸子。杨靖宇布置好埋伏圈,待邵本良残部完全进入伏击圈内后,一声令下,全体指战员一齐开火。经4个多小时的激战,歼灭了几乎所有的残敌。邵本良仅带着7名土匪逃掉。经过几个月的长途跋涉,终于粉碎了敌人的这次“大讨伐”。

杨靖宇痛击邵本良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抚顺地区人民的抗日决心和战士们的斗志。

轶事典故

抚顺情谊

1929年8月,杨靖宇被刘少奇看作是“得力同志”而被派到抚顺,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化名张贯一。他一到抚顺,即在西露天矿当上了一名矿工,曾在这里洒下一片深情。

为便于工作, 杨靖宇在抚顺欢乐园“福合客栈”4号房间居住。杨靖宇看矿工中山东人居多,便自称是与河南省东北部相毗连的山东省曹州人氏,名叫张贯一。杨靖宇拿起丁字镐和矿工们一起下到潮湿阴暗的矿井,干着又脏又累的活,吃着发霉变质的玉米面窝窝头。这里的矿工每天都有被饿死、打死的,被爆炸的瓦斯熏死、烧死的。矿工们对他不摸底细,怕是矿上派来的侦探,竟以怀疑的眼光看他。有时矿工们一起唠嗑,他一来,就不唠了。杨靖宇想接近这些矿工,可大家又不愿意与他说话。杨靖宇对此不但不急躁,反而感到高兴。杨靖宇知道,矿工们对他冷眼相待,说明了他们的警惕性高。

一天,一位老矿工一出矿井就摔倒在地,原来是几天没吃饱饭了。老矿工没钱请医生看病,家里又无米下锅,只好去找工头借钱。工头不但不借,反而叫人打了他一顿,说他怠工,并要开除他。下班后,杨靖宇及时赶到老矿工家里。老矿工见杨靖宇进屋,默默地看着,一言不发。杨靖宇知道老矿工怀疑自己的身份,就把自己仅有的两块大洋送给老矿工,转身就走。这时,老矿工眼含热泪,拽住杨靖宇不让走。老矿工激动地说,你来这些日子,我看出来了,你和别人 不同,大家也都在议论你。杨靖宇说,我和你一样,都是遭大罪受人欺的煤黑子。老矿工说,我们过去遭受的打击太大了,日本鬼子的手段可毒辣了。老矿工还向杨靖宇谈了许多矿山的情况。以后,矿工们对杨靖宇的态度也明显地转变了。经过一段接触,矿工们见杨靖宇耿直、热心、体贴人,都亲切地称其为“山东张”。杨靖宇将军身高1.93米,是中国人里罕见的高个子;又因其语言天赋,被很多人误认为是关东大汉。有的人因其身材高大,称之为“张大个子”。

杨靖宇在同矿工们的接触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他们乐于接受的如“拜把子”、组织兄弟团、识字班等形式,把矿工们组织团结起来。杨靖宇不急于组织工会,开展政治斗争等过高的要求,而是先从经济斗争入手。当时,日本矿主为了更大限度地压榨矿工们的血汗,决定裁减人员,加长工作时间,一方面使许多矿工失去饭碗;另一方面,加重了矿工的劳动强度。矿工们怨恨交加,都来找杨靖宇出主意。杨靖宇借此机会发动矿工,开展罢工斗争。矿工代表向日本矿主提出了如改善劳动条件、增加工资;如日本矿主不答应,坚决不复工等要求。遭受很大经济损失的日本矿主被迫答应了矿工们的条件。这一时期,抚顺党组织和工人运动不断发展壮大,矿工们也更加信任“山东张”。杨靖宇作为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与抚顺矿工们结下的情缘,至今广为流传。

由于在抚顺领导当地矿工罢工,杨靖宇又两次入狱,备受日本警察署的严刑拷打,他坚贞不屈,始终不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和从事的活动。“九一八”事变后经组织营救出狱,历任中共哈尔滨市道外区委书记、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

改名原因

关于马尚德改名杨靖宇的原因,杨靖宇的孙子马继民曾经写过文章进行解释:

1932年,上级党组织派杨奠坤到吉林组建队伍,进行抗日斗争。杨奠坤受伤返回哈尔滨治疗,爷爷奉命前去接替他的工作。爷爷赶到吉林磐石,担起游击队代理政委的重担。出于稳定部队情绪、巩固群众基础的需要,省里来的“张大个子”这期间不仅代理了前任政委的工作,还代理了前任政委的姓氏——改姓杨了。因此,游击队内称他“杨政委”。

有一天,参谋长李弘海从门外嚷嚷着喊'杨政委,杨政委'时,爷爷突然从听觉上感觉朝鲜语的“杨政委”发音与汉语的“杨靖宇”发音非常相近,这个名字好啊——杨靖宇,“靖宇”乃平定乱邦之意,如今东北正处在日寇侵略、生灵涂炭的战乱年代,不正需要高扬抗日救国、安定宇内的旗帜吗?他拍着参谋长的肩膀说:“谢谢你,给我送来一个有意义的名字,以后,我的名字就叫杨靖宇吧!”

“啊?”迷惑不解的李弘海听了爷爷的一番解释,拍手叫好。

从此,“杨靖宇”这一响亮的名字和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一起,历经磨难和挫折,在战斗里成长,在战火中辉煌。

亲属成员

(表格参考资料来源)

所获荣誉

杨靖宇把一生贡献给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受到党和人民的高度评价和永久怀念。在给予他的荣誉和评价中,相当一部分是他所独有的。

唯一在抗战期间被党中央文件点名表彰的东北抗联领导人;

唯一与毛泽东、朱德并列当选为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大会名誉主席团委员的中共党员;

新中国成立以来唯一享有朱德题词“人民英雄”殊荣的我军高级将领;

新中国成立以来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分别敬献花圈的唯一先烈;

新中国成立以来唯一享有政治局委员和元帅规格葬仪的革命先烈;

唯一受到党中央两代领导核心题词的抗联领导人。

人物评价

杨靖宇将军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辉煌的一生。他率领东北抗日联军在林海雪原的艰苦环境中与日寇血战,为全民抗战建立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功绩。他以草根棉絮充饥,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气概,更在亿万人民心中树起不朽的丰碑。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的讲话中列举了抗战中牺牲的8位抗日英烈。其中中国共产党4位: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国民党方面4位: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排在第一的是杨靖宇。杨靖宇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后世纪念

纪念馆

杨靖宇将军纪念馆由故居和纪念馆两部分组成。故居建于1966年,占地10亩,位于驻马店市驿城区古城乡李湾村(原确山县),建筑面积600平方米。主体建筑由大门、杨靖宇将军塑像广场和旧居组成。杨靖宇将军旧居座北朝南,由主房4间和东西厢房各3间,院中有杨靖宇将军1927年亲手种植的槐树。

1994年为纪念杨靖宇将军诞辰九十周年,中共河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决定选地重建杨靖宇将军纪念馆。新建的纪念馆占地50亩,位于驻马店市区南6公里,107国道东侧20米。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由大门、铜像浮雕广场、柱廊、将军生平事迹陈列厅、遗容室及碑廊组成。陈列厅共展出图片400余幅,文物100余件,从将军出生到为国捐躯,真实生动地记录了将军辉煌壮丽的一生。

1986年11月杨靖宇将军故居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正式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9月被河南省民政厅、财政厅列为河南省首批重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

1997年杨靖宇将军纪念馆被河南省委宣传部、团省委命名为“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10月被河南省委宣传部、省人事厅、省文化厅、省民政厅评为“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进示范单位”,2005年11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6年10月又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9年11月被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命名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文学作品

西征胜利歌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

影视形象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