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7 14:02
马文蔚(1904年12月28日—1988年3月29日),字嚼若,1904年12月28日出生于山西省阳曲县黄寨村金寺巷马家小院(现金寺巷3号)。1925年从太原国民师范毕业后,任教于国师街师范附小,1930年从南京国立中央大学毕业后,历任阎锡山驻南京第三集团军办事处秘书,南京国民政府内政部科员、监察院秘书,中央造币厂审查委员会文书副主任,中央信托局人事司甄核科主任等职。解放后,他担任过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员,广西有色金属管理局计划处副主任,以及山西阳曲县政协委员和山西省文史研究馆特约馆员等职。1988年3月29日,马文蔚在阳曲县去世,享年85岁。
马文蔚,1904年(光绪三十年)农历十月二十二日出生于山西省阳曲县黄寨村金寺巷马家小院(现金寺巷3号)。马文蔚的父亲马鹏程是一位私塾先生,育有三个儿子,马文蔚是其三子。
1913年(民国二年),在阳曲县黄寨村学堂上学,年幼的马文蔚瘦小体弱,但却聪明伶俐,喜书爱画,上学后勤奋好学,科科成绩优秀,年年考试第一。他和小伙伴们经常用手对着建筑物上的牌匾楹联比划。
1918年(民国七年),阳曲县高等小学毕业,学习经商。
1920年(民国九年),喜好读书、胸怀大志的马文蔚报考了山西省省立一中、省立第一师范、太原国民师范,以优异成绩同时被录取。因家境困难,最后选择了公费的太原国民师范完全科23班就读,在五年的学习中,品学兼优的马文蔚深得校长赵丕廉喜爱和赏识。
1924年(民国十三年),随山西省教育会迎接泰戈尔来并学术访问。
1925年(民国十四年),任教于国师附小,并在有才馆培养。参加太原举行的孙中山逝世追悼大会。
1926年(民国十五年),随同赵戴文到太原火车站迎接瑞典王子来并。
1928年(民国十七年),赴南京国立中央大学经济系学习深造,随后到阎锡山的第三集团军驻南京办事处担任秘书。
1929年(民国十八年),调国民政府内政部、监察院当科员和秘书。6月1日,在南京参加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任公祭纠仪官。同年,经老师、时任国民政府内政部次长赵丕廉介绍,与赵惠卿结为伉俪。
1930年(民国十九年),经傅作义介绍,在上海由财政部长孔祥熙安排到中央造币厂审查委员会当文书主任。
1931年(民国二十年),九一八事变发生,积极为抗日救亡呼号奔走。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任“四联总处”视察员,赴重庆等地调研。任视察员期间,马文蔚怀着强烈的爱国热情,深入调查、潜心研究,足迹遍及大后方的各个省区,不仅掌握了各地金融界的资料,而且运用所学知识,总结撰写了许多内容翔实、富有见地的金融调研报告。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写成爱国游记《青峨心影》。《青峨心影》真实记录了日军飞机狂轰滥炸下百姓的悲惨生活状况,表达了强烈的爱国忧民情感。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生女儿马眉于四川。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任国民党中央信托局人事处甄核主任。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之前因性耿直,辞职。暂居甘肃兰州、天水,后到北平。在北平跟老师赵丕廉研习书法拳法。
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同年6月,马文蔚来到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工作,先后任参事、金融研究员。
1950年4月,在中国人民银行首任行长南汉宸要求下,书写了“中国人民银行”“元、角、分、壹、贰、叁、伍、拾等字”,一直沿用至今。
1951年,马文蔚因工作成绩显著,调至广西有色金属管理局任计划处副主任。
1952年,马文蔚调至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任研究员。
1956年,被国务院认定为高级知识分子。
1957年,马文蔚被错划为“一般右派分子”。
1958年,携妻及女儿马眉,顶着“右派”帽子回到老家山西省阳曲县黄寨村接受劳动改造,这一改造,就是漫长的20年。在改造期间,马文蔚扫马路、拣大粪,春夏秋冬风雨无阻,但生活的困境从没击垮马文蔚坚守“秘密”的初心,题写行名一事深深地埋藏在他心底。
1977年,一直在黄寨村劳动改造。下地、垒坝、扫街,生活困苦,但不忘诊病习书。
1978年,马文蔚的“右派”帽子被摘掉,按退休干部待遇在原籍安置。
1983年,《山西日报》3月1日登载人民币汉字为他人所写短文。马文蔚遂投书总行反映事实,同年5月13日总行来人鉴定,确认为马文蔚所写。
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84银函字191号)致函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明文确定“中国人民银行”等字为马文蔚所写。
1985年,马文蔚被增补为首届阳曲县政协委员,被评为全国健康老人。
1987年,被聘为“山西省文史馆特约研究员”。
1988年元月,列席政协山西省第六届一次会议。3月29日晚10时15分,在阳曲县人民医院病逝,享年85岁,葬阳曲县棋子山腰。
2008年,阳曲县文旅局新建墓园,后人凭吊不绝。
2018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阳曲县支行建成“马文蔚纪念馆”。
好学的马文蔚一直坚持研习诗词书法、医学拳法。特别是对书法情有独钟,他一直苦练《张黑女墓志》等魏碑书法,并虚心向于右任、景梅九等著名书法家求教,练就了脱俗超凡、自成一体的书法技艺,积淀了深厚的书法功底。
1950年4月的一天,中国人民银行首任行长南汉宸把马文蔚请到办公室,拿出一杆毛笔让他鉴赏。马文蔚只看了一眼脱口就说:“这是一支宫廷用笔!”南行长说:“好眼力,写几个字看看。”“写什么呢?”“就写咱们银行的这几个字吧!”虽然是宫廷用笔,但马文蔚试笔后,却表示不如自己的笔好用。马文蔚拿来自己平时练字的毛笔,拉开架势在各色虎皮宣纸上反复写了“中”“国”“人”“民”“银”“行”“元”“角”“分”“壹”“贰”“叁”“伍”“拾”等字。写完后,又一起选出“比较好的一组”。这组字便成了后来第二套至第五套人民币票面上的全部汉字(第四、第五套个别汉字做简化处理),一直沿用至今。马文蔚当时已明白了南行长的用意,但俩人心照不宣。1955年3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二套人民币,马文蔚意识到其票面汉字为自己所书写,但由于没有收到单位通知,出于对国家金融安全的高度负责,马文蔚发誓一定要把此事作为一个“秘密”来严格保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新中国人民币的安全发行作出贡献。
马文蔚本打算守口如瓶,终身保守书写人民币票面汉字的“秘密”。未曾想,事情出现了微妙的变化。1983年3月1日的《山西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专门介绍人民币票面上人民银行行名的题写者,但作者说的却不是马文蔚。马文蔚见报后付之一笑,不以为然。但他的女儿却认为应该实事求是,要对历史负责,力主父亲向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报告此事,澄清事实。同年3月22日,总行收到马文蔚女儿代笔、马文蔚签名的信件及随寄的《山西日报》后,随即委派专家来阳曲县进行了详细调查和技术鉴定。在中国人民银行阳曲县支行会议室,马文蔚应专家要求回忆讲述了当时书写“中国人民银行”等字的详细过程。之后,总行专家请马文蔚现场书写“中国人民银行”几个字。马文蔚虽因年届80岁手有些颤抖,但字体笔势仍和当年所书行名一脉相承。总行专家拿出历史档案中的虎皮宣纸原始手迹,马文蔚一见原物,如见故友,激动得老泪纵横……
人民币票面“中国人民银行”行名题写者之谜终于揭开。1984年9月,总行在给陕西省分行发出的专函(84银函字191号)中写道:马文蔚同志是一位对银行建设事业有贡献的知识分子,1950年受南汉宸行长的委托,为人民币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等字;“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不仅用于新版人民币,而且广泛地被各级人民银行用于机构的牌匾上。
马文蔚书写人民币票面汉字并保守“秘密”的真相澄清后,媒体报刊争相报道。马文蔚一时成了中外名人,贺信不断,求墨宝者车水马龙。而马文蔚却谦逊依然,他说:“这六个字就应该归功于南汉宸行长,是他委托我书写,最后由他亲自选定的,我不过是奉命参与而已。”
注:马文蔚书写应为“中國人民銀行”和“壹、貳、叁、伍、拾、圓、角、分”及年号,共19个字。1956年公布了第一批汉字简化字,其中的“國”“銀”两字简化为“国”和“银”,总行曾给马先生来函让其重写,但当时马老已八十高龄,身体多病,握笔困难,难以书写,最后这项任务就落在北京印钞厂的专家身上,他们经过细心临摹马老笔体,终于临仿出了“国”和“银”字,国字的“口”和银字的“艮”仍为原迹,并一直沿用至今。
人民币票面行名《中国人民银行》、手书旅行笔记《青峨心影》、临《张黑女墓志》等。
2018年12月1日上午,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山西省钱币学会,在太原市阳曲县黄寨镇举行马文蔚纪念馆开馆暨《抗币峰烟》首映仪式。这是纪念中国人民银行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马文蔚纪念馆占地面积共68平方米,纪念馆分为可爱的家乡、贫苦的家世、求学的历程等11个部分,纪念馆通过生平简介、重要贡献、书艺展示、社会影响、生活场景再现等栏目,对马文蔚先生的一生进行了简要概括、实事求是的评价和深切缅怀。
1952年,马文蔚被国务院聘为高级知识分子,1984年,马文蔚被聘为阳曲县首届政协委员,1985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健康老人”,1987年被山西省文史馆聘为特约馆员,1988年应邀参加山西省政协六届一次会议,2010年9月阳曲县编纂《阳曲革命老区人物》,把他列入封面人物。他的生平与研究成果,被《共和国奠基人名典丛书金融卷》《当代艺术界名人录》《当代中国名家书画宝鉴》《当代中国书画名人图录》《当代中国名家书画目录》《中国收藏家名人辞典》《中国货币史之最》《中国名片—人民币》《人民币史话》《全国文史研究馆书画藏品选》《三晋文明之最》《谈钱说币》《山西通志金融卷》《中国收藏家名人辞典》《山西省分行金融志》《缘聚三晋》等大型辞书和工具书收录。
货币安全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金融和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在新中国建立初期,经济凋敞、百废待兴,稳定货币、发展经济成为国家建设的首要任务,确保人民币的安全发行便是经济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头等大事。建国初期有这样一位央行人,亲手书写了人民币上“中国人民银行”六个苍劲有力、温厚淡穆的魏楷体字,而自己却守口如瓶,始终坚守底线,从未向人提及。在此后三十多年间,不管经历了多少艰难困苦他都不改君子本色,一直以崇高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保密意识将此“秘密”藏于心中。他就是马文蔚。如今,马文蔚先生已去世30余年,但他淡泊名利的可贵品格、不忘初心的赤子情怀、严守“秘密”的职业操守令人敬仰,值得我们学习,更需要我们传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规矩硬如铁,守密重如山。面对新时期严峻复杂的新风险新挑战,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向马文蔚先生学习,自觉增强保密意识,严格保守国家秘密,共同维护国家安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中国人民银行 评)
马文蔚为人民币书写的“中国人民银行”行名及其票面上的全部汉字,其艺术性和实用性,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人民币作为中国的名片,其应用范围之广,接触人群之多,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是任何一幅书法作品都无法比拟的。从这个层面来说,人们把马文蔚誉为中国当代书法第一人,或许不为过。(浙江在线 评)
他(马文蔚)本着“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的精神,不遗余力地为祖国振兴、家乡富强坚持工作,受到各界人士的尊敬。(山西农民报 评)
马文蔚先生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他题写的魏楷行名,更有他淡泊名利、明德守正的风骨和品格。如今,“中国名片”人民币已经跨越国境,走向世界,逐步成为国际货币。这应该是对马文蔚先生最好的告慰!(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行长李文森 评)
在这座纪念馆(马文蔚纪念馆)里,“中国人民银行”这六个遒劲的大字,随着一段为人称颂的历史永远定格;马文蔚这个名字,也将携着他“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的品格,感染更多的人。(“山西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 评)
①如今,马文蔚书写的“中国人民银行”等字不仅用在了第二、三、四和五套人民币中,成为流传最广的书法作品,而且也早已成为“央行”的LOGO。细观其六字,精美遒古,峻宕朴茂,端庄典雅,被誉为当代书坛精品之作。②凌云风骨垂青史,国币翰墨传环宇。马文蔚那雄浑劲健的墨迹已伴随国人60余年,相信随着“一带一路”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其“手迹”还将迈出国门,走向全球,成为世界货币史上不能忘却的符号与印记。(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金融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俞栋 评)
“五三”版人民币于1953年发行以来,已走过六十多年征程,见证了伟大祖国的发展和强盛。人民币票面上“中国人民银行”六个端庄典雅且具汉魏神韵的汉字书写者,他的生平事迹和过往故事,值得人们记取。(金融时报 评)
生于斯、长于斯、长眠于斯的阳曲县人马文蔚先生,以他厚德博学、和耿介的志节文章和他题写的人民币票面“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大字,永留天地,光耀千秋,他就是中国的脊梁。(阳曲县妇女联合会 评)
马文蔚,不仅仅是阳曲人民的骄傲,也是山西人民的骄傲。(山西经济日报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