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07 20:09
《马术图》是清代郎世宁等人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作描绘乾隆十九年(1754)乾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接见蒙古族首领辉特部阿睦尔撒纳、和硕特部班珠尔和杜尔伯特部纳默库等人的情景。图中乾隆皇帝正率文武官员及来归的蒙古族首领观看八旗官兵的骑术表演,场面宏大,人物众多。
本幅右下署款“乾隆廿年七月臣郎世宁奉勃恭绘”。
17世纪70年代康熙执政时,中国西北边境地区的厄鲁特蒙古族准噶尔部,少数上层贵族在沙皇俄国的煽动和支持下,搞分裂活动,叛乱延续了80余年,清朝中央政府多次出兵平叛,至乾隆二十年才彻底平息了这场战火。乾隆十八年(1753年),在准噶尔部叛乱尚未平息之时,厄鲁特蒙古族的杜尔伯特部在首领车凌、车凌乌巴什、车凌孟克的带领下,反对分裂,要求内徙。此举得到清廷同意和赞扬。乾隆十九年五月,弘历亲自在承德避暑山庄接见杜尔伯特部的“三车凌”等,并分别封“三车凌”等15名上层人物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的称号和爵位,还赏赐许多物品。连续十天在避暑山庄宴请他们,一起观看马术表演和焰火。同年九月,弘历令供奉宫廷的外国画家郎世宁、王致诚、艾启蒙等人赴承德,为绘制这一历史事件作准备。乾隆二十年(1755年),画家们完成了《马术图》。
《马术图》本幅左下角款署“乾隆廿年七月臣郎世宁奉勃恭绘”。但从整幅作品来看,笔法和风格并不一致,它的某些部分明显地带有关槐、钱维城、丁观鹏等人的笔法特点,作者当不止郎世宁一人。除去主要人物、马匹为郎氏手笔外,次要人物、马匹及树石屋宇,均为其他宫廷画家所绘。
《马术图》展现了满、蒙、汉各族三百余人:有士兵,也有高、中级与下层官吏,直至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皇帝,有表演马术的骑射者,也有垂手肃立的卫戍人员。有人身着朴素的民族服装,也有人穿着不同品级的清廷官服。人数虽多,但不同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都被画家们比较充分地刻划出来。画家精心选择清廷皇帝率领满、蒙、汉族高级官员前来检阅马术表演这一特定时刻,将杜尔伯特部人员安排在中间;清廷中央官员被置于右边,恰当地表现了兄弟民族对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救出贡献的主题。
《马术图》着色绚丽庄严,多彩而和谐。画家们把欧洲油画描绘人物准确的技巧,与中国传统的山水、人物画的不同笔法特点结合在一起,组成了巨幅完整的画面,较好地表现了封建国家集中统一这一主题。
画中马术表演开始,表演马术的战士自左侧出,二人一组,导旗在先,继者执弓舞箭或倒立、举人、奏乐、攀登。第五组导旗者为一妇女。马上倒立、举人,技艺高超,画家描绘表演马术的战士皆精神抖擞,神态英勇,显示了当时清王朝还是拥有一支能抵抗外来侵略的武装力量的。
在画面中占据着主要地位的杜尔伯特部人员,分为八排,每排十一人,计有八十八人之多。前排自右三起,身着清廷官服的为已受封的“三车凌”及其他上层人物。右一、右二则为陪同觐见的高级官吏。根据清王朝的官服制度,“亲王前后正面龙,两肩行龙”、“郡王则行龙”,用团圆形的规定,可以清楚地看出,右三为受封为和硕亲王的车凌,右四为受封为郡王的车凌乌巴什。他们的左边是其他被封为贝勒、贝子、公等爵号的杜尔伯特部贵族。第二排起,为身着厄鲁特蒙古族服装的杜尔伯特部其他人员。他们的帽子“与内地媛帽略同,其顶高、其边平”,“上缀缨名扎拉,止及其帽之半”。
画面主要人物和坐骑描绘精细逼真,富很强立体感,当出自郎世宁之手。其他人物、马匹和树石建筑背景由中国宫廷画家绘制。宫廷的不少大型人物画均是中外画家合作完成的,各尽所能,使作品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此图堪称合作佳构。
清王朝的宫廷画家们在《马术图》一画中表现了他们掌握了刻划人物肖像的熟练技巧,对人物的描绘大体上是准确、周密和认真的。他们善于运用不同的技法来刻划出各种人物不同的精神状态。对杜尔伯特部人员的刻划,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们的:喜悦心情;对清廷的高级官员,则着重刻划出他们的肃穆和矜重;而对封建的最高统治者皇帝,更突出了他的威严。但是,对下层人物,对杜尔伯特部随从人员的刻划,就缺乏严肃认真的态度,给人以粗率之感。这正是由宫廷画家们的阶级意识所决定的。
北京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聂崇正:全画场面宏大,人物众多,由于作者精心妥贴的安排,画大而不空,人多而不乱。其中将皇帝画在偏于画面的右边,打破了以往把皇帝放在正中的构图方法,这在宫廷绘画中是不多见的。
1976年秋,故宫博物院绘画馆首次展出了《马术图》。
郎世宁(1688—1766),原名朱塞佩·伽斯曝里奥内,生于米兰。清康熙帝五十四年作为天上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进人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二作,历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他是一位艺术上的全面手,人物、肖像、走兽、花鸟、山水无所不涉、无所小精,战为雍正帝、乾峰帝时宫廷绘画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品有《聚瑞图》、《嵩献英芝图》、《百骏图》、《弘历及后女己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