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5-13 14:49
马王堆体指在马王堆汉墓三号墓中出土的帛书字体,其中包括《易经》、《老子》、《黄帝四经》、《战国纵横家书》、《养生方》等秦末汉初学术与方术文献,其中《易》与《老子》都与今本有较大的区别,被认为是这些书正式定本之前流行的传抄版本之一,大量的方术文献有助于了解汉初的占卜、星相、医术、房中术等内容。帛书的字体接近于汉隶,而别具一格
在马王堆帛书中,出现了以隶书笔意书写篆书的字体。其基本保持篆书的字体结构,但较篆书为灵活。其书写时代大多在秦始皇廿五年之后,可以说反映了当时书写字体从篆书转为隶书的情形。 马王堆帛书中亦有用古隶书写的文献,比如《刑德》《战国纵横家书》《春秋事语》及《阴阳五行》乙篇等等。时代大约在汉初。然而马王堆帛书中亦已经出现用汉隶抄写的书籍。这表明隶书的规范化在西汉初期就已经完成。这类帛书中,《刑德》乙篇有“孝惠元”(前194)的纪年,表示成书年代大约在前194年左右。
2003年6月,在深圳市博物馆举行的一场书法作品拍卖会上,深圳书法家吴巍的一幅由240个字组成的书法长卷《桃园行》被人以108万元人民币的“天价”买走。据悉,这幅书法的字体是根据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和简书研练出的“马王堆体”。20世纪70年代,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出土了数千件珍贵文物后,深圳书法家吴巍就潜心研究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和简书艺术作品,研练出一种新书法,即似篆非篆、似隶非隶、篆律相间的“马王堆书法”。这种“马王堆书法”属秦、汉篆、隶书过渡时期的蜕变体,已经失传20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