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纳斯鲁峰

更新时间:2023-09-23 12:13

马纳斯鲁峰(Manaslu)海拔8163米(另有海拔8156米的测量数据),坐标为(北纬28°33′01″、东经84°33′34″)世界第八高峰,又称马纳斯卢Ⅰ峰,属于喜马拉雅山脉,西距安纳普尔那峰64公里,位于尼泊尔境内。

基本概况

当从近处观察马纳斯鲁峰时,人们会发现它山脊修长众多,冰川纵横密布,似乎从任何方向都可以顺利到达顶峰。但如果人们与它保持一定距离进行观察时,就会发现马纳斯鲁峰如同一把利剑直插云霄,傲然挺立,异常险峻。马纳斯鲁峰也被称作“Kutang”,“tang”在藏语中意思是“平台”,这是用来形容它的巨大的顶峰的。“Manaslu”则是来自于梵文的“Manasa”,这个词可以近似地被理解为“神山”。马纳斯鲁峰的攀登季节为4到5月或9到10月,它的攀登难度极大,在8000米级山峰中仅仅低于乔戈里峰安纳布尔纳峰与南迦·帕尔巴特峰。

地形地貌

山地行走途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岩石坡和峭壁。因此,攀登岩石是登山的基本技能。在攀登岩石之前,应对岩石进行细致的观察,慎重地识别岩石的质量和风化程度,然后确定攀登的方向和通过的路线。

草坡和碎石坡是山间分布最广泛的一种地形。特别是在海拔3000米以下的山地,除了悬崖峭壁以外,几乎大都是草坡和碎石坡。攀登30度以下的山坡,可沿直线上升。身体稍向前倾,脚掌着地,两膝弯曲,两脚呈外八字形,迈步万勿过大过快。当坡度大于30度时,则较难用此法攀登。攀登此类岩石坡应采取“之”字形上升法。即按照“之”字形路线横上斜进。攀登时,腿稍曲,上体前倾,内侧脚尖向前,全脚掌着地,外侧脚尖稍向外撇。通过草坡时,注意不要乱抓树木和攀引草蔓,以免拔断使人摔倒。

峰体上终年覆盖着厚厚的冰雪,坡谷中分布着巨大的冰川,冰川上有许多深渊般的巨大冰裂缝冰崩雪崩都十分频繁。马纳斯鲁峰海拔8163米(另有海拔8156米的测量数据),是世界第八高峰。马纳斯鲁峰属于喜马拉雅山脉,位于尼泊尔境内,西距安纳普尔那峰64公里。马纳斯鲁峰地处北纬28°33′01″、东经84°33′34″。马纳斯鲁峰周围群峰林立,在它的周围有3座7000米以上的山峰和许多6000米以上的山峰,在众多山峰的簇拥下,它显得更为巍峨雄壮。这些峰体上都覆盖着厚厚的冰雪,坡谷中分布着巨大的冰川,冰川上多锯齿型的陡崖和裂缝,冰崩雪崩也十分频繁。

攀登路线

1950年,著名探险家蒂尔曼(Tilman)在攀登安娜普尔娜Ⅳ号未果后侦察了马纳斯鲁(马纳斯鲁就在安峰以东40英里),并提出东北侧存在有合理的冲顶路线。在这座山峰早期的探索历程中,日本登山者占据了重要地位:1953年,一支15人登山队尝试了东北壁路线,其中三位成员攀登到了7750米的高度;1956年5月9日,日本队员今西寿雄和夏尔巴协作加拉尔森·诺布(Galalzen Norbu)从北坡首登马纳斯鲁,两天后,另两名队员加藤喜一郎和日下田実沿相同路线登顶;1971年,日本登山队完成历史上第二次登顶,西北山脊路线。随后,1972年,奥地利队开辟西南壁路线,梅斯纳尔在4月25日登顶,但弗朗西·耶格(Franc Jaeger)和安迪·史瑞克(Andy Schrick)同天在顶峰平台的暴风雪中失踪,这是人类首次从南壁登顶马纳斯鲁,它被认为是攀登历史中最艰难的路线之一。

1974年,第一支女子队登顶,同样来自日本。1981年,法国队彼埃尔·贝欣(Pierre Beghin)和伯纳德·穆勒(Bernard Muller)首登西壁路线。1984年,波兰队克里茨托夫·维利斯基(Krzysztof Wielicki,第5位完成14座)和亚历山大·利沃夫(Aleksander Lwow)首登西槽转南山脊路线。1986年,三位大牛捷西·库库奇卡(Jerzy Kukuczka,第2位完成14座)、阿图尔·哈泽尔(Artur Hajzer)和卡洛斯·卡索里奥(Carlos Carsolio,墨西哥人,第4位完成14座)登顶马纳斯鲁东峰,随后两名波兰人以阿尔卑斯方式开辟东北侧新路线登顶主峰。1996年,中国西藏登山队成功登顶(A组:次仁多吉、边巴扎西仁那、阿克布;B组:旺加、加布、洛则达琼)。

走进山峰

1996年3月底,中国西藏14座8000米以上高峰探险队离开拉萨,从樟木口岸出境前往尼泊尔,准备攀登马纳斯鲁峰。攀登路线上雪崩频繁,而且地形复杂,到处是破碎的冰川,特别是在5900米附近,有几处极为险峻的岩石坡,这是通往C2的必经之地,曾有17名韩国登山者在此处遭遇雪崩遇难。A组队员凭借丰富的经验快速通过了这段险路,但因为连续的两天两夜的大雪,队员们只能快速下降至大本营。第一次突击计划失败。探险队上至6500米处,营救了墨西哥探险家卡鲁斯和另一名队员。一名德队员得知后,来到中国登山队大本营,竖起大拇指说:“中国队员的这种举动,远远超越了登山探险本来的意义。”马纳斯鲁峰,海拔8163米(另有海拔8156米的测量数据),在世界14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中位居第八。它属于喜马拉雅山脉,位于尼泊尔境内,经纬度坐标是北纬28°33′01″、东经84°33′34″。马纳斯鲁峰,被尼泊尔人称之为“崩杰”,意思是“堆起来的装饰”,并视其为神山。“马纳斯鲁”,是从梵语“Manasa”而来。

1996年5月3日凌晨4点,A组队员次仁多吉、边巴扎西、仁那、阿克布,从6730米的突击营地出发,开始突击顶峰,他们没有携带氧气。当到达7500米处,遇到了一段80度左右的冰壁,他们架设保护绳索和金属梯,以交替保护的方式攀登。当日14:50,A组4名队员成功登顶。队员们用了50分钏在顶峰摄像、拍照和采集冰雪岩石标本,当晚下撤到C2。同日,B组队员旺加、加布、洛则和达琼也成功登顶。

攀登季节

每年的4、5月和9、10月是马纳斯鲁峰适宜的攀登季节,要特别注意抗高原反应,建议用携氧片。

登山常识

在山地行进,容易迷失方向,为了避免迷路,节省体力,提高穿行速度,应本着有道路不穿林翻山,不走小路走大道。如实在没有道路,可选择在纵向的山梁、山脊、山腰、河流小溪边缘,以及树高、林稀、空隙大、草丛低疏的地形上前行。不要走纵深大的深沟峡谷和草丛繁茂、藤竹交织的地方,正所谓走梁不走沟,走纵不走横。此外行进时将步幅加大,三步并作两步走,几十公里下来,就可以少迈许多步,节省许多体力。而当疲劳时,应放松慢行当作休息,而不要停下来,站立一分钟,慢行就可以走出几十米。

攀登岩石最基本的方法是“三点固定”法,要求登山者手和脚能很好地做配合动作。两手一脚或两脚一手固定后,再移动其他一点,使身体重心逐渐上升。运用此法时,要防上窜跳和猛进,并避免两点同时移动,而且一定要稳、轻、快,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距离和最稳固的支点,不要跨大步和抓、蹬过远的点。在碎石坡上行进,要特别注意脚要踏实,抬脚要轻,以免碎石滚动。在行进中不小心滑会时,应立即面向山坡,张开两臂,伸直两腿(脚尖翘起),使身体重心尽量上移,以减低滑行速度。这样,就可设法在滑行中寻找攀引和支撑物。相反,千万不要面朝外坐,因为那样不但会滑得更快,而且在较陡的斜坡上还容易翻滚。

攀登历史

1956年5月9日,日本登山队的两名队员和尼泊尔向导共4人沿北坡首次登顶马纳斯鲁峰。

1971年5月9日,日本队开辟西北坡新路线登顶。

1972年4月10日,韩国队在对马纳斯鲁峰东北坡进行攀登时遭遇雪崩,共有16名队员遇难。

1972年4月25日,澳大利亚人沿西南坡全新路线攀登马纳斯鲁峰成功。

1974年,日本一支女子登山队登顶该峰,成为第一支攀登该峰成功的女子登山队。

1996年4月至5月,“中国西藏14座8000米以上高峰探险队”攀登马纳斯鲁峰并成功。

1996年5月12日,墨西哥登山家卡索里奥(Carlos Carsolio)登顶该峰,完成14座8000米级山峰的攀登,用时10年。他是世界上第4位完成此项壮举的登山家。他提倡用“阿尔卑斯风格”,即只有2至4人组成一支很小的登山团队,不用固定绳索来进行山峰的攀登。

截至2003年,一共也只有240人次成功登顶,但同时也有52位攀登者为此付出了生命。

2022年,中国登山者董红娟(又名静雪)登顶马纳斯鲁峰。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