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继孔

更新时间:2023-03-20 10:01

马继孔,1914年生,肥城县人。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肥城县抗日游击队长,宁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参谋长,八路军山东纵队六支队参谋长,鲁西一专署秘书处主任,濮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昆张办事处主任。解放战争时期,曾任运河支队队长,中央局政策研究室秘书,豫皖苏中央分局办公室主任,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主任,南京市军管会办公厅主任,西南服务团云南支队政委等职。1950年后,曾任中共云南省委第一副书记,甘肃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中共甘肃省委书记,中共江西省委书记,江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2001年2月,因病在昆明病逝。

人物生平

马继孔,1914年10月出生于山东省肥城县孙伯乡刘庄村一个农民家庭。自幼读书,中师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于1936年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积极从事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七七”事变后,回到家乡肥城县,在青年中宣传共产党抗日救国的主张,动员30余人、20余支枪,于10月建立抗日游击队,任队长。1938年2月2日,率游击队到肥城,与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会合。此时,在鲁西北坚持抗日的范筑先任命他为宁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率游击队转赴宁阳。5日,游击队在宁阳县两支抗日武装的配合下,一举攻克宁阳县城,俘伪军70余人,并召开群众大会,公开处决了宁阳县维持会会长,副会长,被延安《新华日报》誉为“山东好县长”。5月,率游击队编入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任自卫团参谋长。11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自卫团编入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任参谋长。

1939年9月,马继孔任宁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领导宁阳县人民坚持抗战。1941年2月,调任鲁西一专署秘书主任。1943年2月,任鲁西区濮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由于粮食欠收,发生严重的春荒,他领导濮县人民开展生产自救运动,打井翻地增产增收,增佃减息,度过灾荒。1944年4月,任运西专署昆张办事处主任。昆张办事处管辖昆山、张秋、南旺、汶上、东平5县。同年5县遭受严重的蝗灾,他发动群众灭蝗,保住了庄稼。为此,受到上级的表扬。在对敌斗争中,带领昆张办事处武装,穿插于日伪盘踞的缝隙之间,恢复、重建革命政权,开辟新区,配合八路军主力部队进行战略反攻。先后配合支援八路军曾思玉部打东平和吴忠领导的昆张支队打南旺等数十次战斗。1946年1月,杨勇率七纵队攻打济宁城,他率部击溃汶上守敌,解除了七纵队攻城部队的后顾之忧。

1946年1月9日,济宁城获得了第一次解放。31日,冀鲁豫区党委和冀鲁豫行署决定:建立冀鲁豫七地委、七专署,他任七专署专员。同时,决定将济宁城区划出,设立济宁市,建立济宁市委、市政府,隶属七地委、七专署领导,他兼任济宁市市长。3月,济宁市升格为地级市,仍任市长。5月,根据冀鲁豫区党委、行署关于新解放区要进一步大胆放手地开展反奸复仇、诉苦清算群众运动的指示,他代表市政府于3日、8 日、20日连续发出一、二、三号布告,通令一切匪犯立即归案,号召全市人民积极行动起来,检举、揭发、控诉汉奸恶霸及敌特分子的罪行。17日,市政府召了有各界群众参加的宣判大会,镇压了伪县长、伪商会会长。会后,全市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群众性的反奸诉苦运动高潮。至月底,全市共清查出各类日伪案件49起,搜缴粮食7.8万斤,现金2929.39万元(冀钞)。市委、市政府宣布取消保甲制度,举办了反省教育所,对310名伪职人员进行教育改造。市委、市政府还组织了市民会、贫民会和职业工会,建立起民兵组织-钢枪队,在斗争中加强了组织建设。由于缺乏城市管理经验,反奸诉苦运动出现某些偏差,不同程度地侵犯了工商业者的利益。他发现这些问题后,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为安排好贫苦市民的生活,恢复发展工商业生产,他深入到市民群众中调查了解。由于日伪政权对济宁人民的长期统治和压榨,造成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商业萧条,人民生活极端贫困。市政府拨粮10万余斤,救济贫困市民14470人。积极扶持工商业生产、经营。商业方面:免除各种苛捐杂税,冀南银行济宁支行发行商业贷款146.12万元,使市区1400多家大小商号恢复营业。工业方面:在冀鲁豫贸易总公司济宁市第四分公司的扶助下,10多家较大的工厂先后开工,7家染织业、17家扎纸业、19家酒坊、40多家纺织和一些制革、印刷、肥皂、小型铁制业也很快恢复了生产。为维护社会治安、集中警力打击了敌特分子的破坏活动,稳定了人民群众的情绪。他为济宁市人民辛苦工作,深深地感动了全市人民,市民群众自发地编了一首“十唱马市长”来称颂他。

为响应冀鲁豫区党委积极支援前线的号召,济宁市14万人民节衣缩食、献金献物,慰劳前线指战员,全市人民共捐款300万元(冀钞)和大批生活物资,运往前线。他代表 14万市民向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致函,慰问前线指战员。9月15日,盘踞在兖州的国民党军吴化文部派出加强旅约6000人,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进犯济宁城。他与市委书记郭影秋等组织留守部队和民兵1000人英勇阻击,打退敌人3次进攻,守城长达10个小时,在掩护党政机关安全撤离后,才最后撤离济宁城。部队撤出后,在汶西老运河堤上的袁口村成立了济宁武工队和运河支队,他任运河支队支队长,继续坚持斗争,打击敌人。

1946年秋,马继孔调中央局党校学习,毕业后留在中央局政策研究室工作,任专职秘书。1948年3月,随宋任穷部南下,在新成立的豫皖苏中央分局任办公室主任。1949年春,任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主任。4月,南京宣告解放,南京市军管会成立,他任军管会办公厅主任。中共南京市委成立后,任市委办公厅副主任。6月,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向大西南进军,成立西南服务团云南支队,他任支队政委。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西南服务团各团、各支队分别自上海、南京出发向西南进军。马继孔回忆到:“我们从上海、南京出发,进军大西南,是在“无后方作战”的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的,军队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我们是边接管,边支援,就地征粮,就地安置伤病员,全军上下自带弹药口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整个行程正好是‘八千里路云和月’,小平同志誉之为一次‘小长征’。”

1950年7月,任云南省政府秘书长。1951年5月,任昆明市委书记。由于在领导“三反”、“五反”运动中没有处决罪犯,人们称他为“马善人”。1955年5月,任云南省委第一副书记。1965年7月,调任甘肃省委书记处书记。“文革”期间被批斗,到工厂参加劳动。1972年任甘肃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1977年8月参加党的十一大,后任甘肃省委书记。1978年12月,任江西省委书记。他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拨乱反正,妥善处理了与“四人帮”有牵连的人和事,被人们称为“公道书记”。1983年4月,任江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1985年6月,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定居昆明市。离休后,他与一些老同志合作潜心著书,先后有5本历史专著、3本理论文集出版,共约300万字。他把所得稿费和奖金全都捐给云南省教育基金会,用以奖励边疆民族地区模范教师和资助希望小学。

出版图书

诗作

马继孔回忆在泰西抗战的历史,特吟诗述怀:

泰山西麓民武装,敌占铁路我占乡。

收复肥宁城两座,争取时间扩人枪。

津浦中线大破袭,迫敌停运援台庄。

台庄大捷震全国,日寇回师搞“治强”。

碉堡林立“三光”惨,人向祖国不屈降。

抗战末期反攻日,大小堡城一扫光。

十年组建几个旅,淮海参战过长江。

全国解放先解放,社会主义见太阳。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