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耳他巨石庙

更新时间:2024-04-10 14:24

马耳他巨石庙亦称为“马耳他巨石文化时代的神殿”或“属于巨石文化时代的马耳他的神殿”,是马耳他在戈佐岛等地的著名历史古迹。这里不仅有-时代的宏伟建筑,而且还有众多更为古老得多的、新石器时代的神庙遗迹。

简介

基本资料

遗产名称:马耳他巨石庙

Megalithic Temples of Malta

入选时间:1980年(1992年扩大范围,2015年对遗产边界作小范围修改)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 (iv)

地理位置:N36 02 56.70 E14 16 10.10 (132ter-001,ĠgantijaTemples,1980年)

N35 49 46.80 E14 26 33.20 (132ter-002,Ħaġar Qim,1992年)

N35 49 42.50 E14 26 13.30 (132ter-003,Mnajdra,1992年)

N35 55 13.30 E14 22 09.10 (132ter-004,Ta' Hagrat,1992年)

N35 55 21.30 E14 22 42.20 (132ter-005,Skorba,1992年)

N35 52 15.60 E14 30 45.40 (132ter-006,Tarxien,1992年)

遗产面积 : 3.155 ha

缓冲区面积: 167 ha

遗产编号:132ter

遗产描述:

马耳他巨石庙是欧洲地中海地区马耳他共和国的著名历史古迹。在马耳他境内有7座史前时期的巨石庙散落于马耳他和戈佐岛各地。雄伟壮观的马耳他庙有的单独存在,有的构成神庙群,它们是史前欧洲极具神秘色彩的建筑之一。

1980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 c(iv),马耳他巨石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980年称作GgantijaTemples(杰刚梯亚庙群),1992年扩展范围并改为Megalithic Temples of Malta(马耳他巨石庙)。

遴选依据标准(iv):马耳他的巨石神庙之所以引人注目,不仅是因为它们的独创性、复杂性和惊人的庞大规模,而且还因为建造它们需要相当多的技术技能。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在马耳他岛和戈佐岛上发现了七个巨石庙,其中每一个都是独立发展的结果。戈佐岛上的两座詹蒂亚寺庙以其巨大的青铜时代建筑而最引人注目。对当时的建筑者来说,资源非常有限,考虑到这一点,马耳他岛屿上的哈贾尔基姆、姆纳耶德拉和塔克西恩也可以看作是举世无双的建筑精品了。Ta'Hagrat 和 Skorba 建筑表现了马耳他寺庙建筑传统的流传方式。

遗产介绍

建于5500年以前的马耳它巨石庙,是世界上最老的不需支撑的石头结构。

巨石堆砌的神奇

马耳他真是个神奇的岛国。在这个小小的国家,不仅有十字军时代的宏伟建筑,而且还有众多更为古老得多的、新石器时代的神庙遗迹。这些远古的建筑都用巨大的石块建成,散布在马耳他岛上的哈加琴姆、穆那德利亚、哈尔。萨夫列尼以及塔尔申等地区的村落中。虽大多已在过于悠久的岁月中坍塌,但基本结构仍较完好。这些巨石建筑气魄非常宏大,所用的石灰石有的雕凿粗糙,有的琢磨光滑。其建筑物本身有的墙上有粉饰,有的还看得出来当年的精细雕刻。在这些巨石建筑遗迹中,考古学家们发现里面有黝黑的凹室,看起来很像神龛,还有平滑的石块酷似祭坛,猜测它们是一些祭祀用的建筑,所以就把这些建筑物称做神庙。

神庙的正门通往第一个大殿的正厅,内有一尊大石像,据考古学家研究,这尊石像可能是被称为“送子娘娘”的主神。石像右边有个祭坛,祭台上边有螺纹雕刻,有人分析说,这可能代表娘娘的慧眼(这些雕刻在塔尔申好几处地方都发现过)。在石像右边的祭坛上,还遗有动物的骸骨和一把燧石刀,附近还有个石盆可能用来盛放献祭时的用具。

在这些巨石建筑中,最先引起人们注意的是戈佐岛上的吉干提亚神庙(ĠgantijaTemples)。这座神庙经考证建于公元前2500年前,当地人称之为“戈甘蒂扎”,意思是“巨人的杰作”。它面向东南,背朝西北,是用硬质的珊瑚石灰岩巨石建成的。这座神庙正面高达8米以上,用紧密衔接的石灰石板拼成,被称为世界建筑史上最早运用拼接技巧建成的杰作。神殿内部使用的是软质石灰岩,有多处精美的装饰。神殿最早只有南庙后部的3个穹顶,后来又增建了两个小穹顶。最令人难以理解的是神殿外墙最后部分所用的石材竟然高达6米。在人类还没有发明任何机械的史前时代,这样巨大的石块是怎样运送到工地的,至今还无人能够回答。

建筑奇迹

考古学家认为,马耳他巨石神庙建造的年代约在公元前3500~公元前1500年,也就是距今5500~3500年前。但人们至今在马耳他没有发现任何建造这些神庙使用的工具。不论从建筑规模、工程技术上还是从它所体现的科学内涵上,马耳他巨石神庙都使考古学家们感到惊异和难以理解。这些神庙大多数比金字塔建造的年代还要久远,根据历史学的常识,那时的人们应该还没有文字和轮子,对机械金属的使用也一无所知。它们如何搬运、挪动、竖立起来这些庞然大物般的巨石,又如何精确地规划和设计这些巨大的建筑?另一方面,不少研究却显示这些神庙的建造者在数学、建筑学、天文学和历法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造诣,而且他们还应该拥有深思熟虑的社会组织,这才能使他们不依赖外力完成这些巨大的建筑。

马耳他神庙是人类远古时期文明的展示,其精准、独特的建筑反映了人类先民的非凡智慧,而其建筑艺术甚至可以成为今天建筑工程师们的典范,更使其赢得了“露天历史博物馆”的美誉。

塔尔申神庙

在马耳他神庙中规模最大也最著名的要属塔尔申神庙。很久以来,岛上塔尔申村附近的农民在犁地时就常遇到犁被地下的大石块碰坏的情况。但朴实的农民们并未想到刨根问底,直到1913年,当地有个人才将此报告了岛上的有关部门。考古学家经过挖掘发现,这里竟然是欧洲最大的石器时代庙宇的遗迹之一。

由于年代久远,塔尔申神庙只有较低的外围墙和地基还基本保持完整。但通过艰难细致的考证,考古学家们终于把这座庙宇的原貌重新拼砌出来。这座神庙遗迹占地达8万平方米,已挖掘出来的有几间厅房,包括一座庙宇的两个大厅,另一座大殿的一个大厅以及第三个大殿的进口。

通过反复考证,考古学家认为,塔尔申神庙的顶盖似乎是用横梁加树枝再覆以黏土或者石灰石造成的。神庙的大厅前有个前院通往庙内。神庙厚厚的外墙嵌有石灰石板。有关人员发现,石墙上的石头与石头之间没有灰浆黏合,墙顶上砌有石砖及其楣石。那么,马耳他岛上的这些巨石神庙到底是什么人建造、又是如何建造的呢?再进一步追问,那些远古时代的人们为什么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建造如此巨大的建筑,它的目的和用途又是什么呢?

塔尔申神庙有两个阔大的门洞通往弧形的凹室,其中一个凹室有另一条通道连接第一个庙殿与第二个庙殿的主厅。两个大石盆可能是用来焚香或者盛放献祭的牲畜。献祭用的祭坛位于通道的两侧,通道旁有道石头台阶,石头台阶顶端有一个形状十分奇特的平台,这个平台的用途到底是干什么的呢?至今用途不明。塔尔申神庙的另一个神秘之处在于,经过通道出了庙门之后,外面有个形状更为奇怪的亭子,亭子的顶部盖着大石板。亭子里面满地小圆洞,石洞附近还有大小与石洞完全吻合的石珠,但这些石珠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呢?至今无法弄清。

艺术风格

坐落在马耳他岛屿上的哈加琴姆神庙也是用巨石建成,是当时建筑技术的极品,也是最复杂的巨石遗迹之一。考古人员发现,这里很多石头的位置都是精心安排的,似乎有着令人难以理解的宗教意义。其中一块长达660米用做铺路石的大石板,是马耳他群岛所有的神庙中最为巨大、也最令人瞩目的超巨型石块。在这座巨石神庙中,人们可以看到,在通往神殿门洞内的两侧,有一些用巨大的石块做成的“石桌”,这些“石桌”到底是祭台还是柱基,至今仍未定论。在这座神庙中,考古学家还发现了多尊母神的小石像,有人据此估计这座神庙与当时的母神崇拜有关。

穆那德利亚神庙俯瞰地中海,其扇形的基本构造因峭壁的掩遮,而减少了风化的侵蚀,保存得相当完整,非常清晰地呈现出马耳他巨石建筑的特征。这座庙宇大约建于4500年前,它又被称为“太阳神庙”。有人仔细测量了这座神庙后提出,这座庙宇实际上是一座远古时代的“太阳钟”。根据太阳光线投射在神庙内的祭坛和石柱上的位置,可以准确地显示夏至、冬至等一年中的主要节令。直到现在,这些神奇的功能依然存在。这又引发了人们新的猜测:有人提出,4500年前,神庙的建造者们怎么能有那么高深的天文学和历法知识,能够周密地计算出太阳光线的位置呢?

遗留谜题

自从中世纪起,人们就开始绞尽脑汁地追究这些巨石建筑的由来和用途。几百年过去了,神庙遗迹和资料又发现了不少,具体的考证和研究也有许多进展,但这些关于神庙的根本问题却始终在困扰着人们,至今无法弄清。马耳他,这个只有316平方公里的岛国,因为出现了这么多巨石建筑遗迹,给全世界的考古学家们出了一个巨大的难题。

景点简介

悠久历史

建于5500年以前的马耳它巨石庙,是世界上最老的不需支撑的石头结构。尽管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之中,但是,几乎无人 知晓:这儿存在的史前自立石头结构要远比埃及的金字塔和石篱古老的多。

布列塔尼东南数千公里,沿着巨石文化时代留下的圆弧遗迹,在马耳它群岛的岛屿上,以及在马耳它和戈佐岛屿上,都可以看见巨大 的岩石结构,这些岩石结构堪称巨石文化中最为复杂、结构最为奇特的古代岩石建筑;此外,该建筑属于纯粹的土著文化,迄今为止,它 们没有搀杂一点外部文化。最初,这些建筑物被用做葬礼仪式举办之地,但后来,人们在此建立了专门进行朝圣的地方。

地下建筑

马耳它巨石庙群中有一个是哈尔萨夫利恩尼的地下建筑。该纪念遗址其实是一处墓地,里面有近7000具尸体,是在一个石灰石 质的小山上凿出的。经历了几个世纪后,坟墓中的房间越来越多,通往新出口的新通道不断被凿出,最后整个遗址形成了一个有着3层3 3个房间的地下结构,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地下迷宫。在地下建筑的一个外室中,周围的岩墙上刻出了高大而雅致的柱子。有走廊通往该 地下建筑的中心。

在哈尔萨夫利恩尼地下建筑的礼拜堂中的一个小的赤土陶器中,人们发现了一个10厘米高的女神雕像。

巨石庙

马耳他巨石庙是马耳他在戈佐岛等地的著名历史古迹。在众多的神殿中,尤以杰刚梯亚神殿和哈格尔基姆神殿闻名于世。其中杰刚梯亚神殿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神殿。

杰刚梯亚神殿

杰刚梯亚神殿形成于公元前24世纪以前,是马耳他神殿中最著名的神殿,它面向东南,背朝西北,用硬质的珊瑚石灰岩巨石建成,是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古迹。杰刚梯亚神殿的庙宇大门和墙壁都是用巨石垒成的,庙外至今散落着曾经用来搬运这些巨石的滚石球。神殿外墙的最后部分所用的石材高达6米,最大的巨石重达几十吨。在那久远的年代,人们就能用原始工具将这些巨石用于建筑之中。如何将这样巨大的石块运送到工地,至今还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神殿的内部装饰使用的是软质石灰岩。神殿最早只有南庙后部的3个穹顶,公元前2200年左右又增建了两个小穹顶。美观典雅。

宰牲台

大门内的,凿有盛血的坑穴,据说是用来祭神的。一条走廊从大门处延伸至内殿,两对相对称的半圆形配殿分列在走廊两边,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各殿内均设有神龛,还供奉有妇女的石雕像,她们体形肥硕,象征生育旺盛的大地之母。各殿中的石雕神像都没有头部,专家推断,可能由于头部是用木雕成的,现在已经腐朽风化,故荡然无存。

其他景点

到目前为止,马耳他群岛上已发现了30座神殿。除杰刚梯亚神殿外,还有5座神殿于1992年被扩展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中的哈格尔基姆神殿,坐落在马耳他群岛南部的克雷蒂,建筑年代晚于杰刚梯亚神殿,因而技术更先进,巨石之间吻合得天衣无缝,令人叹为观止,是当时建筑技术的极品。在该庙宇中的很多石头的位置都被精心地调整过,其中一块长达660米用做铺路石的大石板,是马耳他群岛中最令人瞩目的巨石块。

传说哈格尔基姆(另一资料译为:哈扎伊姆)是“大石头”的意思,因为在神庙中有一块状似烟囱的大石头。神庙有很多门,均由完整的大石头搭成,石上有雕刻和一些古代的书写符号。

戈佐岛为马耳他群岛的第二大岛。主要城镇维多利亚在该岛中部,巨石神庙废墟位于城东。建于5500年以前的马耳他巨石庙,是世界上最老的不需支撑的石头结构。尽管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之中,但是,几乎无人知晓的是:存在于这里的史前自立石头结构远比埃及的金字塔要古老得多。

其他建筑

在姆纳耶德拉,马耳他岛屿的海岸线上,有三个庙宇废墟形如船只的残骸。三个庙宇的房顶都遭到了破坏,其建造模式是根据废墟推断出来的。其中一个庙宇的围墙被建筑成托臂的模式,每一块巨石都叠放在前一块巨石的上面,最终形成了圆屋顶的结构,顶端盖着一整块石头。另一个庙宇中巨大的石灰石由很大体积的泥土支撑着,然后被更大的巨石墙所支撑。

马耳他全国由马耳他岛、戈佐、科米诺、科米诺托和菲尔夫拉岛五个小岛组成,马耳他巨石庙也被人们称为“马耳他巨石文化时代的神殿”。在马耳他群岛的岛屿上,至今仍有30多处雄伟宏大的巨石建筑遗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们是地球上从遥远的石器时代遗留下来的最为复杂、最有魅力的遗迹。1980~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

地理地貌

马耳他位于地中海中部,有“地中海心脏”之称,面积316平方公里,是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被誉为“欧洲的乡村”。全国由马耳他岛戈佐、科米诺、科米诺托和菲尔夫拉岛五个小岛组成,其中马耳他岛面积最大,为24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80公里。马耳他岛地势西高东低,丘陵起伏,间有小块盆地,无森林、河流或湖泊,缺淡水。马耳他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

马耳他最大的天然良港――大港位于首都瓦莱塔与比尔古、圣格莱亚和考斯皮卡三座古城之间,港区海岸线长15.56公里,万吨货轮可进港装卸货物,年吞吐量为160万吨。港内有多处深水码头以及装卸、加油和储粮等设施。瓦莱塔(Valletta)是一座欧洲文化名城,以圣约翰骑士团第六任首领拉·瓦莱特的名字命名,是全国政治、文化和商业中心。它有许多有趣的别名,诸如“圣约翰骑士团之城”、“巴洛克的伟大杰作”、“欧洲艺术之城”等。人口约7100人(2004年)。

在戈佐岛,有两个“詹蒂亚”庙宇。“詹蒂亚”在马耳他语中是“大得惊人”的意思。两个庙宇中较大的一个包括三个苜蓿形状的房间,大约有30米宽。其中最大房间的前院有一个石圈,大概是用来做仪式的炭盆。在后部,有一个桌子状的结构,至于它的用途,人们尚不得知。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