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20 20:27
马苏大麻哈鱼(学名:Oncorhynchus masou)鲑形目、鲑科。体长可达30-50厘米。有洄游型和陆封型两种。洄游型的特征是身体侧扁呈纺锤状,背部青绿色,腹部为银白色,体侧中央有椭圆形云纹斑点,口部斜裂而广至眼睛下方。除了鲑鱼基本的外部形貌,例如纺锤形且侧扁的身躯、大口裂且端位、圆鳞、远离胸鳍而比较靠近泄殖孔的腹鳍、腹鳍基侧的腋窝突与背鳍后方的脂鳍外。陆封型的特征是背部呈黑青绿色,腹部银白色,体侧有8-12个黑色椭圆形云斑,侧线上方有11-31个小黑点。
都来自于日语俗称マス(鱒,masu)的音译,马苏大马哈在日语中称谓是“樱鳟”。因为樱鳟是日本列岛最为常见的一种鳟鱼。英文的masu salmon直译其实就是“鳟鲑”,属于翻译时因为不了解词汇背景而产生的误称。而日语中其实也确有“鳟鲑”(トラウトサーモン,torauto saamon)的叫法,但指的是人工养殖的“唐纳森型”虹鳟。
樱鳟是该物种在日本北海道、秋田县等地的称呼。因为在樱花盛开的时期收获最多。樱鳟鱼的逆流而上在本州从2月开始,主要是从3月到6月。北海道从4月前后开始,到7月左右。樱花的开花前期与该物种沿岸逆流而上的时期重叠。在樱花开放时开始捕获。调查了日本各地的称呼,“樱鳟”这个名称遍布整个生息区域,大概是因为与樱花的开花期重叠。尽管这种鱼在西方被普遍认为是鲑鱼,但在日本(其最著名的原生栖息地),它实际上被视为鳟鱼,因为它是日本群岛中最常见的淡水三文鱼。
马苏大马哈鱼成年后,体重通常为2.0-2.5千克,长度约为50厘米。该物种(位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最大体型为71厘米长,9千克重。背鳍iii-iv-11-12;臀鳍iii-12-13。侧线鳞133-142。鳃耙18-20。幽门盲囊39-80。椎骨62-64。体长48-60厘米:体长为体高3.6-4.5倍;为头长3.6-5.0倍。头长为吻长2.7-3.2倍,为眼径7.4-8.7倍。
体长形,侧扁。吻突出,微弯。上颌骨后端达眼后方。上下颌具齿。脂鳍末端游离。尾鳍弯月形。体背部呈暗青色,布有小黑点,体侧和腹部银白。背鳍、尾鳍上有黑色斑点。雄鱼头后不隆起。生殖季节雄性个体吻端突出呈钩状,颌齿变强变黑。已经达到性成熟的马苏大马哈鱼背部变暗,身体两侧的条纹变成鲜红色和深红色,在腹部融合成一条颜色较浅的常见纵向条纹。因此,它也被称为樱三文鱼。
该物种有洄游型和陆封型之分:
幼年马苏大马哈鱼在河中停留的时间很长,大约一年,长度达到100毫米以上,有时达到180-200毫米。该体型的幼鱼体侧有7-11条黑色大横纹,横纹上端有3个大点,背部横纹上方有小圆点,有时横纹下方也有圆点。条纹,基部有3个大黑点,鳍无色,有时脂鳍基部有黑点。体高,臀鳍有缺口,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小。
马苏大麻哈鱼喜欢温和的气候,在海里它们生活在深度范围0-200米之间。生活在北纬34-65度,东经127-158度之间。
马苏大马哈鱼系冷温性溯河洄游底层鱼类。平时栖息于海洋水域。游泳速度快,具有昼沉夜浮习性。陆封型种群,终生栖息于江河内的冷水区。在图们江,洄游型每年3-4月份成群聚于江口并开始上溯,4-5月份大批进入图们江,8-9月份洪水下泄时成熟个体上溯至支流产卵。产卵场水质清澈,砂砾底质,水深约0.5米,流速平均0.7米/秒,水温11-20℃。卵粒赤橙色,怀卵量约3500粒。产卵时,通常1尾雄鱼追逐数尾雌鱼进入产卵场,雌鱼摆动尾鳍利用水流向四周搧动砂砾,形成椭圆形产卵床。雌鱼分数次排卵,受精卵落入产卵床内后由雌鱼利用尾鳍搧动砂砾加以覆盖。产过卵的亲鱼守护在旁。经2-3日后亲鱼全部死亡。一般在淡水中生活1年后的幼鱼开始分离成洄游型和陆封型。回归河流在南方早,在北方晚。日本本州从3月左右开始,北海道从4月左右开始逆流而上。
与其他太平洋三文鱼一样,马苏大马哈鱼的生物生命周期细分为淡水期和海洋期;在河流中,该物种的寿命为1-3年,可以形成淡水生物。海洋的生命周期取决于年轻鱼的年龄,持续2.0-3.5年。在海洋中,马苏大马哈鱼以甲壳类动物为食,很少以幼鱼为食。当它达到性成熟时,在它生命的第三到第七年,它会进入河流产卵。它的产卵期比其他鲑鱼更早。
产卵后,大多数路过的鱼都会死亡,而那些活着的鱼(优先是侏儒雄性)也会在第二年参与产卵。幼鱼从巢穴中出来后,不会立即前往大海,而是留在产卵区、河流上游和水流较弱的浅滩上。幼鱼会移动到河心的水池和翻滚处,以摇蚊、石蝇、可能会飞幼虫和空中传播的昆虫为食。马苏大马哈鱼在其生命的第二年,有时甚至第三年进入海洋。
主要食物为小型鱼类、幼鱼、鳞虾及淡水中的鱼卵、仔鱼、幼鱼、昆虫。在河川的仔鱼期吃昆虫和环形动物等。降海后,随着浮游生物等的成长,捕食乌贼、鱼类、磷虾等。
马苏大马哈鱼分布于中国绥芬河、图们江、台湾;分布于朝鲜、日本、俄罗斯的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沿岸水系。主要产地日本北海道、青森县、山形县、新泻县、秋田县、岩手县。
陆封型种群主要分布于日本海、鄂霍次克海,中国沿海无自然资源,历史上黄海中北部偶尔有发现。中国内陆水域的绥芬河、图们江干支流均有溯河产卵群体分布。日本海位于山口县以北,太平洋一侧位于静冈县以北的本州,除大分县外位于九州,包括鹿儿岛县南萨摩市笠沙。日本海,鄂霍次克海。
该物种有4个亚种:台湾大麻哈鱼仅分布于中国台湾大甲溪上游的七家湾溪。石川马苏大麻哈鱼分布于日本中西部和南部的环濑户内海沿岸。樱鳟分布于环日本海沿岸,包括日本列岛、朝鲜半岛、西伯利亚东岸、库页岛与堪察加半岛。玫瑰马苏大麻哈鱼仅分布于日本琵琶湖。
溯河洄游底层鱼类性成熟亲体,每年5月开始从江河口处溯河游向江河干流和支流的沙砾底质河床掘穴生殖。通常1尾雌性有数尾雄性追逐进入产卵场,产卵过程与大麻哈鱼雷同。产过卵的亲鱼也守候在坑穴旁,保护鱼卵免遭敌害吞食。产卵后2-3个月,亲鱼全部死亡。幼鱼出生后,在淡水生活近1年,则降河入海生活。产卵次年2岁的初夏(6-7月,或者9-10月)又回到河里逆流而上。在河里度过3-4年。洄游型3-4龄性成熟。春溯入河口。10月上溯产卵。怀卵2400-4100粒。成熟卵径5-6毫米。卵化期约2个月。幼鱼在淡水中生活1-2年后降海生活。产卵期为8月下旬至10月上旬。鱼卵在11-12月孵化。幼鱼从上游区域广泛分散到中游区域,在淡水中度过1年,第二年春天1岁下海。
陆封型种群,生殖季节与溯河群体可进行自然交配,产卵后亲体不死亡,能进行翌年的第2次生殖。3龄可达性成熟。生殖期9-10月。生殖季节体侧有数条鲜红色横斑纹,尾部略显红色。是淡水里生、海里成长的回归产卵冷水性鱼类。
列入《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第三批)。
《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规定为重点保护对象,可捕标准以达到性成熟为原则。农业部规定,进口原料加工成品后出口,要持有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开具的证明。
常用流刺网、定刺网、延绳钓和地拉网渔具捕捞。肉味鲜美,可鲜食,亦可加工腌渍品或罐头食品。鱼卵可盐渍经济价值高的红鱼子。具有药用食疗价值。是重要经济鱼类。有的主张分成不同亚种、变种或生态型。与其它大多数鲑鱼一样,对于捕鱼业、养鱼业以及作为观赏鱼樱鳟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在日本海和东北以北的太平洋一侧,在饮食文化上也是非常重要的鱼。在该物种中可能比鲑鱼更重要。也有在节假日等时候吃的。是珍稀鱼。但是因为是高级鱼,所以在消费地的普通超市买不到。
鳞片又小又弱很容易取下来。皮又厚又硬。骨头软。细骨在血脉以外的部分也有。这就是所谓的三文鱼粉,即使加热也不会变硬。有鲑鱼科特有的风味、臭味。
樱鳟鱼的料理・菜谱
吃法:嫩煎、烧烤(盐烤、幽庵烧、西京腌菜等)
生食:生鱼片、腌菜
油炸:油炸
煮、汤:潮汁、味噌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