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3-03 16:10
马鞍山市图书馆位于马鞍山市太白大道2006号,简称马图,是马鞍山市重要的文化景观。
第一阶段是马鞍山矿区人民政府图书室(1955年8月至1957年秋)。它位于金字塘畔,初期只有1名工作人员。1956筹备建市时,迁至幸福路现财贸大楼西侧二楼楼下,有2名工作人员。设有报刊阅览室和借书处,藏书3000余册,拥有固定读者100余人,每周开放6天,平均每天接待读者约100人次。
第二阶段为市文化馆图书室(1957年建市至1974年4月),位于财贸大楼西侧二楼,隶属于市文化馆,曾先后命名为“马鞍山市第一图书馆”和“马鞍山市图书馆”。工作人员5名,设报刊阅览室和借书处。1965年末藏书17016册。“文革”期间,藏书遭到重大损失。截至1970年,藏书约20400册。1972年6月,图书室迁至解放路市展览馆南二楼,开设外借处、阅览室、报刊室和少儿图书阅览室。拥有固定读者800余人,每周开放6天,平均每天接待读者约200人次。
第三阶段是市图书馆正式建立阶段(1974年4月至1996年9月)。1973年10月,经市革委会批准,投资10万元,在花山地区建立新馆,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1974年4月,图书馆与文化馆正式分家,马鞍山市图书馆独立建馆。第一任馆长朱伯谋,副馆长任绪英。
1975年9月,馆舍落成,实际投资149500元,建筑面积1318平方米。新馆共有三层,一、二层分别设文艺图书外借处、科技图书外借处、报刊阅览室、图书阅览室;三层为讲演厅及办公用房。自1974年4月至1985年底,全馆工作人员由3人增至31人,藏书由2124种,34215册,增加到20580种177000多册。
第四阶段是新建马鞍山市图书馆(1996年9月至2009年5月)。随着马鞍山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原有的馆舍条件已不能满足读者需求。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马鞍山市图书馆新馆。新馆位于马鞍山市文化商业中心区域(艳阳路56号),毗邻美丽的南湖,地理环境优越,是马鞍山市重要的文化景观。
馆舍占地145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900平方米,共拥有阅览座位500余个,藏书33万余册(含电子图书9万余册),报纸100余种、期刊500余种。年接待读者20万人次,其中青少年读者2万人次。
第五阶段是第二次建立马鞍山市图书馆新馆(现馆,2009年5月开放)。新馆建成于2008年12月31日,2009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新馆与博物馆、大剧院于2008年被列为马鞍山市三大文化工程,是我市最大的文献资源中心,同时也是安徽省最大的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总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设计藏书量140万册。2010年6月,马鞍山市图书馆实行了免费开放,将开放时间延长到每周78小时。自实行免费开放以来,年接待读者人数超过50万人次。
馆内设综合阅览室(提供报刊阅览及新书借阅服务功能)、图书借阅室(提供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图书外借服务功能)、文学图书借阅室、电子阅览室、中学生图书借阅室、少儿图书借阅室、吴泰昌捐书阁、地方文献阅览室、精品书屋、古籍阅览室、视障人阅览室、多媒体视听室、典藏书库等近20个阅览室,以及展厅、报告厅、咖啡厅、贵宾接待厅、专家研修室、教室等配套设施。
马鞍山市图书馆先后于2005年、2010年连续两次被文化部授予“国家一级馆”称号。自开放以来,马鞍山市图书馆始终致力于不断深化改革和服务创新,逐渐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服务模式。依托新馆资源,马鞍山市图书馆延伸多种服务功能,每年举办公益性讲座、展览各12场次以上,播放公益电影不少于70场,定期开展为盲人读者送书上门服务和为基层图书馆(室)开展免费业务指导、培训服务。
2010年11月19日,投资1800万元的马鞍山市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和省内首台24小时自助图书馆面向马鞍山市民服务,标志着市图书馆数字化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2011年3月,马鞍山市被文化部列为国家首批公共文化建设示范区,马鞍山市图书馆作为马鞍山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2011年底前完成在全市范围内建成30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建设任务,力争率先在安徽省内建成比较完善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2012年12月28日上午,市图书馆社区分馆开馆仪式在明珠社区举行,瑞北、明珠、矿内、师苑、华城、东城、南湖、花园、鸳鸯、映翠等十个社区成为首批共建分馆单位。
2017年,市文旅委启动了“城市悦书房”项目建设工程。目前,全市已建成12家“城市悦书房”,分布在汽车休闲馆、超市、文化园等处,每处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由市图书馆进行业务管理。
2018年5月14日,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结果公布,马鞍山市图书馆被为一级图书馆。
(一)马鞍山市图书馆数字信息化建设总投入1800万元,其中1200万元用于数字图书馆信息化建设,600万元用于弱电项目、管线建设。建成后,新馆信息系统的综合水平将达到国内市级公共图书馆的先进水平,将成为省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建设者,成为信息资源分中心和主要服务点之一,同时也将是马鞍山本地区最重要的信息资源存储和信息服务中心。
(二)视障人阅览室是马鞍山市图书馆最具有特色的一个阅览室,是构成国家文明城市创建的必备条件,该室同时可以容纳100多位盲人读者、弱视读者阅读。新购的盲人点读器及助视器都已投入使用,在这些辅助工具的帮助下,盲人读者可以非常方便阅读盲文书籍。
(三)吴泰昌捐书阁以《文艺报》顾问、著名作家吴泰昌先生名字命名,已故著名学者、北大教授、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任继愈先生为捐书阁题名,为马鞍山市图书馆增辉。吴泰昌系马鞍山市当涂县人,先后两次向家乡图书馆捐书5422册。捐赠图书中,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版的文学作品居多,有2295册是珍贵的签名本,包括叶圣陶、冰心、夏衍、巴金、曹禺、钱钟书、艾青、臧克家、孙犁等已逝文坛前辈和一大批健在的老中青三代著名作家之作,具有重要的馆藏价值和研究意义。马鞍山市图书馆为此在新馆开放之际编辑出版了《吴泰昌捐书阁藏书目录》。
(四)江东人文讲坛是马鞍山市图书馆的特色品牌新馆首讲邀请到了“童话大王”郑渊洁与我市小读者零距离接触,《永远的李白》等公益讲座陆续开讲,也深受广大市民欢迎。
。
2014年12月,获得“安徽省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2023年12月18日,被文化和旅游部评定为一级图书馆。
使命:收集、组织、存贮、传递人类知识记录和社会公共信息,通过馆藏、服务及与互联网体系的连接,为社会公众提供完整、便利的、知识信息服务;为社会公众终身学习提供资源和空间,积极推动全民阅读,营造良好的社会阅读氛围;为马鞍山市县、区等基层公共图书馆提供服务和规划,建立完善的四级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体系;提高区域内各级公共图书馆整体的社会服务水平、推动实现普遍、均等、高效的服务目标。
愿景:将图书馆建设成为资源丰富,设施先进,以数字化网络化为技术基础的文献资源保障与服务体系;成为集学习阅读、信息检索、文化休闲、公益活动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成为中部地区高水平、现代化的地市级公共图书馆。
2019年7月28日上午8:30,马鞍山市图书馆邀请安徽博物院副院长郑龙亭教授带来一堂题为“科学上的珍贵——和县猿人”的讲座。此次活动由市文旅委主办,市图书馆承办,市文物局协办,同时也是市图书馆国图公开课第七讲,暨“周末大讲坛”第137期。本次讲座在市图书馆二楼学术报告厅进行,来自市县区文博、考古相关单位的工作人员及感兴趣的市民近200人次前来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