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07 16:45
1980年的一天,电影《戴手铐的旅客》的导演于洋给王立平打了一个电话,问其是否愿意为自己的影片制作音乐,表示如果写好了这首歌,王立平将打开故事片音乐创作的大门,只许成功不许成仁。虽是玩笑话,王立平还是感受到了其中的分量。但一读剧本,王立平就有点二乎,当时,赶时髦的流行唱法正方兴未艾,但这部电影的人物和题材却决定了它的音乐不能洋腔洋调、不能跟风。
当时剧组在云南的一个小地方,王立平从云南到剧组所在的地方需要乘5天5夜的客车,《驼铃》就是在这5天中创作出的,他运用的是“传统的琵琶、二胡加革命情怀”。到了昆明,王立平给大家唱起了《驼铃》,讲起了自己对《驼铃》的理解,直到大家都热泪盈眶。
此外,于洋对于歌曲的作词方面付出了大量心血,但是在作词名单上他并没有给自己署名。
送战友踏征程
默默无语两眼泪
耳边响起驼铃声
路漫漫雾茫茫
革命生涯常分手
一样分别两样情
战友啊战友
亲爱的弟兄
当心夜半北风寒
一路多保重
送战友踏征程
任重道远多艰辛
洒下一路驼铃声
山叠嶂水纵横
顶风逆水雄心在
不负人民养育情
战友啊战友
亲爱的弟兄
待到春风传佳讯
我们再相逢
《驼铃》文学语言凝练隽永,寓意深刻,音乐语言新颖别致,声情并茂。《戴手铐的旅客》主人公刘杰做任何事情都有一股韧劲儿。尽管他遭到诬陷,在是非颠倒的非常时期,为了国家的利益,他依然忍耐和坚持奋斗。对于这一点,第二段歌词的后两句表现得更明白:“任重道远多艰险,洒下一路驼铃声”。歌曲生动地抒发了真挚的战友情、同志情和兄弟情。
《驼铃》没有简单地咏唱战友间的友情,而是用粗犷、悲壮的歌声,以反复叮嘱的形式来表达对战友的关爱,却又不能流露出来的痛苦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