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7-27 18:51
传统舞剧,展现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杨开慧,为革命献身的一生。全剧共六场,分别为:战友情深、红缨在手、秋收暴动、湘江火种、铁窗红心、气贯长虹。
中文名称: 骄杨颂
外文名称: Ode to the Proud Poplar
类别: 传统舞剧
序幕缅怀英灵1976年10月在杨开慧烈士陵园,人们手捧洁白的花束,献给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杨开慧。
当年杨开慧扶养和教育的孤儿——今日的老干部,望着杨开慧留下的红纱,思绪万千,缅怀英灵。
第一场战友情深1927年初,长沙毛委员住地。霜天月夜,毛委员疾书《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杨开慧望着毛委员的身影,心潮澎湃,喜看农民运动有了方向。
第二场红缨在手1927年3月,农民协会门前。锣鼓喧天,杨开慧和群众欢庆农民自卫军成立。梭镖闪亮,自卫军练兵杀声震天响。
国民党内反动派对毛委员所领导的农民运动恨之入骨,妄图把熊熊的烈火扑灭下去。杨开慧领导广大群众,同敌人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第三场秋收暴动1927年秋,浏阳河畔。由于蒋介石的背叛,大革命失败了。革命者血流成河。群众遥望浏阳河,想念毛委员。这时,杨开慧带着毛委员关于举行“秋收暴动”的指示,迎着暴雨闪电奔走在湘江两岸,号召拿起梭镖大刀,投入“秋收暴动”,组织队伍,跟着毛委员奔向井冈山。
第四场湘江火种1930年,长沙板仓。在白色恐怖中杨开慧领导着地下斗争。他们急切地等待着井冈山派来的联络员。当年的赤卫队长、今日的红军干部送来了毛委员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论著。杨开慧等如饥似渴地学习宝书,信心倍增。
由于特务的告密,国民党突然包围了杨开慧的住地。杨开慧临危不惧,散发了毛委员的宝书,掩护了同志,烧毁了秘密文件,从容不迫地挺立在敌人面前。
第五场铁窗红心1930年10月,长沙国民党狱中。敌人对杨开慧严刑拷打,逼她交出地下党组织名单,并让她与毛委员断绝关系。杨开慧遍体鳞伤,坚贞不屈,如傲雪红梅。敌人利用毛岸英来软化杨开慧,但母子见面,更加向往井冈山,思念毛委员——顿时雄伟壮丽的井冈山出现在眼前,毛委员在欢呼声中健步来到红军战士中间,挥动巨手,指引着革命的方向……杨开慧挥笔写出“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巨标,在国际歌声中走向刑场。
第六场气贯长虹1930年11月,长沙浏阳门外。杨开慧带镣铐,走长街,告别众乡亲。乡亲们以泪眼相送。她以大无畏精神鼓舞乡亲们,把象征革命胜利的红纱传给了孤儿,她面对屠刀,振臂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英勇就义,气贯长虹。刹时,满天风雪满天仇,革命惊雷遍地吼,熊熊烈火燃遍祖国大地。
尾声骄杨颂歌1977年,杨开慧烈士陵园。10月的凯歌响彻了万里长空,粉碎“四人帮”欢声雷动。人们向杨开慧致敬,继续长征。
责任者
演出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
责任描述
创作者编导:张文明、吴国本、苏风竹、刘有〓、高春生、邱友仁、段若玉。作曲:徐锡宜、朱仁玉、佘华盛、张乃诚、吴少华。作词:高峻。舞美设计:孟宪成。
演出者主要演员:杜永妮、张莉民(饰杨开慧A、B),孟建亚(饰毛岸英),刘英(饰农协委员长张打铁),马永木(饰农民自卫军队长英哥),董贞琼(饰凌姑),王莹(饰孤儿),毕研顺(饰国民党军官),王蕴杰(饰国民党军副官),毕义茂(饰特务)。乐队:总政歌舞团管弦乐队。指挥:徐新。朗诵:林中华、狄风荣。领唱:诸慧君、王军、马自忠、芦桥、杨忠英、张永泉。
演出大事记本剧于1977年参加建军五十周年、全军第四届文艺会演大会演出,获创作、演出奖。
评论撷萃成功的舞剧
舞剧成功地调动一切艺术手段,讴歌了杨开慧对毛主席深厚的感情。在霜天寒夜里,她“愿做红霞伴朝阳”,无限关怀和体贴毛主席,在白色恐怖中,她“踏泥泞”、“迎惊雷”,无限信赖毛主席,传播革命火种;在刑场就义时,她手捧红书寄思情,丹心向着井冈飞,无限忠于毛主席。所有这些场景,都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音乐以湖南民歌《浏阳河》贯穿始终,亲切动听,主题鲜明。第三场在浏阳河畔革命群众想念毛委员一段,乐曲奏起了《浏阳河》。第一次用琵琶,思盼、徐缓,但不悲怆;第二次用大提琴,深沉、浑厚,但不压抑;第三次用小提琴,明快、爽朗,充满信心,但不虚张。开慧一来,管乐齐奏,似齐声欢呼,人心大震。
唱词吸收民歌和古典诗词的一些手法,写得凝练、朴实。豪壮时,气冲霄汉;亲切时,情真意暖。音韵配搭、抒情叙事结合较好。
舞台美术大方、明快、干净,配合剧情,烘云托月。第五场“铁窗红心”,小小的窗口,映几支红梅,透出万里长空,揭示出杨开慧身在狱中、志在天外的广阔思想境界。当开慧与小岸英想望井冈山的毛委员时,思念冲破了监狱,天幕上豁然出现了毛委员战斗在井冈山的动人画面,从而看到了革命的曙光。(摘自全军第四届文艺会演大会《评论情况》第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