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5-06 09:00
[dominoes] 娱乐用具,用骨头、象牙、竹子或乌木制成,每副32张,上面刻有2—12的点子
清 吴敬梓 《儒林外史》第五一回:“这时船上水手倒也开铺去睡了,三个差人点起灯来打骨牌。”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回:“ 鸳鸯道:‘如今我说骨牌副儿,从老太太起,顺领下去,至 刘老老止。’”
清 梁章钜 《浪迹续谈·骨牌草》:“骨牌之戏,自 宋 有之,《宣和谱》以三牌为率,三牌凡六面,即骰子之变也。近时天九之戏,见于明 潘之恒 《续叶子谱》,云近丛睦好事家,变此牌为三十二叶,可执而行,则即今骨牌掽湖之滥觞也。”
叶圣陶 《多收了三五斗》:“有的沉溺在赌博里,希望骨牌骰子有灵,一场赢他十块八块。”
骨牌是一种游戏用具。常用于赌博。用木、骨或象牙制成。
牌类娱乐用具,亦用作赌具。每副三十二张,用骨头、象牙、竹子或乌木制成,上面刻着以不同方式排列的从两个到十二个点子。俗传始行于宋代。也称牙牌。
骨牌的得名是来自于它的制作材料,由于骨牌大多是用牛骨制成的故称骨牌。骨牌也有用象牙制成的,故亦称牙牌。骨牌最早产生的时间大约在中国北宋宣和年间,因此也被称作“宣和牌”。
骨牌是由骰子演变而来的,但骨牌的构成远较骰子复杂,例如两个“六点”拼成“天牌”,两个“幺 点”拼成“地牌”,一个“六点”和一个“五点”拼成“虎头”。因而骨牌的玩法也比骰子更为多变和有趣。在明清时期盛行的“推牌九”、“打天九”都是较吸引 人的游戏。麻将是骨牌中影响最广的一种游戏形式。
有人把“骨牌”和“牌九”、“天九”混淆起来,其实,骨牌是赌具的名称,而牌九和天九只是骨牌中最流行的玩法而已,其他的玩法还有接龙等。(接龙又名“剥皮赌”,是一种根据牌面点数轮流出牌的玩法,输赢很大,一个晚上足以使一个小富之家破产,经常有人连衣服都输掉后光着身子回家的,所以有此外号。)
一副骨牌只有32张,比起一百多张一副的麻将来简单得多,所以才能在旧中国的农村流行起来。有人对骨牌的牌面感到很难理解,其实只要一句话就可以说清楚:每张骨牌的牌面都是两个骰子的点数拼成的。不过马上带来下一个问题,一个骰子有六种点数,两个骰子点数的组合应该是21种,怎么一副骨牌倒有32张呢。
其实,一副骨牌里有11种牌面是成对的,共22只,再加上其余10种单张的牌面,正好32张。成对的牌有个专门的术语叫“文牌”,单张的则称为“武牌”。下面就来逐一介绍。
1、两个六点:称为天牌,一对天牌凑一块就叫“天牌对”;
2、两个一点:称为地牌;
3、两个四点:称为人牌;
4、一点和三点:称为和牌,或者鹅牌,;
5、两个五点:称为梅花,或者梅牌;
6、两个三点:称为长牌,或者长三;
7、两个二点:称为板凳;
8、六点和五点:称为虎头,或者斧头;
9、六点和四点:就叫四六啦,又叫红头十,因为牌面上总共十点,而骨牌上的四点和骰子上一样是红色的,骨牌里有很多牌都是这样命名的;
10、六点和一点:幺六,又名高脚七(牌面七点,六点形如两条长脚);
11、五点和一点:幺五,又名大头六;
1、五点和四点称为红九,三点和六点称为黑九,这两张牌凑一起叫杂九对;
2、五点和三点称为黑八,六点和二点称为平八(取牌面上二点和六点都是“平”的之意),合称杂八对;
3、五点和二点称为黑七,三点和四点称为红七,合称杂七对;
4、四点和一点称为红五,二点和三点称为黑五,合称杂五对;
5、最后两张名堂可就多了,二点和四点称为二四,又称大杂六,一点和二点称为幺鸡、丁三、丁鸡等等,又称小杂,两者合称大小杂。
宋徽宗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民间出现了一种名叫“骨牌”的游戏。这种骨牌游戏在宋高宗时传入宫中,随后迅速在全国盛行。当时的骨牌多由牙骨制成,所以骨牌又有“牙牌”之称,民间则称之为“牌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