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1-30 12:06
骨血管瘤是一种呈瘤样增生的血管组织,掺杂于骨小梁之间,不易将其单独分离。从组织学上分为海绵状血管瘤及毛细血管瘤,前者多见于脊柱和颅骨,后者多见于扁骨和长管状骨干骺部。临床表现为局部轻度不适或疼痛,重者可出现四肢、括约肌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骨血管瘤病因不清,可能是肿瘤样畸形或错构瘤所致,骨血管瘤是一种呈瘤样增生的血管组织,掺杂于骨小梁之间,不易将其单独分离,从组织学上分为海绵状血管瘤及毛细血管瘤,前者多见于脊柱和颅骨,后者多见于扁骨和长管骨干骺部。
患者通常疼痛感觉轻,全身情况良好。因骨血管瘤的部位不同,产生的症状和体征也不同。患者往往仅在局部有轻度不适或轻度疼痛,偶尔摄X线片才发现。重者可出现四肢、括约肌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神经脊髓受压的可能原因为:①肿瘤蔓延到硬膜外腔;②受累椎体膨大使椎管狭窄变形;③受累椎体发生骨折移位;④血管瘤出血而发生硬膜外血肿。
根据骨血管瘤所在部位不同,肿瘤内结构的X线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
1.垂直型
多见于脊柱。骨小梁广泛吸收,部分骨小梁增生和增厚,出现垂直交叉的粗糙骨小梁,形成栅栏状或大网眼状。椎体的外形及间隙可保持正常。
2.日光型
多见于颅骨。正面观,被骨血管瘤破坏的透光区可见自中央向四周放射的骨间隔,颇似日光放射,侧面观,阴影内的骨间隔方向与颅骨表面垂直。
3.泡沫型
长骨多见。肿瘤呈泡沫状囊肿样,多偏心性生长,受累骨骼局部梭形膨胀,周围骨皮质变薄,常无骨膜反应。
广泛的软组织血管瘤也可侵犯骨骼,呈压迫性骨缺损,外缘凹陷但光滑。软组织内可存在静脉石。
根据病史,特别是X线片所示的特点(椎体骨纹理增粗、垂直走行而呈栅栏状;部分骨纹理吸收形成网眼呈囊状;椎体稍膨大或有不同程度的压缩;椎间隙正常),一般诊断多不困难。
骨血管瘤无症状时可定期观察,不需治疗,血管组织可由纤维组织代替,血管自行愈合。有临床症状者方需作如下治疗。
1.放射治疗
骨血管瘤对放射疗法为中度敏感。适应证为:①不适应手术治疗者;②手术切除不彻底者,用放射治疗消除残余的肿瘤组织。放射疗法会损害脊髓血管的内皮细胞,发生血栓,导致放射性脊髓炎,在选择治疗时应慎重。骨血管瘤对射线中度敏感,而手术出血多,危险性大,可因出血不止而手术难以进行,故以放疗为主,特别是脊椎血管瘤应首选放疗,效果良好,照射剂量多小于脊髓耐受量40Gy/4周,为30Gy左右。脊椎血管瘤伴截瘫也首选放疗,无效时再手术减压,不要热衷手术,以免意外发生,单纯放疗有效率可达85.7%。
2.手术治疗
脊柱骨血管瘤侵犯脊髓引起截瘫时,若具备条件,可行椎体肿瘤切除脊髓前方减压,或行椎弓肿瘤切除脊髓后方减压,手术可解除肿瘤对脊髓的压迫,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若条件不具备或术者手术经验不足,主张先放疗,放疗无效者再手术切除。术前放疗可减少出血,有利于手术的进行。对脊柱病理性骨折脱位,引起椎管狭窄,骨性压迫脊髓引起截瘫者,应尽早手术减压,术后放疗。四肢骨血管瘤特别是引起病理性骨折或功能障碍者,尽可能切除肿瘤,骨折复位,大块植骨内固定。病变广泛者也可作肿瘤段切除,再修复缺损,重建功能。颅骨血管瘤以手术切除为宜,大剂量照射可能损伤脑组织。
3.血管栓塞治疗
国外应用比较多,通过选择性动脉造影,确定肿瘤的供血动脉,插入导管,从导管中注射栓塞剂,使血管发生栓塞,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使肿瘤缩小,以缓解症状或使手术时出血减少,有利于手术彻底切除。此手术技术要求较高,关键是选择动脉进行栓塞,否则,将有可能导致血管性脊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