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22 13:19
高山戏又称高山剧,是流传于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山区的地方戏曲剧种。演出场地以地方民间打麦场、农家园、庙会戏台、社火戏台为主。高山戏的唱腔和表演兼有秦剧和川剧的特点,适合表演各种人物性格和思想情感。
高山戏主要流传于甘肃陇南武都山区,已有700年左右历史。演出场地以民间打麦场、农家园、庙会戏台、社火戏台为主。村民自编自演形式,乐器以二胡、打击铜锣、拨儿、牛皮鼓、铰为主,兼有唢呐、三弦、琵琶等。高山戏属于地方民间小杂剧,是地方乡土文化艺术的一个独特种类,发源地为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鱼龙镇,为甘肃省独有的两大剧种之一。1959年以前,鱼龙、隆兴、龙凤等地人叫它“演故事”、“走过场”、“唱过板”等。1959年10月定名为“高山戏”,1965年见报后被陆续载入《辞海·艺术分册》、《中国戏曲文化》、《中国戏曲曲艺辞典》等书籍中。早期的内容以宋朝人物故事,乡村人景为主。农民生活气息浓郁。
高山戏以戏曲艺术而论,甘肃不仅是历史悠久的秦腔艺术的发源地之一,而且还有在陇东道情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陇剧,在临夏民歌“花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花儿”剧,更有在陇南高山地带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山戏。不久前在兰州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秦腔艺术节暨西北地方戏曲汇演期间,我们高兴地看到过去不大为人关注和熟悉的陇南高山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陇南米仓山系高山地带,有一种民歌,当地群众叫“哟嗬嗨”。大约从明朝末年开始,人们用它来演唱故事,这就是高山戏的起源,当地人叫“唱秧歌”或“演故事”。在其后四百多年的发展演变中,其唱腔和表演不断丰富。高山戏的音乐唱腔有“曲曲类”、“花花类”、“二簧类”、“十二将类”、“盏盏腔类”等十余类,曲调高亢挺拔,活泼明快,委婉悠扬。其舞蹈表演具有“跳”、“摇”、“扭”、“摆”的特点,男角表演以“跳”、“摇”为基本动作,粗犷豪放,女角表演重于“扭”和“摆”,质朴飒爽。因陇南接近陕西和四川,所以高山戏的唱腔和表演兼有秦剧和川剧的特点,适合表演各种人物性格和思想情感。
新中国成立后,高山戏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陇南地区五一秦腔剧团创作、排演了一大批高山戏剧目参加全省戏剧调演(汇演)活动,产生了较大影响。
特别是1975年创作、排演的现代高山戏《开锁记》参加了全国文艺调演,使陇南高山戏走向了全国。从此,高山戏被确定为我国360多个剧种之一。新时期以来,陇南地区五一秦腔剧团继续对高山戏进行探索和研究,先后创作和排演了现代戏《婆媳情》和历史剧《西峡颂》,使高山戏的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这次参加第二届中国秦腔艺术节暨西北地方戏曲汇演的三出戏,更标志着高山戏已走向成熟。
参加这次汇演的三出高山戏中,现代高山戏《县长吃面》反映刚参加过排污工程劳动的副县长谢绝海鲜大宴而来饭馆吃面,在一碗面中突现出自省、自勉、自励的公仆形象,真所谓“酒店观世事,杯中有乾坤。为官真公仆,方暖万民心。”现代高山戏《锦屏山下》反映外出打工的山里人王大川回家探亲,途中拾得现金却被人冒领。失主山村姑娘春燕闻知此情,痛不欲生,原来这是乡亲们为她凑的赎身钱。王大川深表同情解囊而去,而冒领此钱的却正是春燕的恋人唐云。最后春燕抛弃了唐云,随大川回乡。剧情在高尚与卑劣的反差中演进。新编古典高山戏《苏武归汉》通过赞扬苏武魂系汉室的高风亮节和胡女以死徇情的侠肝义胆,表现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望。这三出戏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对弘扬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团结,均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加这次汇演的三出高山戏不仅有高度的思想性,而且有相当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改编者对原作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戏剧情节集中,人物性格鲜明,结构严谨紧凑,唱词通俗朴实。作曲在不失高山戏原有风韵的基础上,适应表现剧情需要进行了较大幅度的革新创造,使唱腔曲调更加丰富多彩,优美动听,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导演为适应表现现代生活的需要,对原来高山戏的表演程式也进行了大胆革新。比如在《县长吃面》中,老板娘拿着手机边打边唱边扭摆,显得十分潇洒,很有现代气息。在《锦屏山下》中,舞蹈表演采取了意象转换的方式,歌舞队进入剧情伴唱伴舞,一会儿表示群山,一会儿表示花木,一会儿替代剧中有关人物,与男女主角对话或对唱,显得非常灵活,又能烘托气氛。三出戏的演员虽然都是青年新人,但表演都较洒脱利落,很具发展潜力。舞台美术设计无论是锦屏山下的山石、河流、花草、树木,还是北海边上的蓝天、白云、穹庐、毡墩,都很简洁优美,创造了典型环境。这一切都表明,高山戏发展到了今天已经走向成熟,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唱腔体系和表演程式,不仅能演历史剧,而且能演现代戏,不仅能演折子戏,而且能演大本戏。
剧目方面,高山戏的“剧目”是各地“戏模子”或传承或编写的一些故事。演出时“戏模子”先把这些故事给演员介绍出来,然后分配角色,农民演员们即按一定程式即兴表演。无本演戏的传承现象(指传统剧目)直到1979年,高山戏“戏模子”尹维新编写的大型古典高山戏《老换少》一书的出版而被打破。
表演上,高山戏的表演方式灵活自由,它可演传统戏、现代戏,又能演折子戏、大本戏。不同剧目中的相同情节安排相同的情景过场是传统高山戏表演的一个特点。语言、衬词与帮腔上,高山戏语言是地道的武都方言,生动活泼,幽默诙谐。高山戏的唱词格式比较固定。有七字两句式的对联体,有五字四句式的绝句体,有山歌体,律诗体等。大量衬词和灵活的帮腔形成了鲜明、浓郁的演唱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