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03 14:52
厦门高崎国际机场(Xiamen Gaoqi International Airport,IATA:XMN,ICAO:ZSAM),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翔云一路121号,为4E级民用国际机场,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区域性航空枢纽,为中国十二大干线机场之一。
原厦门高崎机场始建于民国30年(1941年)。
民国31年(1942年)12月5日起,厦门至台北的定期航班在该机场起降,同时也起降军用飞机。
抗日战争胜利后,机场由国民政府接收,改为民用机场,属民航局厦门办事处管理。
民国38年(1949年)2月,机场划归空军管理,由空军司令部在厦门成立第242供应分队专司其职。同年8月24日,最后1架飞机飞往台北后,机场关闭。
1950年,厦门市成立机场修建指挥部,由当时码头工人联合会组织两个机场建设大队共300多人,参加高崎机场的维修、扩建,1952年年底竣工。1955年重修1次。但未能启用而长期闲置。
1981年3月,为适应厦门特区经济建设的需要,福建省人民政府向国务院提出将原高崎机场扩建为国际机场的报告。经国家民航局机场设计研究所进行可行性研究后,国务院批准兴建高崎国际机场。
1982年1月10日,高崎国际机场正式动工兴建。一期工程历时18个月,完成跑道2150米、填海场道长280米、安全道、联络道、停机坪、各通讯导航台站、航管楼和其他附属建筑,同时建成部分供油、供水、道路、绿化等工程。
1982年1月27日,中国、科威特关于厦门高崎国际机场贷款协定在厦签字,使厦门高崎国际机场成为中国第一家完全利用国外贷款进行建设的机场。
1983年10月22日,厦门国际机场正式通航,T1航站楼启用,首辟厦门至上海航线。
1986年7月18日,厦门高崎国际机场正式被列为中国国际航班机场。
1987年4月,机场完成填海延伸550米后,跑道总长达2700米,飞行带总长达到2900米。
1988年10月22日,厦门高崎国际机场正式实行企业化经营,并下放给厦门市人民政府管理,是国内第一个下放地方政府经营的机场。同时,民航厦门航务管理站和民航厦门油料供应站成立。
1989年1月,机场扩建停机坪面积2万平方米;扩建3号候机楼国内厅建筑面积4300平方米,于1990年4月完工交付使用。12月开始实行国内国际旅客分流,并再度扩建,新增停机坪面积1万平方米,1991年8月启用。
1992年,经国家计委正式批准,厦门高崎国际机场投资20亿人民币进行二期扩建工程。
1992年7月20日,厦门高崎国际机场第二期扩建工程开工。
1995年1月1日,厦门国际航空港集团有限公司在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基础上组建。同年5月21日,厦门机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设立。
1996年11月8日 厦门机场T3航站楼启用,当时是中国大陆最大最先进的航站楼。同时,T1、T2航站楼停止使用。
2000年1月15日,厦门高崎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全长3400米、宽45米跑道正式投入使用。同年4月28日,厦门高崎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通过国家竣工验收。
2008年,机场启动了以新候机楼(4号候机楼)为标志性项目的三期改扩建工程,工程包括飞行区、空中交通管制系统、旅客航站区、货运区等四方面。
2007年底,机场引进山东航空进驻厦门设立基地公司,打破了厦门仅有一家基地航空的经营格局。
2008年前后,作为首批两岸直航的航点之一,机场开辟了内地城市到厦门与台湾对接的航班。
2011年3月28日,荷兰皇家航空执飞的厦门至阿姆斯特丹越洋客运航线正式开通,成为厦门机场首条洲际客运航线。
2014年12月28日,机场T4候机楼正式启用,与原有3号候机楼双楼运行,使得机场年旅客吞吐能力由原来的1500万人次上升至2700万人次。
2022年9月16日,由厦门高崎机场起飞的厦门航空MF8727航班首次降落在花湖机场,这也标志着鄂州、厦门双向直飞航线正式开通。
2023年1月2日上午10时12分,一架满载机台配件、汽车配件、电子产品等近100吨货品的B747-400F全货机,从厦门高崎国际机场起飞,将于19小时后抵达墨西哥,这标志着厦门至墨西哥货运航线正式开通,也是福建省首条直飞中南美洲包机航线。
2023年2月10日,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开通厦门—亚的斯亚贝巴—圣保罗全货运航线。
2023年7月以来,厦门机场陆续开通厦门至达拉斯、纽约、迈阿密、亚特兰大、安大略、巴黎、马尼拉、胡志明市等地共9条全货机航线,其中有7条于2024年开通。
2024年5月1日,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厦门北站城市候机厅正式启用。7月30日,中国厦门至马尔代夫马累客运航线正式开通。
2024年8月28日,厦门机场T3航站楼新增候机区正式启用。该区域约2600平方米,新增的22、23、25、26号四个登机口分列两侧,周边共布置旅客座位552个,其中有92个配备了多孔充电口,可供旅客免费使用。
截至2024年10月2日,高崎国际机场口岸出入境人员总量已突破300万人次,是2023年同期的1.5倍,超过2023年全年总量。
高崎国际机场修建工程是福建省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也是科威特阿拉伯经济发展基金会向中国政府提供的首批优惠贷款项目之一,是中国利用外资兴建的第一个机场。高崎国际机场选址厦门岛东北角海滨,距市区12公里,隔海与集美镇和同安县相望。机场按国际机场一级标准规划,按国际二级标准进行设计和建设,占地2平方公里。飞行区向东北海上延伸710米,总长2900米,跑道长2500米,两端安全道各为200米;跑道宽45米,两侧肩宽各4.5米。道面为厚30公分水泥混凝土结构,停机坪2.4万平方米,可起降波音747客机。
二期工程填海段430米,1983年10月25日开工,1985年12月25日完工。主体工程航站楼是两层(局部三层)现浇框架混凝土结构体的建筑,总面积6327平方米,设迎送大厅、国际和国内旅客候机厅及外航办公、联检、商务、行李等用房和会客室、餐厅。
机场飞行指挥中心航管楼位于航站楼西侧,由塔台楼和技术用房组成,建筑面积1027.6平方米。塔台楼12层,固定指挥塔台建在顶层,为正八边形。
航站区配套房包括办公楼、车库、油库、气象观察室等,总面积7607平方米。航站区内道路总长2661米,自大门口向右连接福厦公路,路长966米,向左至江头(老福厦线)4400米。卸油铁路专用线位于鹰厦线高崎东侧,铁路线长688.42米,线路等级为专用线Ⅲ级,由前进型蒸汽机车牵引。航站楼南向为一小广场,总面积17.51万平方米,包括已建成的停车场5076平方米。
1989年1月,机场扩建停机坪面积2万平方米;扩建3号候机楼国内厅建筑面积4300平方米,于1990年4月完工交付使用。12月开始实行国内国际旅客分流,并再度扩建,新增停机坪面积1万平方米,1991年8月启用。
1992到1996年,机场进行二期扩建,新的候机楼(3号)由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和加拿大B+H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工程主要项目有:跑道延长700米,增建1条3300米的平行滑行道及5条联络道,扩建站坪18.9万平方米,新建12.7万平方米的候机楼及供水、供电、排污、通讯导航等配套设施。科威特基金会贷款1800万美元用于厦门高崎国际机场二期扩建。1993年10月,2号候机楼竣工启用。1995年9月,3号候机楼封顶。
新候机楼的建筑方案由华东设计院及加拿大B.H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建筑高度40.7米,共4层:地下车库、旅客到达层、旅客出发层、商业层。主楼纵深108米,宽252米,候机楼内配备进口程控交换设备、离港控制系统、半路监控系统、综合保安系统、消防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卫星公共天线系统、楼宇自动收费管理系统、广播系统、无线电通讯系统和安检设备等14个弱电系统,还有19部手扶电梯、9部升降电梯、7条自动步道、1套有10个行李转盘的行李传送系统、60个值机柜台、41间卫生间,并配备残疾人卫生间和残疾人专用通道,在东西指廊还特设国际国内贵宾厅。
候机楼旅客出发层面积2.8万平方米,到达层面积2.9万平方米,出发层与到达层之间的商业面积1.6万平方米。7条自动步道总长度516米,地下停车库可停放600辆汽车。候机楼前方的园林广场由厦门大学建筑研究院设计,港厦艺苑装修工程公司承建,面积5.5万平方米,其中绿地占总面积的60%。
2006年,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开工,工程包括飞行区、空中交通管制系统、旅客航站区、货运区等四方面。新候机楼位于高崎机场东北端,总建筑面积为12万平方米,工程分期进行。先期工程建筑面积为7.2万平方米,年设计旅客吞吐能力1200万人次,投资近10亿元,采用主楼带指廊的布局形式,全部用于国内旅客进出港。
新候机楼(4号候机楼)延续了原有候机楼闽南特色的建筑风格,鸟瞰犹如“大鹏展翅”,在造型上采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双曲面”手法,兼具“飞檐”、“燕尾脊”等元素。新候机楼通过剪刀式的登机桥和到达夹层,实现出发与到达旅客分流。
厦门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包括新候机楼工程、航空港物流中心、站坪、滑行道及配套设施工程、3号候机楼园林广场地下停车场工程、停机坪改扩建工程等项目,总投资额41.7亿元,是厦门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打造空港枢纽中心地位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惠及海西的民生工程。
据2024年3月机场官网信息显示:厦门高崎国际机场运营境内外航线共有162条,其中国内136条(其中地区5条),国际26条;国际(地区)航线25条。其中5条地区航线、10条东南亚航线、4条东西亚航线、6条洲际航线;运营的航空公司有40家,其中,境内航空公司25家,境外航空公司15家。
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办理值机手续时间以各航空公司规定为准,其中,厦门航空于2015年7月26日起将厦门始发国际(地区)航班截止办理登机手续时间调整为起飞前45分钟。
此外,厦门高崎国际机场自建网上值机渠道每日13:00后办理次日航班的乘机手续,航班起飞前2小时停止办理。
3号候机楼(T3):厦门航空、中国南方航空、河北航空及所有的国际和地区(港、澳、台)航班
4号候机楼(T4):其他航空公司国内航班
2024年2月12日,单日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9万人次,达91773人次,创历史新高。
无行李托运的旅客可以通过厦门机场官网的值机系统,实现自助办理网上值机,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以打印登机牌或接收短信二维码的方式完成值机办理。机场网上值机使用条件为购买电子客票的成人旅客,暂不办理12岁以下儿童、2岁以下婴儿、孕妇、担架、轮椅等因行为、年龄和身体状况,在旅途中需要特殊照料并符合一定条件才能运输的旅客。
机场在4号候机楼国内出发厅8、10号门入口处,设有16台自助值机设备,为没有托运行李的旅客提供登机牌办理服务。
旅客可以在4号候机楼K16、K17值机柜台办理自助托运行李服务,旅客需办理完自助值机后方能办理自助托运行李。
自助登机口设置在4号候机楼68号登机口,旅客通过扫描登机牌上的二维码可以快速实现登机。
旅客若持有二代身份证、属于非特殊旅客、无托运行李且对座位没有特殊需求的,可以直接前往4号候机楼B/C/I/H/J通道直接办理过检登机手续。
为方便旅客从厦金航线往返海峡两岸,厦门航空港和厦门五通码头联合推出“海空联运”服务,从乘船到乘机紧密衔接。航空联运在码头的值机柜台,可以提供订票、售票服务,销售国内国际各大航空公司的机票,并可在机场行前取票。还可以办理乘机手续,在旅客下船,通过联检后,可直接在隔离厅的专用柜台内换取登机牌,并可以托运并安检行李,在到达层提供专用的穿梭巴士,将旅客直接送往机场,旅客到机场后就可以直接登机。
厦门高崎国际机场空铁联运服务是通过火车票售票点和厦门北站专线大巴实现旅客航空旅程和铁路旅程的对接。其中,T3到达厅旅游服务中心设火车票售票点,提供火车票销售服务;T3到达厅西侧、T4到达厅5号门对面可乘厦门空港快线到达厦门北站。
乘客可在T3到达厅西侧、T4到达厅5号门对面可选乘厦门空港快线开往晋江、漳州专线大巴。
厦门空港城市候机区位于晋江佰翔世纪酒店、漳州佰翔圆山酒店内,可为住店客人和周边的乘机旅客提供航班信息查询、客票销售、班车接送,及办理从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始发国内航班(春秋航空、转机、特殊旅客业务除外)的值机手续等服务。
2015年4月1日起,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口岸正式实施部分国家外国人72小时过境免办签证政策;2019年1月1日起,实施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等53个国家的外国人,持有效国际旅行证件和144小时内确定日期、座位前往第三国(地区)联程机票,可在厦门市行政区域内免签停留144小时。
2024年7月15日起,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对部分持有第三国签证的外籍人士实行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外籍人士从厦门境前往第三国(地区),可免办签证从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入境出境,在福建省范围内停留不超过144小时。
在厦门高崎国际机场适用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国家名单共54个:
奥地利、比利时、捷克、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冰岛、意大利、拉脱维亚、立陶宛、卢森堡、马耳他、荷兰、波兰、葡萄牙、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摩纳哥、俄罗斯、英国、爱尔兰、塞浦路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乌克兰、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波黑、黑山、北马其顿、阿尔巴尼亚、白俄罗斯、挪威、美国、加拿大、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智利、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新加坡、文莱、阿联酋、卡塔尔等。
厦门高崎国际机场空港快线乘车位置在T3候机楼空港快线候车室(国内到达层7号门西侧80米)以及T4候机楼空港快线候车处(国内到达层5号门对面) 。
厦门市出租车起步10元,3公里后每公里2元,超过8公里,每公里加收50%的返空费。
3号候机楼乘车位置:到达层7号自动门处出租车停靠点
4号候机楼乘车位置:到达层3号自动门处出租车停靠点
乘坐泉州、石狮、漳州等地区出租车的乘客, 可出3号候机楼国内到达厅后向西行约120米即到候机楼西停车场。
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在3号候机楼、4号候机楼共设有3处收费停车场,所有车型停放30分钟内均免费,具体收费标准见官网所示。
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历经三次改扩建,2014年高峰航班起落架次达到极限的32架次/小时,已处于严重饱和状态。受地形限制,厦门高崎机场已没有空间建设第二条跑道,其容量无法满足需求。
据《厦门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显示:“十三五”期间,厦门市将基本建成厦门新机场(厦门翔安国际机场),新机场航站楼总面积约89万平方米,四条跑道,设计年旅客吞吐能力7000万人次(目标年2045年)、货邮吞吐能力160万吨。其中近期规划建成两条远距跑道,航站楼面积55万平方米,年旅客吞吐能力4500万人次、货邮吞吐能力75万吨。
厦门高崎国际机场枢纽地位不断上升,已成为中国东南重要的区域性航空枢纽,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提升厦门对外客运服务水平,构建完善的多层次综合客运枢纽体系,增强交通运输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障能力,构建厦门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化两岸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