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思华

更新时间:2023-01-05 08:59

高思华,男,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岐黄学者。国家973计划中医药专项首席科学家,中央保健会诊专家。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决策咨询专家库入选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澳门特别行政区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首席专家、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糖尿病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五批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人物介绍

我国首届中医学专业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研究生毕业,先后师从著名中医学家张珍玉教授和方药中教授,先后留学日本和英国。曾任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主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副院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教司司长、科技司司长;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等职。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糖尿病研究中心主任。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内科临床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对中医理论体系尤其是阴阳五行学说的研究有独到见解,对糖尿病等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内科临床治疗研究亦有独到之处。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甲状腺病、内分泌失调、泌尿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月经病等内科、妇科疑难病症。多次应邀赴日本、泰国、韩国、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诊病和讲学。曾应邀为巴林王后和哈萨克斯坦总统等外国政要治病保健。

个人履历

1978年毕业于山东中医学院中医系,同年考取山东中医学院中医系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师承著名中医学家张珍玉教授。1981年毕业并获医学硕士学位。毕业后执教于山东中医学院中医系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1984年考取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从师于著名中医学家方药中教授,1988年初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从事硕士学位研究生的《黄帝内经》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和中医内科临床与研究工作。

1990年晋升为副研究员。

1991至1992年在日本东京国立癌中心医院内分泌内科留学研修。

1994年10月任研究生部副主任。

1995年晋升为研究员。

1997年10月任研究生部主任。

2000年10月至2001年9月在英国西敏斯特大学做访问学者。

2001年10月任中国中医研究院教育处处长兼研究生部主任。

2003年9月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副院长兼研究生部主任。

2005年4月调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教司司长。

2007年12月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

2013年1月,辞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职务,任北京中医药大学糖尿病研究中心主任,专职从事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

主要兼职

曾任

全国高等教育中西医结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

中国保健协会副会长

现任

全国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78)副主任委员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全国临床医学(中医学)、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顾问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药膳研究会副会长、慢病调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内科分会副会长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分会副会长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音乐疗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出版图书

学术成就

自1981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以来,一直致力于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与研究以及糖尿病的内科临床研究工作,对中医理论体系尤其是气化学说、阴阳五行学说及脏腑相关理论的研究有独到见解,对糖尿病的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治疗研究有独到之处。其学术成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诠释了阴阳五行学说的科学内涵

对阴阳五行学说的形成及其科学实质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阴阳五行学说形成于黄河中下游流域,是在总结黄河中下游流域的自然变化规律和自然界各种生物的生长变化与气候变化相互关联规律的基础上抽象形成的。是古人在观察揭示自然规律方面的巨大成就,体现了古人以天地、四时、万物一体的整体恒动的观点来认识自然界所有的事物,以自然变化规律来分析探讨具体事物的内部变化规律的基本思想方法。”的基本观点,并对阴阳五行学说形成的环境基础及其形成过程进行了有理有据的论证说明。这一创新认识还了阴阴五行学说这一东方哲学的本来面目,纠正了既往对这一古代自然观的错误认识,从而为中医学思维模式的科学性正了名。多次应邀在山东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台湾长庚医院等学术机构和国内的相关学术会议上发表演讲,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赞同。更因此受聘担任由高教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和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的主编,所提出的学术观点也被编入这两本教材中。

2、创立了立足肝脾肾辨证论治糖尿病的新理论和新方法

在总结多年的临床心得的基础上,依据中医学和西医学对糖尿病的病理生理认识,以中西医结合理论为指导,创新提出了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基础是“肝脾肾三脏同病”,治疗应根据肝脾肾三脏病变的主次先后及兼挟证的轻重缓急,分清主次,三脏同治的脏腑辨证的新理论,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对2型糖尿病的病机和辨证论治方面的理论认识。创新提出了2型糖尿病脏腑辨证的新模式,使该病的临床辨治有法可循,多年来,以此观点指导临床,创立了立足肝脾肾辨证防治糖尿病的糖尿病的系列方药、心理疏导、运动调养、音乐调养、饮食调养等的全方位的调养原则和方法,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并在此观点指导下,主持了国家自然基金课题《糖尿病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标准研究》、国家中医局课题《肝脾肾同治法辨证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不仅从实证的角度论证了此观点的科学性,更就其临床应用提出了示范。从而更新了中医学的糖尿病的理论认识并推动了临床疗效的提高。也探索了一条在中西医理论融汇贯通基础上的辨治疾病的新思路,为如何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中西医结合做出了示范。该研究成果也因而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获得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的突出贡献奖。

鉴于其在糖尿病防治领域的成就,近年来先后被选举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名誉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名誉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顾问等职。还被美国内分泌学会接纳为会员。

3、对运气学说的研究有独到见解

对运气学说的概念、科学内涵及其临床运用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研究,厘清了运气学说与五运六气计算模式之间的关系,指出了王冰、刘温舒、汪石山、张景岳等历代医学家对运气模式的谬解,还原了运气学说的本来面目,为运气学说正了本,清了源。并主持《中医气化学说及气象疾病预警系统研究》项目,就运气学说的临床运用进行示范性的研究。

先后发表了《运气学说的形成及基本内涵》、《如何随天地气化之理诊断疾病》、《如何随天地气化之理治疗疾病》、《顺应天地自然之理养生治病》等学术文章,在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工作期间,一直担任硕士研究生该门课程的主讲教授,并多次应邀在全国运气学说的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得到了同行专家的广泛赞誉。

4、诠释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科学内涵并提出其应用原则

作为973计划项目“肺与大肠相表里”脏腑相关理论的应用基础研究”的首席科学家,组织并带领多学科的研究团队,从文献研究、临床研究、基础实验等多角度对该理论的科学内涵、生物学基础、肺病及肠的病理机制、肺病治肠与肺肠同治的效应机制、肺和大肠治疗新思路等诸多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诠释和阐发。还原了“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本义, 澄清了既往的错误认识。部分论证了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生物学基础,丰富了该理论的科学内涵,阐明了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指导下的“肺病治肠”、“肺肠同治”治疗理念的科学内涵及运用原则,丰富和提升了该理论的临床应用价值。

5、为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做了大量工作

一直参与中医药相关标准的制定和评审工作。在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的标准化的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被国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聘为第二届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被国家标准化技术管理委员会聘为“全国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78)副主任委员”,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聘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被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修订中医药行业工作委员会聘为“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修订中医药行业专家委员会委员”。

6、仁心仁术,服务大众

从事临床工作40多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妇科的各类病症及疑难病症,尤其对糖尿病、甲状腺疾病、月经不调、内分泌失调、更年期综合症、心脑血管病、失眠、脾胃病、肾病、肿瘤等有独到的经验和很好的临床疗效。受到广大患者的一致赞誉。1994年就曾作为中国卫生部派出的7位中医临床专家之一赴泰国为泰国天华医院九十周年庆典举行义诊活动,得到了泰国方面的高度赞誉和媒体的热烈报道,并获赠“医术精湛”奖牌;多次应邀赴香港、澳门、新加坡、日本、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诊病和讲学,还曾应邀专程赴巴林为巴林王后治病;应邀为哈萨克斯坦总统治病保健。并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为国家第五批著名中医药专家经验传承指导老师。在2017年度公益评选中获得“荣耀医者”称号。

7、言传身教,教书育人

先后指导硕士研究生14名、博士研究生24名、博士后研究人员12名;带徒9名。并多次获得优秀毕业生指导老师奖、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和中华中医药学会“岐黄杯第二、三、五、七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优秀论文指导老师奖。

8、传播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科普

主编或参编《中国药汤谱》、《21堂养生课》、《中医临床辩证施膳》等养生科普著作,多次应邀进行中医药文化或中医养生讲座,尤其是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中华医药》栏目、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栏目、北京电视台《非常向上》和《养生堂》栏目的讲座更是获得广大受众的好评。被北京电视台卫视节目中心聘为“健康节目专家顾问团顾问”,被中华中医药学会评为“首席健康科普专家”。

9、科研及获奖

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完成国家973计划中医药专项《“肺与大肠相表里”脏腑相关理论的应用基础研究》1项

作为课题组长,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级课题10余项

作为主要参加者,参与完成国家级课题2项

先后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学成果奖10余项

其中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奖2项、省部级奖5项: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

省部级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

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获得发明专利5项

主要著作

主编

《中医内科辨病治疗学》

《中国药汤谱》

《老年人中医保健养生服务指南》

《糖尿病防治手册之中医生活地图》

《黄帝内经养五脏速查全书》

《黄帝内经养肝速查全书》

《黄帝内经养脾速查全书》

《黄帝内经养肺速查全书》

《黄帝内经养肾速查全书》

参编

《实用中医老年病学》 (副主编)

《辨病专方治疗学》 (副主编)

《中国药膳辨证治疗学》(副主编)

论文

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

所获荣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