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松

更新时间:2024-03-01 18:15

《高松》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写于奉郑亚之命代理昭平郡刺史时,故比在桂管充任幕僚时写得洒脱。首联以高松自况;颔联不着“松”字,然松的神韵由“客散”、“僧来”得到烘托;颈联大发感慨;尾联流露作者不为世用而无可奈何的感慨。诗作写得气势劲拔,别有意境。

作品原文

高松

高松出众木①,伴我向天涯②。

客散初晴后,僧来不语时。

有风传雅韵③,无雪试幽姿④。

上药终相待⑤,他年访伏龟⑥。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出:超出,出类拔萃的意思。

②向:面对。天涯:指极远的地方。作者当时居昭平,远离京城长安。

③雅韵:松涛声,指风吹松树时发出的清雅声音。

④幽姿:沉静的姿态。松树在霜雪中更显挺拔苍翠,昭平地处岭南,终年无雪,故说“无雪试幽姿”。

⑤上药:指延年益寿的药物。.

⑥伏龟:指茯苓,寄生于松树根部。形如龟鳖者被认为是上等补药,旧时传说这种伏龟是由百千年松树之精变化而成的。

白话译文

我来到桂林的时候,高松和我做伴。

客人在天开始晴的时候走了,我和来访的高僧坐在松树下,相对无言。

感受松涛阵阵,可惜有风无雪,不能看到松树斗霜傲雪的挺拔姿态。

高松终将生成上药伏龟,到那个时候人们就会来访问它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当作于宣宗大中二年(848年)正月,李商隐奉郑亚之命摄守昭平郡(令广西平乐县)时。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这首诗起句挺拔,诗人以高松自喻。高松凌越众木,其物性久为世人关注。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故“伴我”的实质是以物性自喻诗人的品格。颔联不着“松”字,然松的神韵由“客散”、“僧来”得到烘托。颈联大发感慨,“无雪试幽姿”,对于松之高洁以雪陪衬来说,不能不是一种遗憾。末联两句用画龙点睛之笔,即流露作者不为世用而无可奈何的感慨。伏龟与高松相伴,诗人以“上药”自许,坚信有朝一日会为世所重。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充满了自信。

这首诗写于奉郑亚之命代理昭平郡刺史时,故比在桂管充任幕僚时写得洒脱。作者以高松自况,谓其具有凌越“众木”、幽雅不凡、卓然特立的标格和神韵,然而却徒有长才,而被弃置天涯。诗作写得气势劲拔,别有意境。

名家点评

原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徐振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吴春荣《松竹梅诗词选读》:“诗的第五、六两句,以“无雪”对“有风”,“试幽姿”对“传雅韵”,工整流畅,不仅描绘了高松的形象,也写出了作者与高僧幽雅的情趣。”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3~858年),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文宗开成二年(837年)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孺、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诗多用忧郁感伤调子,慨叹个人的沦落和世运的衰微。最为人称颂的是一些缠绵悱恻的爱情诗。有《李义山集》。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