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椅村

更新时间:2023-04-01 22:14

高椅村,古名渡轮田、高锡,因其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地形宛如一把太师椅而得名,是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高椅乡下辖行政村,中国传统村落,位于会同县东北部,地处高椅古乡境内的巫水河畔,村域面积1.83平方千米。

村落历史

高椅村最初为南蛮所建。高椅村村民祖上是由江西的汉人迁徙而来,定居后与周边的苗、侗、畬等族少数民族通婚,文化习俗渐趋融合。

西汉时期,高椅村属武陵郡。

在唐宋之前,高椅村为古渡,名为“渡轮田”,唐属巫州郡。

元至大四年(1311年),威远侯杨再思的五世子孙杨盛隆、杨盛榜落居高椅村。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前后,杨盛隆的后裔在北墙山脚下兴业建房,逐步发展成为“老屋街”。明正统二年(1437年),一甲乡绅集资在老屋街村落北侧的出村道口上兴建了“一甲凉亭”。明正德元年(1506年)至清乾隆年间,杨盛榜的后裔又向村东、村北方向发展,形成“坎脚”和“大屋巷”两个建筑群落。

清乾隆年间扩建五通庙,将其修建成为一座规模较大的神庙建筑,专供村民祭祀礼拜。清嘉庆元年(1796年),杨盛隆的后裔在下寨修建了“下寨家祠”。清嘉庆年间,老屋街贡生杨盛之家塾三子,创办学馆。后三子杨跃楚拔贡,弃官还乡,继承父,开设学堂,题名“清白堂”,保存至今。据《绅衿录》统计表全村先后出举人3名、进士2名、贡生9名,其它廪膳生秀才、干总等共计293名。清同治年间,由大屋街富户方绅集资兴建了“醉月楼”,作为文人学士聚会及娱乐消遣场所。清中晚期,随着人口的繁衍,高椅村逐步形成“田段”和“上、下寨”两个建筑群落,此时为高椅古村的鼎盛时期。清道光二十三年(1842年),杨廷茂的后裔在“五通庙”北侧修建了“十甲祠堂”。清宣统元年(1909年),醉月楼被改办成女子学馆。

高椅村解放前属三江乡。

1958年10月,高椅村并入若水人民公社。

1961年3月,调整人民公社规模,从若水人民公社析出成立翁桃人民公社。同年5月,因社驻地在高椅团,改为高椅人民公社。

1984年实行政社分开,高椅村并入高椅乡。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高椅村位于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高椅乡,位于会同县县城东北48千米处,地处高椅古乡境内的巫水河畔,村域面积1.8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高椅村地势平坦且土地肥沃,周边多小丘冈,三面环山,山脉走向从西向北再绕向东,有众多山冈相连,依次为三洲坳、上下鸠坡、接龙坳、分水坳、栈顶上、少鸠、背后山、大鸠、大界头、王山通和岩头山。三洲坳在巫水上游,岩山头在巫水下游。

水文

高椅村在巫水河中游,河流宽约100米,是会同县五溪最东部的大河,是东部纵贯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巫水河上游落差大,河道曲折。

生物资源

高椅村有山林面积21060亩,盛产杉木、楠木、马尾松、楠竹等,周围山上有野猪、狼、狗熊、野兔等野生动物。

村落特色

选址理念

高椅村落选址遵循风水地理书的“子癸来龙去亥宫,子孙发达用无穷”这个论断,同时,体用交媾的村前巫水符合“水之来者曰天门,水之去者曰地门,天门宜开,地门宜闭”的风水说法。

空间布局

高椅的村落格局表现为梅花状格局,数百栋窨子屋不疏不密,自然丛簇成五团,建成五个自然群落。组团是依据来龙去脉,以“五通庙”为中心点聚合,建成五个自然群落,也就是五瓣梅花。西部俗称“老屋巷”,主要为明早期建筑;北部俗称“坎脚”,主要为明晚期建筑;东部俗称“大屋巷”,主要为清前期建筑;南部俗称“田段”、“上下寨”,主要为清中晚期建筑。五通庙是花蒂,大塘是梅花之蕊,五个自然群落是五瓣梅花。

高椅村团中的道路均顺着龙式建路,若横断龙路则是斩龙路。大塘是五龙聚首处,就以大塘作为网顶,建成网状形四条主线。第一条路是从大塘进田段再过下寨、明家;第二条是大塘进一甲过张家;第三条路是大塘进十甲包括大屋、宽脚、山脚;第四条是从大塘进塘头到黄家。四条主路形成后,再开一些小横路,以网状而言,小横路则是网络;以龙脉而言,小横路则是龙的粼纹。

村内道路与大塘构建五龙戏珠、五龙归位。而因此五龙将高椅的前后左右团团抱住,右方有长安寨护围,形成所谓太师椅(龙虎椅)格局。

建村智慧

高椅村村中巷道交错复杂,小路众多,没有村中人带路很难走出去,起到了防盗、防匪的作用。红黑鱼池既有收集生活用水和雨水的作用,又有利于通风、采光、消防,还方便人们休闲歇凉,一举多得。房屋四面建封火墙不但居住冬暖夏凉,还可以防火防盗。

村内有防盗监听缸一处,平时盖上木板,并有一碗橱遮掩,不易被人发现,需用时取掉木盖板,可监听到五十米外的脚步声。据考证,该装置为中国国内最早的监听装置。

经济社会

人口

2017年,高椅村共有590余户2200多人。

据2020年6月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官网显示,高椅村以侗族为主,有户籍人口2432人,常住人口2247人。

经济

高椅村主要产业为旅游业、农业、养殖业、种植业。

2017年,高椅古村游客量为25万余人次,旅游收入30万余元,村集体总收入150万元。

据2020年6月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官网显示,高椅村村集体年收入3025.92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3020元。

主要景点

醉月楼

醉月楼始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原主人为杨宏煌。

清朝同治年间改建后,专门作为文人学士集会,吟诗咏月,饮酒对歌的场所,故名为“醉月楼”。偶尔来了外地游学先生,则迎上此楼,并请村团文士陪宴,共谈诗礼。

清宣统元年(1909年),此楼改为女子学馆,专供当地富豪女子求学所用,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才停办。

月光楼

月光楼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现保存建筑为旁楼。主院叫月光大楼,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因失火而毁灭,门前池塘称“月光塘”,左边的山称“仙牛望月”,后面的山称“三星伴月”。民国初年,原房主人打破世俗偏见,接受西方思想,将住宅外围进行装修,改建成“中西合璧”的式样。

一甲凉亭

一甲凉亭始建于明正统二年(1437年)。据考察论证,该亭属官式凉亭,是江南诸省仅存的一座每间长2.2米,通长6.8米。中间通道宽2.8米,两侧穿梭上搁一厚实的整块木枋;三架梁正中安座斗,托扶脊木和正脊。其建筑手法完全依照官式则例施工,十分工整。

原来此亭中悬挂有“世德”“桂阁风高”等六块匾额,均是一甲有名望的贤达们所赠。

红、黑鱼池

红、黑鱼池开凿形成于清嘉庆年末。左塘用来喂养红鲤鱼等观赏鱼,故名红鱼池。右塘用来喂养鲫鱼、青鱼等实用鱼,故名黑鱼池。两塘曾碧荷涟涟,与周围古宅相映成辉,不但可供人纳凉、观赏、消遣,而且还可提供就近消防用水。两池塘还与村内的排水系统相通,是村落排水系统的一个蓄水中转站。

历史文化

传统民俗

侗族人民在欢度春节时,有许多独特的传统风俗。如大年初一,给果树“拜年”。年初一凌晨,头遍鸡叫,抢“头担水”活动。每逢春节侗家农户要在堂屋门前竖一根约十米高的竹竿,顶上悬挂着一盏明亮的油灯。侗家信奉“开门见柴”,大年正月开财门。除夕之夜,侗家,年庚饭席上吃长条菜。从大年初一到元宵,侗赛各地都有舞龙灯的传统习俗。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高椅杨姓人家的黑饭节。这天侗族姑娘相约上山,采摘树叶,洗干净后把它舂烂,放进盆子里浸泡除深蓝色的水,过滤去渣,把白米放入水中浸泡,再倒入锅内煮熟,变成了黑米饭。然后备办酒肉,将出嫁的姑娘接回来,全家人围坐在餐桌上,共进黑米饭。

农历七月初七(七月十五)是高椅村寨传统的“放生节”。高椅的“放生节”,据传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风水师要在新房基上做法事,以保护现场所有工匠的平安。通常主人应在新房基中堂位置摆好香案,供上鲁班先师的牌位,猪头、猪脚、糖果、香纸、香米等供品,点上香蜡,放好红包,斟满一个个酒盅。大木工师傅按照选好的时辰,开始祭祀“鲁班师”及排线仪式。祭祀时要杀一只雄鸡,绕新房基一圈,把鸡血洒在四周及房子的各个角落。

高椅村每年的农历九月二十八日为祭祀五通神的日子,要巡游五通神,跑遍全村大街小巷,只有五通神游到才能保一年平安。接着要酬神演戏。

艺文作品

清代文人在一甲凉亭写有《古亭对弈(七绝)》:“巷口招凉有古亭,坐中多半属残龄。偶谈千古矜奇事,抛过棋盘侧耳听。”以及《古亭》:“不作长亭构短亭,乘凉多半属颓龄;好将忠孝谈遗迹,嘱咐儿曹仔细听。”。

文物古迹

下寨家祠建于清光绪年间,占地面积395平方米,为杨氏族人所建。

清白堂是一座单进三开间两层楼的窨子屋,建于清代中期,原为住宅,后人在此办文学馆。因为恪守祖训,以东汉时期“清廉史”杨震为榜样,“清清白白做人,清清白白做官”,所以宅子起名“清白堂”。

古村第一缸位于一甲凉亭东侧,长115厘米,宽58厘米,高68厘米,建于清乾隆年间,石板用优质青石板雕成,正面上部雕有一条藤原家务的巨龙,下部为鲤鱼跳跃和波涛汹涌的大海,边框图案为“暗八仙”,两侧分别雕刻着“野鹿含花”、“喜鹊闹梅”。

非遗项目

高椅傩戏,是侗族世世代代身传口授流传下来的最古老的神秘的民族民间原始艺术。冬秋季节,若到高椅山村,偶尔能看到侗族的戏班子头戴木雕脸壳,身着戏装,连跳带唱地表演,这就是被戏剧界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的傩堂戏。

傩戏演出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演出场地一般是在主人家的堂屋进行,人多时也可在屋外场坪演出,不用布景,更不需要幕布,保持了中国民间小场地演出“百戏”的特点。湘西南一带以杨公为河神构成了独有的巫傩体系,山民“凡酬愿,巫神戴假面歌舞”是最早对于傩戏“杠菩萨”的文字记载。这里的山民将一切神袛统称为“菩萨”,“杠菩萨”和“搬演菩萨”,也有称其为“降菩萨”的,取菩萨降临傩坛之意,会同高椅古村世代游行的杠菩萨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地。现有的主要傩戏剧目有《傩娘探亲》《郎君杀猪》《杠杨公》《杠梅香》等。2006年,会同高椅傩戏被列为湖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村内剪纸以黄杏为代表。其作品以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福禄寿喜等丰富的民俗文化为创作题材,寓意深刻、生动有趣。

2006年5月20日,剪纸经国务院批准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特色美食

火塘腊肉

火塘腊肉是侗家人的传统美食,最具有侗家人的风格。到了腊月,侗家人都要杀猪过年,一时吃不了那么多,于是把肉切成长条,用酒、盐、姜和五香粉作料,腌上大约五、六天,然后取出挂在通风的地方晾晒,待水气晾干,就悬挂在火塘上面的坑梁上,利用火塘上升的火烟自然去熏。由于火烟熏的过程缓慢而充分,加之烧的树篼块或茶壳子,不少豆油特殊的木香、油茶香味,熏一两个月后,肉就熏黑、熏熟,油腻铁硬。

糍粑

糍粑是侗家人的特色美食,制作糍粑非常讲究,通常做成大小两种。小者如饭碗大,名曰“糍粑仔”,大者如萝口大,名曰“糍粑娘”。做糍粑,吃糍粑,送糍粑还和这里的民风习俗联系在一起,代表一种礼宾司仪,含特殊含义。

荣誉称号

旅游信息

交通

从长沙开车走邵怀高速到怀化后,再坐汽车到会同高椅。还可坐火车到怀化,转汽车到高椅。高椅古村主要的对外交通依靠会同—高椅的县道高鲁公路。

导览

高椅村旅游观光线路主要为“主出入口—杨国大根雕艺术体验馆—中门迎贵客—红黑鱼池、古村钱庄—太极八卦图—关西门第—醉月楼—古巷画廊—入木三分—圆角建筑—卷棚建筑—蒋太君墓—杨国大根雕艺术体验馆—天下第一缸—关西世家—五通庙、古戏台—月光楼—清白堂—甲凉亭—剪纸艺术博物馆—古村第一宅—防盗监听缸—下寨家祠—白索汛守府—艺苑先声—五通庙—十甲凉亭—大塘—主出入口”。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