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6-26 09:29
高湖村为一地名,隶属于福建省晋江市英林镇,北连龙湖镇、东北连深沪湾、东南临围头澳、隔海相望金门岛、西南连东石镇高湖位于英林镇东南部,西距英林镇区2公里。高湖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南部为全村地势最低点,东北西部地区地势高于中部地区,全村地形近似盆地地形,四面入村都得上坡,近村才能看到村庄,旧村临水而建。境内以平原为主,无山峰、丘林。下辖有高湖、斗林两个自然村。政府驻地英林英龙路南路。
因地处虺湖尾端窄长延伸部分,又因高氏最先居于此,故名“高湖”。
明、清属十四都。民国33年(公元1944年)属英林镇高山保。建国后,1956年属金井区英林镇,1959年属金井公社玉山大队,1961年属英林公社高湖大队,1984年改英林镇高湖村委会。
区域面积1.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5平方公里。辖高湖、斗林两个自然村,下有11个小组。截止2008年,全村人口2479人,668户,外来务工人员约6000人,旅居海外侨亲800多人。是邻近典型重视教育的村落,有博士,硕士、研究、留学、本科,年轻的企业经营精英。
位于村北部的英林镇九三路(原草马公路)是高湖的主要对外交通线,九三路是英林镇域北部的交通性干道,规划道路红线38米。高湖段路宽8米,全村水泥路。此外,高湖村村公路桑柄路、草湖路连接省道306线、高港路连接县道322、沿海大通道、高玉路、小学路,九三路连接福厦的快速通道、高速公路等对外交通网络。
先后获得:市三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处、省级园林式村,泉州市农业农村先进单位,泉州市宽裕型文明村,福建省第八届文明村,泉州市第八届文明村等殊荣。高湖社区民风淳朴善良、勤劳好客,全区98%的居民为洪氏子孙,邻里关系和睦,一脉相承和传统习俗成为“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
年平均气温在20-21℃之间,降水量为平均911.7-1231.0毫米,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夏长无酷暑,冬短无严寒.受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影响,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向。外来务工人员近万人,有线电视入户率99%,迁建标准达标小学、幼儿园、医疗站、广播站,多功能文体活动中心。
洪氏宗祠、天寿寺(市三级文物保护单位)、通和宫、朝阳殿、中厅、城隍庙、五照七、武辉宫、武英殿、南、北土公地庙。
1、澄碧庵建于明熹宗天启四年(一六二四年),系歇山顶三楹三进庵堂,供奉南海普陀山观世音菩萨。当时晋江知县张鲁得为之题写庵名,香火盛极一时,“凡贾客羽士平民村夫过此无不瞻仰赞叹”,且经常有“佛道来庵设教”。庵堂不断增修扩建。崇祯十四年(一六四一年)又增建东护屋并油漆庵堂。当时庵中主持玄祥法师“深研佛理,又精拳艺,与少林僧、俗弟子深相契......暗助郑国姓军饷,而后又襄助乡勇从国姓东渡复台。”至顺治十八年(一六六一年)辛丑迁界被焚。澄碧庵被毁一百六十三年,即清道光四年(一八二四年),乡人又“鸠资重新简构之”。“为避前嫌”,故易名“金湖观音堂”。道光十九年(一八三九年),晋江知县保秦题写“福田法雨”匾额以赠。后又废。
2、从观音堂始建之年起,历一百六十一年即一九八五年,由香港影协主席、高湖乡贤洪祖星先生首倡兴建天寿禅寺。它以独特的地理形势和人文景观而蜚声海内外。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及社会知名人士前来观瞻祷拜者不可胜计。台湾同胞更为笃信,曾特地来寺雕塑佛祖金身分炉台湾供奉。台湾著名诗人施良英、庒幼岳、黄锭明、陈兆康、蔡秋金、蒋梦龙、林正三等均赞之以诗。
3、天寿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从“澄碧庵”、“金湖堂”到“天寿禅寺”这部记载着高湖四百年佛文化的兴衰史,印证了诗中所揭示的历史发展规律。
天寿寺碑记 (洪源修撰)
寺枕罗裳而面南海,左右二水盈盈汇于杨江,倚翠屏,环玉带,临碧波。加以惠日低回,竹影婆娑;法云凝盖,昙花献瑞。朗月与贝叶齐辉;潮声同梵声共韵。锺大地之灵秀,臻蓬莱之胜境也。寺址建前,夜灿红光,数里之遥,历历可睹。久欲于此建寺而力不从心,蹉跎六十余载!迨至一九八五年,高湖贤哲——香港狄龙国际电影公司总裁洪祖星先生偕夫人吴丽碧女士及其胞弟洪炳坤先生为遵亲志、遂乡愿,献捐巨款首倡建寺,并亲履各地宣扬宗旨,于是旅港乡贤洪源宝先生暨台湾、香港、泰国、菲律滨等地诚信之士皆踊跃捐资。乡人亦各尽其力,集腋成裘,於是年仲春开工奠基。营建中尤赖诸乡贤不辞辛劳尽心筹划,兢兢业业鼎力赞襄,是以士988年秋月寺成。噫,联谊乡情,贬恶扬善,传播中华文化,架设友谊桥梁,祖星先生真有心人也!千年古刹从今始,故取名天寿。
天寿寺建委会 立
一九八八年戊辰盂冬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