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田保马

更新时间:2021-11-14 10:07

日本社会学家、经济学家。1883年12月27日生于佐贺县。1910年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文科大学哲学科,后师从米田庄太郎研究社会学。1933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转入研究民族学、经济学。主要著作有:《社会学原理》(1919)、《社会学概论》(1923)、《阶级及第三史观》(1925)等。

生平

高田保马(1883-1972)日本社会学家,文学博士,经济学博士,京都大学名誉教授,大阪大学教授。生于佐贺县,1910年京都大学哲学系毕业,后研究经济学,1914年任京都帝国大学讲师,讲授经济学,1919年任广岛高等师范学校教授,1921年任东京商科大学教授,讲授社会学,经济学。同年获得文学博士学位。1924年因病由东京商大退职。翌年任九州帝国大学教授,1929年兼任京都帝国大学教授,1938年任京都帝国大学法学院院长,1939年辞去院长职务,1944年退职。在这期间,在社会学方面,提倡特殊科学的社会学,在1919年所著的《社会学原理》中,树立了社会学的一大体系,以结合作为社会学的本质。并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史观的考察。在1924年所著的《阶级及第三史观》中,树立了以结合为中心的人口论史观。他对经济学也有精辟的研究,作为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共同观点,他主张势力说。

1940年任日本诸学振兴会常务委员,1941年任日本出版文化协会理事,1943年民族研究会成立时,任该所第一任所长。1945年该所解散,因而退职。同年任京都大学名誉教授,1951年任大阪大学教授,讲授经济学。1953年任该大学法经学院院长。1954年与森嶋通夫创设大阪大学社会经济研究所,成为日本近代经济学的主要研究中心。

理论

高田保马在《社会学原理》一书中,吸收了格奥尔格·齐美尔、 L.von维泽、阿尔弗雷德·菲尔坎特和弗兰克林·亨利·吉丁斯等人的观点,把社会学看作特殊的科学,批判了综合社会学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综合科学的观点,强调社会学是“社会科学界的一介平民”。他从社会结合的观点出发,将狭义的社会本质定义为“有情者的结合”、“期待的共存”、“非限定性接触的意识”,并在《社会学概论》中论述了他的社会学理论体系。他将社会形态分为整体社会与部分社会,又将后者分为以血缘和地缘为结合纽带的基础社会和以相似性、共同利益为结合纽带的派生社会。他指出,在社会内部,“权势欲”促使社会发生简单分化,产生了分工与阶级;隔离与争斗诱发了复合分化。分化带来了社会解体,但社会意识与社会组织的统制作用阻止了这种解体的发生,使社会最终走向整合。他提出了“结合定量法则”,认为在以国家为范围的一定社会内部,社会结合力是一定的,各个社会成员的结社倾向和整体社会的整合也是一定量的,随着人口的增加、社会的分化和离散的加剧,结合纽带的强度将趋于弱化,结合程度愈来愈低。在运用“结合定量法则”分析社会变动时,高田否定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只存在一般的发展方向,这就是中层基础社会衰退,大社会愈来愈大,小社会愈来愈小。按照他的“基础社会衰耗法则”,遵循分散、错综、利益社会化和理性化诸法则而发展的派生社会将逐步吸收基础社会的功能,从文化角度看,其结果将是自由的增大和个性形成这两大趋向。高田保马接受了埃米尔·杜尔凯姆的社会形态学和齐美尔的一般社会学构想,在《阶级及第三史观》中提出了与K.马克思的阶级史观以及唯心史观都不相同的、将人口增长视为社会变动根源的第三史观──人口史观(又称社会学史观)。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