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1-16 14:35
高碳排放是指是一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碳排放量的快速上升。
发达国家的碳排放主要存在于消费领域,而发展中国家则主要集中于生产环节。具体而言,发达国家里企业与居民的碳排放量之比是3∶7,即30%的碳是企业排放的,而70%的碳是居民排放的。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情况相反,即70%的碳是企业排放的,30%的碳是居民排放的。
火电、冶金、石化、交通、建筑、化工等产业能耗高、污染重,被一些学者称为高碳产业。这些产业碳排放强度大,减排的空间也很大。
我国经济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因此是一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导致了我国近年来碳排放量的快速上升。
我国工业结构中重工业特征比较明显。2008年,中国的GDP总额只占世界的3.3%,却生产了全世界35%的钢材,50%的水泥。28%的铝,消耗了世界接近一半的煤炭,二分之一的水泥。我国的钢铁工业排放的CO2超过中国所有家庭的排放总和:化工行业使用的能源超过中国道路上所有汽车消耗的能源:炼铝行业使用的电量超过所有商业用电量。我国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快速发展依赖于大量能源和资源的投入,这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工业模式导致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也导致我国的CO2排放量快速上升,并使我国迅速成为CO2排放大国。
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费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2002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10.58亿吨油当量,到2008年增长到20亿吨油当量。6年间几乎翻了一番。2008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增长1.5%,而我国的增幅为7.5%,相当于世界增幅的5倍。从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看,煤炭消费所占比重过高。2008年世界一次性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占比为29.2%,发达国家煤炭消费比例大多不到2%,而我国的煤炭所占比重高达70.2%。从1990年以来,我国的煤炭消费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一直维持在70%左右,而低碳能源核电的比重则2000年以来才有所增加,可再生能源水电的比重也不太高。这些导致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高碳”,特征非常明显,致使我国的CO2排放量增幅过快。
首先是加大高碳产业技术攻关的力度,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化”,加大产业调整的力度。要通过产业政策调整,鼓励高碳产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以技术进步带动整个产业升级;鼓励企业引进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增强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还要通过完善相关政策,强制淘汰高碳产业的落后产能。
其次是制定和完善低碳技术的相关政策,加快新兴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发展。尤其是通过政策来加快和促进太阳能、风能、核电、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产业等新兴低碳产业的技术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