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23 11:01
建文四年(1402年),瓦剌发生内乱,坤帖木儿被杀,原脱古思帖木儿旧部阿鲁台等人乘机与瓦剌决裂,拥立窝阔台庶子合丹后裔鬼力赤为大汗,同时组成了以马儿哈咱为太师右丞相,也孙台为太傅左丞相,阿鲁台为太保、枢密院知院的汗廷内阁。汗廷大帐最初设在甘肃边外、河西一带。鬼力赤的祖上合丹是窝阔台庶子。在窝阔台家族地位较低。在蒙古大汗之位由窝阔台系转入拖雷系的斗争中,合丹投向蒙哥。元代合丹后裔被封为陇王,被视为窝阔台家族的代表,素来与忽必烈元裔关系比较融洽,鬼力赤即位后,自然成为蒙古正统的代表。
哈密地区历来是窝阔台后王势力范围。但是明朝为了笼络西北蒙古诸王,曾册封哈密王安克帖木儿为“忠顺王”。1405年,鬼力赤为了重新控制哈密地区,毒杀了哈密王安克帖木儿,因此也引起了与东察合台汗国的摩擦。长期居住在哈密北山、亦集乃一代的游牧部落是蒙古乜克力部,他们以前曾经是窝阔台家族的属民,被蒙古人称为委兀慎。鬼力赤控制了哈密后,积极主张与明朝建立友好关系,曾在哈密地区设立马市与明朝进行互市贸易。
这时,蒙古分裂为明朝称为“鞑靼”和“瓦剌”的两大政治集团。瓦剌是以阿里不哥属民后裔为主的西部卫拉特蒙古,居住在科布多河、额尔齐斯河流域、准噶尔盆地一带。鞑靼是以忽必烈系北元大汗直属部众以及东道诸王后裔部众为核心的蒙古人,居住在蒙古高原东部的鄂嫩河、克鲁伦河、贝加尔湖、呼伦贝尔一带。这两大政治集团为争夺蒙古高原霸权长期斗争,使蒙古社会陷入混乱。
北元内部混乱,是明朝企图剿灭北元的最好时机。但明成祖朱棣虽然以武力夺得皇位,但人心未附,帝位尚不巩固,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平息宫廷内部斗争,巩固已取得的政权。而且,经过四年的“靖难之役”夺取皇位的战争,明朝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口大量死亡,田地荒芜,人民困苦。朱棣针对这种现实情况便采取了怀柔政策,主动派使臣到北元,与之通好。另一方面,安抚已经归顺明朝的蒙古旧部,并且随时提防蒙古的入侵,对北方的蒙古政权采取了两手策略。
1403年,明成祖朱棣做了如下几件事:首先,朱棣以祝贺鬼力赤即大汗位为名送信,信上说:“比闻北地推奉可汗正位,特差朵儿只、恍然等赉织金文绮四端往致朕意。今天下大定,薄海内外,皆来朝贡,可汗能遣使往来通好,同为一家,使边域万里,烽堠无警,彼此熙然,共享太平之福,岂不美哉?”同时朱棣又给汗廷重臣马儿哈咱、也孙台、阿鲁台致信表示:“以遣使往来意”。此时鬼力赤及阿鲁台正率部与瓦剌部马哈木激战,无暇顾及此事。另外,为酬谢兀良哈三卫出兵参加“靖难之役”,帮他取得皇帝位的功绩,部分履行了当初诺言,但并未完全兑现。对北元归顺的官员,以不懂汉语为借口,“虽委以政,故只令食禄,遇有紧急事则用以征伐”,即让他们只拿俸禄,不让参政,等到战事发生便让他们去为明朝流血卖命。对于北元赤斤万户,元故丞相苦术之子塔力尼率所部五百多人归顺了明朝,明帝朱棣在甘肃编外设置赤斤卫,以塔尼力为千户,赐给印诰等物。明朝陆续在北元邻近的边境地区设置的卫所有赤斤卫、沙州卫、哈密卫、安定卫、阿瑞卫、曲先卫、罕东卫、坚河卫、密阵卫、卜剌罕卫、苏温河卫、斡难河卫、朵颜三卫等十五个卫,一个海剌儿千户所,这些卫所大部分都是蒙古人游牧的土地,明廷任用一些归降的蒙古将领来管理,以达到“以夷制夷”的目的。
鬼力赤在阿苏特部首领阿鲁台帮助下取得汗位后不久,阿鲁台就与鬼力赤和他的旧臣太师右丞相马儿哈咱、太傅左丞相也孙台产生了重大矛盾。最后马儿哈咱弃主潜回了瓦剌故地,也孙台被阿鲁台所杀。阿鲁台与鬼力赤徙居海剌儿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河),东部蒙古恢复了故土。
1408年,元裔本雅失里在蒙兀儿斯坦军队的支持下,亲自率军征讨鬼力赤以复兴北元。然而,未及大军来到,由于鬼力赤与阿鲁台矛盾激化,鬼力赤被阿鲁台所杀。这是北元第三起臣弑君事件。
鬼力赤,此人只出现在《明实录》等汉籍中,蒙文史书无记载。因此,他相当于蒙文史书具体哪一个人,学术界仍有争论。不过对于他的家系属于窝阔台后裔,大家没有争议。鬼力赤被认定为窝阔台后裔的一个有力的证据,是汉籍说他“非元种”或“非元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