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13 03:50
魏奉思,1941年11月24日出生于四川绵阳,空间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41年11月24日,魏奉思出生于四川省绵阳市。
1963年8月,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物理系空间物理专业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工作。
1960年—1966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
1964年下半年,作为工作队成员从肥西县转战到安徽寿县南塘生产队。
1980年—1981年,在美国华盛顿天主教大学做访问学者。
1988年,晋升为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
1990年,成为国务院批准的第四批博士生导师。
1992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1993年,参与建立中国科学院日球物理数值开放研究实验室,并担任主任。同年受李钧院士等人的委托负责起草中国空间物理发展规划,提出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子午工程”构想,并担任总体组长、工作组长、科技委主任(至2004年)。
1994年,前往德国马普学会高空大气物理所做访问学者,从事行星际扰动传播研究。
2001年,中国科学院日球物理数值开放研究实验室整合为中国科学院空间天气学重点实验室,魏奉思继续担任主任。
2002年,提出国际空间天气子午圈计划建议。
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7年,受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地学部委托,负责“中国空间天气发展战略建议”咨询专家组工作。同年应邀受聘为中国气象局空间天气咨询专家。
2017年4月,受聘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空间科学与应用技术研究院院长。
魏奉思负责提出、组织和推动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子午工程》、国际空间天气子午圈计划建议,并担任 “日地空间环境与空间天气”学科指导小组组长,在行星际激波动力学过程、传播特征、三维非对称模型、与日球电流片相互作用以及在磁云边界层、行星际磁重联和空间天气预报方法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近十多年来致力于中国空间天气科学事业的开拓与发展,先后负责有关中国空间天气科学、空间科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等工作。
魏奉思从理论上得到了行星际激波在非均匀的运动介质中传播的解析解,预言太阳耀斑产生的激波可以传播到10〜20AU以远而衰减不大,此结论为后来飞船观测所证实。提出耀斑激波传播的三维非对称物理模型,其结果可以解释相应地球物理效应的非对称性。发现行星际扰动在传播过程中将向赤道低纬电流片方向偏转、会聚,电流片阻碍行星际扰动的跨越传播,导致行星际扰动和地磁扰动的同侧效应。提出“东半球空间环境地面综合监测子午链”大科学工程,国家发改委于2005年正式批准立项。
魏奉思从1995年起先后主持“八五”、“九五”和“十一五”国家重大基金项目,自2002年起任国家基金委地学部“日地空间环境和空间天气”优先发展领域学科指导小组组长,先后负责主持中国空间天气保障能力、空间科学、数字空间等中科院咨委会批准的学科发展战略研究。
根据2020年4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空间科学与应用技术研究院网站显示,魏奉思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国家部委奖六项。
2017年8月1日至3日,在北京举行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等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全球华人空间天气科学大会,在会上魏奉思表示,希望科技工作者们进一步加强对基础科学的研究,将基础科学与中国“天基”、“地基”空间天气监测网共同构建成空间天气科学“三足鼎立”的立体化稳定格局。他说“希望年轻的科研工作者们树立科学自信,发挥创新争先精神,让中国空间天气科学的发展领跑世界。”
2016年4月25日晚,魏奉思应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球物理学院、地球科学学院、科技处邀请,以《新兴的空间天气科学与有效和平利用空间》为题在九教国际学术报告厅作报告。
2016年9月5日晚,魏奉思应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邀请,以《有效和平利用空间与正在走来的“数字空间”》为题在将军路校区主楼4楼报告厅作报告。
2016年12月21日下午,魏奉思受邀参加在樱顶老图书馆举行的武汉大学珞珈讲坛第160讲,以《数字空间是空间科技的战略新高地》为题作报告。
魏奉思的家境相对来说比较困难,父亲在他上高中时去世,母亲是小学教师,家中还有个弟弟。读大学时,母亲每月给他15元生活费,伙食费就花掉12.5元,剩下2.5元还要买些生活用品。当年从北京到成都的慢车票要12.5元。即使每个月都很节省,但还是连买书的钱都没有,他只能抄写讲义,到图书馆借书看。
魏奉思在行星际激波传播特征研究,电流片对行星际扰动传播影响的研究,提出磁云边界层新概念、新定义和新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受到国际该领域委员会主席M.Dryer博士等人的高度评价,认为“这类研究从根本上讲是重要的”,“研究是非常强有力的”。“它是对空间物理的重要贡献”,并在国际J.Geophys.Res.、Space Sci.Rev.等多种重要刊物上不断为中国国内外学者检验、确认和发展,行星际扰动传播规律的研究经受住了近20年学术界的检验。(何梁何利基金会评)
2002年魏奉思提出了“国际空间天气子午圈计划”,他希望以开放的姿态,请国际科学家来一起做这件事,把世界其他地区的地基观测建立起来,把整个子午圈上的国家和地区联合起来,这不仅会给中国空间科学带来发展,也会促进世界空间科学的发展。他的想法马上得到国际社会众多科学家响应,认为这是一个创举。(《深圳特区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