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1-06 07:09
鱼台大米的种植区域主要分布于位于微山湖西畔的鱼台县境内,种植品种主要为鱼农1号、圣农301、豫粳6号、津稻263等优质高产品种,鱼台大米以其优良的品质,被誉为鱼台县的土特产,乃至山东省的土特产之一。
“鱼台大米”粒大均匀,晶莹透亮,洁白如玉,富含蛋白质、粗脂肪、赖氨酸、高钙、铁与维生素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蒸煮质量佳,气味清香,饭粒完整,柔软爽滑,冷后不硬,剩饭温食后仍保持原有风味。
外观及加工品质
鱼台大米外观呈淡青色,米粒椭圆形,大小均匀,呈玻璃质透明,出糙率85%,精米率74%,整精米率71%,垩白粒率≤15%,垩白度≤3%。
蒸煮及食味品质
蛋白质含量7%至10%,胶稠度≥6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至20%,食味分值≥70分。蒸煮时有大米特有的清香味,米饭粘着有油光,口感软绵有弹性,适口性极佳。
价值及物化品质
鱼台大米,入脾、胃、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滋阴润肺、除烦渴的作用。《黄帝内经》中记述大米具有润肺养生的功效,对于因肺阴亏虚所致的咳嗽、便秘患者可早晚用大米煮粥服用。《洗米诗》曾赞曰:“碎玉翻入青瓦钵,泉清几度酿酒浊。老君炉里日月白,天下争换此物多。”
鱼台县位于山东省的西南部,北依济宁市任城区,西接金乡,东靠微山湖,南与江苏的丰、沛两县接壤,总面积654.2平方千米。
北纬30°至38°之间,被公认为世界水稻黄金纬度线,鱼台县处于北纬34°53′至35°10′与全球顶级水稻产区日本新泻、韩国水原同在这一纬度,属暖温带季风型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平均年日照时数3853小时,太阳辐射年平均总量117.54千卡/平方厘米,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14.2℃,雨量集中,平均降雨量702毫米,无霜期为203天,水热同季,特别有利于水稻种植。
鱼台县属淮河流域泗运河水系,东濒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闻名世界的京杭大运河从东部穿流而过。境内17条河流纵横交错,水资源总量5.04亿立方,地下水17.8亿立方米,排灌设施齐全,桥涵闸配套,水利设施完备,能够充分保障水稻灌溉用水需要。土地肥沃,土壤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微量元素和营养元素含量高于全省平均值,紧靠南四湖生态保护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为发展优质稻米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鱼台水稻采用微山湖水灌溉,湖水常年清澈,无污染,丰富的矿物质为水稻生长发育,生产优质大米提供了物质保障,有利于鱼台大米优质的理化特征形成。
大约六七千年前,鱼台县就有东夷太昊部族聚居。据鱼台县文物部门从栖霞堌堆遗址出土的文物考证,栖霞堌堆遗址属于龙山文化,从固堆顶8米以下为灰褐土、深灰色、红烧土,出土文物有穿孔石斧、石镰,穿孔蚌刀、蚌镰等磨光过的农业工具,到商周时期出土的精美陪葬品,说明当时的农业、畜牧业已达到一个新水平。
鱼台县种植水稻有着悠久的历史。据《鱼台县志·风土》记载,唐虞时期,鱼台县属豫州,“其谷宜稻麦”,“谷之品有黍、稷、麦、菽、稻、梁秫、芝麻”。
在当地挖掘的汉墓中,就曾发现先民种植的稻谷,说明鱼台县至少在汉代就已开始种植水稻。
明清时期,鱼台县就有种植水稻列为贡赋的记载。清康熙《鱼台县志·赋役志》载明季旧款:“又兑军攒运米一千一百石,外加耗二百七十五石……”在文庙祭祀孔子等先贤时,普遍用“稻”作为祭祀品的记录,这说明在明清时代,鱼台大米在全国已具有了知名度。
鱼台县常年水稻种植面积35万亩左右,平均年总产量21.7万吨,其中绿色食品(水稻)种植面积达6万亩。
新中国成立后,鱼台在治水同时,水稻种植从未间断,但面积不大、成功较少。
据《鱼台县志》记载:“1953年,安庄互助组甄锡武等用龙骨水车提坑水种水稻4.6亩,喜获单产187.5公斤的好收成。1954年,全县试种水稻81亩。1956年,金乡(含鱼台)县委、县人委把治水与试种水稻提到议事日程。当年试种水稻300亩,平均单产200公斤。1957年,金乡县委稻改的思路更加明确,决定在原鱼台境内陈湾灌区试种水稻2000亩,长势良好,后遭百年不遇特大洪水淹没。1958年,山东省委指示在沿湖地区大力发展水稻生产,鱼台境内水稻种植3477公顷,单产1260公斤,谷亭区佃户李高级农业合作社种稻186.7公顷,单产3750公斤,获国务院‘大面积高额丰产奖’。”
1959年、1960年受“五风”影响,群众积极性受挫。到了1964年,金乡县(含鱼台)水稻面积达到4.5万亩,平均单产在150公斤以上。
1964年12月,鱼台开展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从1965年开始,鱼台大力推广临沂水稻栽培技术,计划栽种20万亩至25万亩,实际栽种水稻35.35万亩,平均单产165公斤,人均占有近500斤稻谷。
1966年,鱼台全县水稻种植面积已达45万亩,粮食亩产由1963年的69斤提高到357斤。但受“文革”冲击,县、公社、大队领导班子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水稻面积连续三年下滑。1967年水稻面积下降到20万亩。直到1975年,水稻种植面积回升,稳定在40万亩,平均单产350公斤;出现了稻麦年亩产过“长江”的高产典型临河、米滩、八里弯等大队;涌现出人均贡献吨粮的小丁庄、马河等生产队,全县人均贡献粮食250公斤以上,为山东全省人均贡献之冠,成为全国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县,山东省委提出号召“南学鱼台,北学桓台”。
截至2017年, 鱼台全县9个镇街建设了18处1.7万余亩的绿色稻米产业示范园,亩均产量650公斤,稻谷总产达11000余吨,可加工大米成品7000余吨。
1985年,鱼台大米被农牧渔业部评为优质农产品奖。
1986年,鱼台县被定为国家优质大米生产基地。
2008年12月3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鱼台大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09年12月,鱼台大米证明商标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成功注册。
2017年12月16日,国内外知名的12个稻米品种依次接受来自全国稻米研发、生产等领域的17位专家的现场品鉴,鱼台大米综合得分87.357分,获得第二。
鱼台大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山东省鱼台县谷亭镇、王庙镇、鱼城镇、李阁镇、清河镇、张黄镇、王鲁镇、罗屯乡、唐马乡、老砦乡等10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一)品种选择
选用鱼农1号等达到鱼台大米质量特色的优质品种。
(二)土壤条件
潜育型幼年水稻土、湿潮土型幼年水稻土、潮土型幼年水稻土、盐化潮土型幼年水稻土。土壤pH值在7.1至7.7,有机质含量2%至5%。
(三)栽培技术
1.种子处理:选用优良种子用浸种灵浸种2至3天,用清水洗净后直接播种。
2.育苗:湿润育秧。5月5日至10日播种,每亩净秧田播种30千克至35千克。
3.插秧:秧龄35d至40d。麦收后及时整地插秧,6月20日前插完。插秧密度每亩1.8至2万穴,每穴4至5株。
4.施肥:基肥,麦收后实行秸秆还田,亩施磷酸二铵7.5至10千克、硫酸钾7.5千克、尿素5至10千克。追肥,插秧后5至10天追分蘖肥尿素15至17.5千克/亩;烤田复水后追幼穗分化肥尿素10千克至12.5千克/亩;抽穗期补施粒肥尿素2.5至5千克/亩;
5.灌溉:湖水灌溉,插秧后灌护秧水3厘米至5厘米、分蘖期保持1.5厘米至3厘米水层,够苗烤田,中后期间歇灌水、湿润管理,收割前7至10天停水。
6.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收获
在10月5日至15日水稻充分成熟后适时收割,按品种单收、单脱、单储藏。
(五)加工工艺
稻谷经过清理(磁选)→去杂→砻谷→谷糙分离→碾米→白米精选→色选→抛光→白米分级→检验→包装→入库。
(六)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米粒呈半透明,有光泽,垩白小,垩白率低,外形呈短椭圆形。米饭饭粒洁白完整,有油光,软而不粘、有韧性,气味清香,软硬适口,凉后仍能保持良好口感。
2.理化指标:直链淀粉含量15.0%至20.0%,胶稠度≥65毫米,垩白粒≤15%,垩白度≤3%,碱消值6至7级,蛋白质含量7%至10%。
3.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鱼台大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山东省鱼台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