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23 17:57
鲁可荣,男,1970年出生,安徽芜湖人。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入选者。长期致力于农村社会学、农业社会学(主要包括:农村发展与管理、乡村价值传承、农业多功能性、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农村社会组织与乡村治理、农村留守人群、农民教育培训)等领域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
1.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传统村落的集体记忆建构与乡村价值传承保护机制研究》(16BSH047),2016.6-2019.6,未结题。
2.主持浙江省社科规划“三农”专项课题:《新形势下浙江省农村社会治理转型困境及创新对策研究》(17SNYJ04YB),2017.10-2017.12,未结题。
3.主持浙江省民政政策理论研究规划课题:《协商民主在农村社会精细化治理体系中的价值与机制研究》,(ZMZD201615),2016.7-2017.4,已结题。
4.主持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项目攻关计划规划重点项目:《浙江省传统村落的价值解析及保护发展研究》,(2014GH012),2015.7-2017.6,未结题。
5.主持香港乐施会委托课题《禄劝项目在乡村价值传承与重建的反贫困研究与经验总结》(15026),已结题。
6.主持金华市委组织部委托课题:《金华市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现状及创新体制研究》,2014.1-2015.1,已结题。
7.主持全国老龄政策理论研究部级课题:《发达地区农村留守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与农村老年协会的功能发挥——以浙江为例》,(QLB2014A007),2014.6-2015.6,已结题。
8.主持金华市社科联:《桐琴镇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创新机制研究》,2013.1-2014.6,已结题。
9.主持浙江省民政厅政策理论研究规划课题:《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中的老年协会功能发挥及能力提升研究》,(ZMYB201312),2013.12-2014.12,已结题。
10.主持浙江省民政厅课题:《农村社会组织建设与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浙江模式”》,(12MZLT025TJ),2012.2-2013.2,已结题。
11.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发达地区农村社会组织建设与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研究——以浙江为例》,(11YJA840010),2011.6-2014.6,已结题。
12.主持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新形势下浙江省农村社会组织建设与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研究》,(11YD59YB),2011.6-2103.6,已结题。
13.主持浙江省玉环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委托课题:《玉环县“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2011.2-2011.12,已结题。
14.主持浙江省农业软科学课题:《浙江省农业社会化体系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201104),2011.4-2011.12,已结题。
15.主持浙江省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规划课题:《浙江省农村老年人协会建设与管理现状及促进政策研究》,(ZRCA201011),2010.11-2012.11,已结题。
16.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纪念建党九十周年)立项:中国共产党早期乡村建设思想与实践及其历史经验研究(10JDJNJD274),已结题。
17.主持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委托课题:《公平发展与公共治理 分项目——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发展及政策研究》,(GED/M/1016),2010.3-2011.3,已结题。
18.主持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委托课题:公平发展与公共治理 分项目——城乡基层社会组织建设及促进政策研究(GED/M/09F1),2009.1-2010.1,已结题。
19.主持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安徽省新农村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AHSK07-08D87),2007.6-2008.7,已结题。
20.主持安徽省教育规划课题:《安徽省新型农民教育培训研究》,(JG06072),2006.6-2007.6,已结题。
21.主持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安徽省农民素质与职业技术教育研究》,(JG0707034),2007.6-2008.6,已结题。
22.主持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培养模式》,(FGB060295),2006.6-2007.6,已结题。
23.主持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一般课题:《安徽省新型农民培养的诱致性因素研究》,已结题。
1.《精准扶贫与乡村再造——基于云南禄劝实践的反思》(合著,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2月版。
2.《柔性扶贫:基于乡村价值的扶贫理念》(合著,2/2),中原农民出版社2016年8月版。
3.《农村社会组织建设与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基于浙江实践的研究》(独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年3月版。
4.《民国乡村建设思想研究》(合著,2/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5月版。
5.《中国共产党早期乡村建设思想研究》(合著,2/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6月版。
6.《中国城乡基层社会组织发展与管理》(合著,1/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8月版。
7.《农村社区发展动力研究》(合著, 2/3),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8.《乡村旅游与农村社区发展》(合著,2/2),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年2008年11月版。
9.《后发型农村社区发展动力研究——对北京、安徽三村的个案分析》(独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年1月版。
10.《农村社会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一副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11月版。
11.《新农村:乡风文明》(新农村建设导读丛书,第一副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
发表论文
1.《农村社区发展创新及动力分析》,《青年研究》2008年第2期。
2.《我国西南地区中药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发展模式分析》,《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年第3期。
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后发型农村社区发展动力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08年第8期。
4.《城乡基层社会组织发展与管理状况调查分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5.《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发展与管理困境及对策》,《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6.《大学生自杀预防干预机制缺陷及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社会工作》(理论版)2010年第5期。
7.《对农业的性质与功能的重新认识》,《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8.《中央苏区乡村建设思想及其历史经验》,《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9.《新生代农民工流动团支部建设的基本途径》,《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青少年导刊》2011年第10期全文转载)。
10.《外来农民工流动党支部建设的重要作用及基本途径——以浙江省玉环县为例》,《理论导刊》2011年第5期。
11.《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发展困境及政策建议》,《学会》,2011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农业经济研究》2011年第6期全文转载)。
12.《乡村旅游与农村公共卫生环境建设》,《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年第10期。
13.《加强外来农民工流动党支部建设》,《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12月15日第11版。
14.《浙江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供需现状、问题与对策》,《广东农业科学》2012年第20期。
15.《浙江省农村老年协会能力建设现状及促进政策》,《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年第23期。
16.《村域转型与发展研究的基本理念、框架及路径》,《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4期以“走出‘内发的村庄’” 转摘)。
17.《新型城镇化中外来农民工社会融入服务及社会管理机制创新——基于浙江省武义县桐琴镇的调查》,《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18.《民国初期沈定一的东乡自治实践及乡村自治思想》,《中国农史》2013年第4期。
19.《农户视角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意向及实际满足度比较》,浙江农业学报2013年第4期。
20.《“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的农村调查》,《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12月18日。
21.《小农的嬗变:<兴国调查>八个农民家庭的追踪研究》,《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
22.《农业生产组织对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意向及实际满足度分析——基于对浙江省178例农业生产组织的抽样调查》,《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
23.《文字留村与村落重振:乡村学校嬗变与村落发展探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
24.《农村居家养老何以可行及可持续——基于浙江“金东模式”的实证分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
25.《从“失落”的村民自治迈向有效的协同共治——基于金华市乡村治理创新实践分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
26.《基于文化自觉的传统村落文化传承路径分析——以月山为例》,《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
27.《传统村落的公共空间变迁与乡村文化传承——以浙江三村为例》,《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
28.《传统村落的综合多元性价值解析及其活态传承》,《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2期。
29.《民族地区精准扶贫与乡村价值再造——基于云南省禄劝县扶贫项目的实践反思》,《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民族问题研究》2017年第8期全文转载)。
五、所获主要荣誉(含科研、教学类,综合类):
1.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14年度全国老龄政策理论研究二等奖,2014年12月,独立。
(2)《“三农”经典解析》获教育部第三批“精品视频公开课”,2013年5月,(4人,排名不分先后)。
(3)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2013年3月,(排名第2,6人)
2009年9月28日,中国农业大学与莱州市金海种业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如何发挥合作社服务功能研讨会”在金海种业举行。鲁可荣教授以及安徽大学、安徽财经大学等全国知名的合作社问题专家参与研讨,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2012年8月18日至19日,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第一届青年学者论坛在浙江临安市举行,鲁可荣教授应邀参与。在第四单元“农村社会管理与社会政策”中,鲁可荣教授从浙江的实践经验出发,农村社会组织建设在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会后,所有与会学者合影留念。
2009年7月7日,浙江师范大学农村研究中心鲁可荣教授携科研人员对沙门镇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践基地进行调研。鲁教授对该镇大学生村官的“结合实际,抱团创业,反哺农村”的创业思路表示肯定。
鲁教授一行先后考查了县劳动力服务中心沙门工作站、滨港工业城部分企业,与该镇大学生村官进行了交流讨论,详细了解了该镇工业经济发展和大学生村官创业情况。鲁可荣教授指出,沙门镇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践基地实践性强,作用发挥得很到位,特别是玉环劳动力服务中心沙门工作站体现了创业特色,具有独创性和推广意义;大学生村官创业思路不能仅限于农村、农业,要有长远的眼光,立足当地实际,狠抓滨港工业城开发带来的各种机遇;创业实践基地要着重服务好当地工业经济,劳动力服务中心要在一产从业人员转二进三中发挥桥梁作用;同时,他希望大学生村官在创业的道路再接再厉,走出自己的特色,形成长效机制。
本书尝试运用社会学、发展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来分析欠发达农村社区发展的内部动力以及外部因素,运用社区发展理论和社会系统整合论等理论,通过对我国农村社区类型的重新划分,以农民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以发展为目标,寻求促使我国大部分以农业为主的后发型农村社区发展的内外部动力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从而,为欠发达农村社区的新农村建设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方法,探索欠发达农村社区的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机制,对构建后发型农村社区发展的动力系统理论,丰富和完善已有的社区发展理论具有重要价值。
《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之三)-农村社区发展动力研究》共分八章,主要介绍了乡村旅游的内涵、类型及特点,乡村旅游与乡村功能变迁,乡村旅游与农民生活方式变革,乡村旅游与农村社区建设等内容
。为了深入研究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旅游与农村社区发展的关系,由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教授率领的课题组历时三年多,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深入全面地调查了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特别是对北京昌平的乡村旅游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考察了乡村旅游对农村社区发展的影响。此书是这一研究项目的成果之一。
立足于我国农村社区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社区发展的目标和有利条件,从自组织理论的视角和对农村社区发展的典型案例的分析,深入系统地研究农村社区发展的动力机制。全书由上、中、下三篇内容组成,上篇主要介绍农村社区发展的内涵、农村社区功能以及农村社区发展的主要内容;分析了农村社区发展的国际和国内的时代背景,阐述了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加快农村社区发展的重大意义。中篇主要是运用自组织理论结合农村社区发展的实践对农村社区发展动力进行理论分析,探讨农村社区发展动力系统的形成机制。下篇主要根据实地调查研究资料,选取了三个不同类型的农村社区发展的典型案例,
通过案例研究方法分析了影响农村社区发展的各种内外部因素,对农村社区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行了探讨。
1.《村域转型与发展研究的核心理念、框架及路径》,载《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2.《浙江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供需现状、问题与对策》,载《广东农业科学》2012年20期。
3.《浙江省农村老年协会建设与管理现状及促进政策》,载《社团管理研究》2012年07期。
4.《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载《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5.《城乡基层社会组织发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载《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6.《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发展与管理现状及促进政策分析》,载《社团管理研究》2012年01期。
7.《加强外来农民工流动党支部建设》,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12月15日。
8.《中央苏区乡村建设思想及其历史经验》,载《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外来农民工流动党支部建设的重要作用及基本途径——以浙江省玉环县为例》,载《理论导刊》2011年05期.
10.《新生代农民工流动团支部建设的基本途径》,载《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1.《中共早期乡村建设思想的基本内涵及其对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载《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2期。
12.《对农业性质和功能的重新认识》,载《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3.《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发展困境及政策建议》,载《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4.《大学生自杀预防干预机制缺陷与学校社会工作介入》,载《社会工作(下半月)》2010年05期。
15.《安徽省留守农民素质状况、培训需求及新型农民培训分析》,载《中国集体经济》2010年01期。
16.《城乡基层社会组织发展与管理状况调查分析》,载《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7.《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后发型农村社区发展动力研究》,载《农业经济问题》2008年08期。
18.《农村社区精英的发展创新及动力分析——以北京、安徽三个农村社区发展为例》,载《青年研究》2008年02期。
19.《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培养新型农民》,载《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0.《农业的公共产品性与政府的作用》,载《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2期。
21.《论农业的公共性》,载《调研世界》2007年04期。
2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农民培养》,载《未来与发展》2006年09期。
2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动力研究》,载《高等农业教育》2006年07期。
24.《贫困大学生心理压力和人际交往障碍分析》,载《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06期。
25.《关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和处理——对“非典型性肺炎事件”的社会学分析》,载《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3年04期。
26.《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及养老方式探析》,载《乡镇经济》2002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