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画(鲁派内画)

更新时间:2024-09-04 05:50

内画(鲁派内画),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鲁派内画技艺最初由北京传入。清光绪年间,博山协顺庄的王凤诰在去北京做生意,得知京城艺人周乐元熟稔内画技艺,便多次拜会周乐元,希望可以窥知内画艺术的技法。有一次,王风诰看到了绘制内画的钩形竹笔,了解到了内画的奥妙。于是,他返回博山闭门学艺,反复摸索内画绘制技艺,逐步掌握了内画的一些初步技法,但由于自身不善绘画,所以他并没有在内画艺术上有大的建树。清代光绪十六年(1890年),博山画师毕荣九从王凤诰那里学得内画技艺,他和当地的孙坦普、薛向都等画师经过细心钻研,反复琢磨,终于熟练地掌握了内画技术。画师们结合博山地方艺术尤其是陶瓷艺术的特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由此奠定了鲁派内画(博山内画)艺术的基础。

在发展的过程中,博山内画几经起落。从清末到抗战前,鲁派内画经历了其发展的第一个兴盛时期。抗战时期,艺人四散,内画艺术一度中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博山当地政府的提倡和支持下,老艺人张文堂、薛京万重整旧业,鲁派内画迎来第二个兴盛时期。“文化大革命”期间,内画工艺被严重政治标签化,艺术性受到损害,市场也比较萧条。改革开放后,内画获得较快发展,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李克昌、张广庆、孙即杰、文向君等内画大师的引领下,鲁派内画进入第三个兴盛期。

文化特征

鲁派内画作为传统的地方工艺,其传统性的艺术特色与精髓概括下来主要体现在“釉”“融”“贵”“满”“妙”五个字上。“釉”是指内画所用的颜料为瓷器上所用的釉彩,利用釉彩在内画壶的壶壁上作画,经过高温烤花固定,克服了内画遇水褪色的弱点,使内画产品更易于收藏和使用;“融”是指鲁派内画鼻烟壶集书法、绘画、雕刻于一身,把博山琉璃的工艺技法与国画、油画等艺术手法融于一体,在构图时还要考虑与壶坯轮廓、材质、色彩等的关系,合理地将内画与内书安置于其中;“贵”是指色料名贵,种类繁多。博山地区盛产琉璃,种类多样,各种色料多达数百种,其中不乏名贵品种,比如映青(水晶料着色的蓝色琉璃)、金红(以赤金为着色料的琉璃)、铺丝(用琉璃料抽丝排成平面)、珐琅、鸡肝石等,用这些色料制成的内画鼻烟壶比较精美,并且体现出鲁派内画艺术的独特性;“满”是指画面构图饱满,线条流畅。1958年,薛京万发明了内画毛笔,使内画的线条更加灵活、纤细,增强了内画艺术的表现能力,这也是内画题材转变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内画毛笔得到普及后,鲁派内画开始转为绘制场面更加宏大的作品,将众多人物集中于一壶之内,如李克昌的《洛阳兴殿图》、文向君的《百美图》、孙即杰的《百子图》等,画面人物刻画细微,动物栩栩如生;“妙”是指作者“寓情于景”,将自己的真实情感和对传统文化的体悟与现代的审美情趣相结合,抒发于作品当中,赋予作品深沉浑厚、隽永含蓄的神韵意境。

制作工序

鲁派内画的制作主要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选料,必须选用透明或半透明的材质,经过磨制或熔炼吹制而成。其次是制胎,用钻石粉磨具先在壶口中心打竖眼,再向四周逐步扩展,直至内壁匀细适度为止。最后是壶内书画,根据壶形设计图案,用勾笔直接在壶内勾好线条,西洋画则用淡赭色起稿。着色时应手法利落,一气呵成,避免厚薄不匀或漫浸外溢。

题材作品

鲁派内画的内容最先是简单的装饰图案,后来随着技艺的发展慢慢地向国画借鉴,逐步发展到山水、人物、花鸟、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题材,并进一步模仿传统名画,同时加上了题款、印章,使内画作品日臻完美,主要有《水浒一百零八将》《清明上河图》《红楼梦》《洛阳兴殿图》《百子图》《百寿图》《百美图》《百鹤图》《百蝶图》《泰山雄姿》等。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鲁派内画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古老稀有的传统民间手工技艺,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鲁派内画在题材、工艺、构图、地域特色上都有较高的美学及欣赏价值。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鲁派内画吸收凝练了博山当地的民俗风情和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其所表现的艺术形式也充分反映了博山当地的人文风情,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功能;对从事传统手工艺研究的工作者而言,鲁派内画特有的活态流变性可以作为历史资料而起到独特的科研功能。

传承状况

传统产品市场萎缩

随着社会进程的发展,内画产品的实用性逐渐减弱,很多器形因不再具有实用性而逐渐脱离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流通性逐渐降低,使内画市场逐渐萎缩。同时,一些商家用感光材料大批量复制内画图案,导致内画市场产品以次充好,良莠不齐,扰乱了市场秩序。

人才结构不合理

博山地区拥有数十名国家级、省级内画艺术大师,但年龄普遍偏大,其继承人大都安于现状,把内画技艺当作谋生的手段,很难赶超师辈们的艺术成就。因内画的学习时间过长,技法难度大不易于掌握,使有意愿接触该行业的新人越来越少,整个内画行业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局面。

品牌建设落后

博山美术琉璃厂解体后,部分内画艺人迫于经济压力改行从事别项工作,部分艺人成立了自己的个人工作室独立经营,呈零散分布的状态,相互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加之没有龙头企业的带领,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现代化消费市场。

传承人物

张路华,1978年出生于山东淄博,鲁派内画代表性传承人、文化部恭王府中国传统内画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内画艺术大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张广庆内画艺术研究院院长。张路华自幼受父亲张广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熏陶开始学习绘画,14岁进入内画艺术研究院学习内画,传承了中国内画传统的操作模式和艺术形式,成年后利用进入中国高等艺术学府系统学习艺术理论的机会,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由民间走入文人化。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张广庆内画艺术研究院获得“内画(鲁派内画)”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内画(鲁派内画)项目保护单位张广庆内画艺术研究院评估合格。

社会影响

荣誉表彰

2005年,鲁派内画作品《八部天龙》获得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及工艺美术博览会银奖。

2006年,鲁派内画作品《东坡礼佛》获得第七届中国美术大师作品及工艺美术博览会金奖。

2008年,鲁派内画作品《姜子牙岐山封神》在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中获得2008年“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金奖;《民心》获得首届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内画艺术委员会精品展金奖;《楚辞九歌》获得淄博市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

2009年,鲁派内画作品《维摩请经变图》获得山东省陶瓷琉璃创新设计大奖赛金奖;作品《严冬过尽绽春蕾》获得“好客山东″标致品牌精品展金奖。

重要展览

2016年10月1日,鲁派内画在“方寸之间·大千世界”——传统内画制作技艺精品展中进行了展览。

2019年,鲁派内画在2019北京世园会“山东省日”活动开幕式中展出;同年4月,鲁派内画在山东省糖酒商品交易会中展出;同年7月,鲁派内画在70年山东成就展中展出。

2020年9月,鲁派内画在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中进行了展览。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