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道夫·哈克

更新时间:2022-03-30 20:09

鲁道夫·哈克(Rudolph Haack),早年在当地一家船厂当学徒,后进入当时设在什切青的德国一所船舶工程学校格拉鲍(Grabow)船舶工程学院学习 专业技术。

简介

1833年10月17日出生于波罗的海沿岸的德国小港口城市沃尔加斯特(Wolgast)

人物生平

1856年,鲁道夫·哈克受聘担任位于布雷多(Bredow)的福切尼和布鲁克公司(Messrs. Fürchtenicht and Brook)的总工程师。第二年这家公司扩建为后来大名鼎鼎的伏尔铿什切青机械制造股份公司(Stettiner Maschinenbau A.G. Vulcan),因此哈克也成为伏尔铿公司发展史上重要的奠基者之一。普法战争期间,鲁道夫·哈克曾在普鲁士军中服役,因功获得一枚铁十字勋章。

普法战争前夕,针对自身海军力量薄弱的缺陷,普鲁士政府热心于扩充海军。然而当时,普鲁士的造舰工业发展落后,海军装备的主要军舰大都依赖从国外定制,德国海军部曾与伏尔铿公司商谈有关自行建造铁甲舰的事宜。但是在当时的德国,此事对多数人而言风险无疑太大,使得谈判处于停滞状态。最终鲁道夫·哈克承担起了责任,并获得了成果成功,1873年由伏尔铿建造的德国第一艘国产铁甲舰“普鲁士”号(Preussen)顺利下水,使得德国造船和钢铁行业在世界的声誉获得显著的提高,德国海军的造舰订单从此主要留在本土,鲁道夫·哈克也成为德国军舰建造史上的传奇人物。

从1881年开始,中国政府为发展近代化的海军而积极在欧洲订购新式军舰,时任伏尔铿公司技术经理的鲁道夫·哈克担纲了中国海军“定远”、“镇远”铁甲舰,“济远”、“经远”、“来远”巡洋舰的设计和工程主持任务,与中国驻德外交人员李凤苞、徐建寅、许景澄等多有交流。

1887年,哈克离开什切青前往柏林定居,一方面究心于运河机械的研究,同时仍然继续为伏尔铿公司提供服务,担任技术顾问。移居柏林期间,鲁道夫·哈克撰写了多篇涉及海军装备技术的重要文章,其在1896年发表的有关德制中国军舰在甲午黄海海战中表现情况品评的文章,是研究甲午战争的重要参考资料。

1898年,哈克受德国政府委托,开展船舶运河航行中适用机械的实验。其在多特蒙德—埃姆斯运河(Dortmund-Ems Canal)上进行的实验结果被广泛引用。为此,哈克曾获得1900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金奖。他还同克拉默先生(R. Cramer)一起,担任了多特蒙德—埃姆斯运河位于赫恩(Herne)附近贺礼汗堡(Henriehenburg)河段上的大型升船机的设计评委,最终采用的设计造型雄伟,声名远扬。

在规划连接北海到东海的运河时,哈克先生主张修建较大的船闸,可惜未能得以施展。1903年,哈克的好友、日耳曼劳埃德公司技术总监米登多夫(Middendorf)逝世,由哈克一度接任了劳埃德技术总监职位。鲁道夫·哈克还曾是德国工程师协会(VDI)柏林分会主席、德国海事技术协会(STG)名誉会员。

1904年,哈克正式退休,定居于新埃伯斯瓦尔德,1909年12月12日逝世于斯。 由他所奠基的德国运河升船机科学系统,百年之后在中国三峡大坝水利工程中也得到了运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