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0 14:15
鲁隐公观鱼台,位于鱼台县张黄镇武台村西。是春秋时期棠邑治所,为鱼台县著名的古迹名胜之一。公元前718年(春秋隐公五年),鲁隐公在武棠亭观鱼。
鲁隐公观鱼台位于鱼台县张黄镇武台村西。是春秋时期棠邑治所。公元前718年(春秋隐公五年),鲁隐公在武棠亭观鱼。现遗址面积1.2公顷,南北长125米,东西宽96米,高3米。土层为黑花土、灰土、黑淤土。出土文物有鬲足、鼎腿及粗、细绳纹陶器片等。北部断崖处,曾出土商代石器;西北部顶至1.5米处,曾挖出石匣墓,墓中有汉代陶器和汉画像石。1985年4月17日,公布为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6月20日被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观鱼台遗址现仍高出地表2~3米。明崇祯年间 (1628~1644年) 在此立一石碑,正面镌刻“鲁隐公观鱼处”6个大字。碑阴刻记则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 完成。两朝同树一碑稀世少见。旧为鱼台八景之一。
据记载,鲁隐公不听大臣的劝阻,执意到棠地(棠邑,今鱼台县)观鱼。有位名叫臧僖伯的大臣絮絮叨叨一堆的大道理,鲁隐公一句“吾将略地焉”——我是去巡视边疆,“遂往”。按说,巡视边疆不是多大点儿事。但《春秋》《左传》等史籍中却对此颇有微词:非礼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打鱼是贱业,身为诸侯不理国家大事,却跑去看热闹,不是正事儿,“非礼也”。
事实上,在东周时期诸侯中,鲁隐公算是一位有作为的国君。他在位期间,制定了灵活务实的内政外交政策,使得国家富足,人民安宁。摄政的第二年,隐公就在棠邑与今徐州一带的戎人签订盟约,三年后复来此处观鱼,这些皆有据可查。隐公观鱼事件在后世古籍中多有议论,历来贬多于褒。但史家的褒贬往往角度不一,受时代影响,各有各的见地。作为一名多有建树,且不贪君位,却被太子弟弟怀疑、蒙冤被杀的国君,当地人民宁愿相信,鲁隐公远足观鱼是为了考察民情、与戎结好,而不认为他是耽于享乐、单纯的“游山玩水”。因为,对鲁隐公观鱼之事的刻意贬低,应该是始于那位弑兄的鲁桓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