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侃

更新时间:2021-08-01 10:05

鲍侃,原名鲍敏卿,生于1916年农历六月二十日,著名儿童歌曲《丢手绢》词作者(关鹤岩谱曲),曾被推选为全国幼儿教育教研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顾问。

人物履历

1916年出生在陈婆渡鲍家公式的一个农民家庭。

1933年2月从宁波女中转入浙江省立宁波中学。

1934年初中毕业。毕业后历任鄞县民众教育馆、私立幼幼幼稚园、私立国粹小学教员。“九一八”日本侵占东北之后,作为一个爱国热血青年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

1937年卢沟桥一声炮响更激起她奔赴抗日前线的决心,经串联策划,鲍侃毅然辞去教员工作,一行20余人于1937年11月18日离别故乡宁波,经新昌、金华、九江抵达八路军武汉办事处。经办事处引导教育和说服,为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先去山西临汾刘村八路军学兵队。

12月30日鲍和同行的宁波女同志一起进入二战区四分校,脱下旗袍穿上军装当了一名女兵。

1938年在青年军官教导团担任政治教官,为学员讲解毛泽东的《论持久战》。

1939年2月底从兴县经黑峪口过黄河,3月12日抵达革命圣地延安。第二天就进了向往已久的抗大,成为抗大五期学生,从此改名为鲍侃。

1939年9月抗大女生班合并到中国女子大学,在女大她学习非常努力并被选为全校学习模范,同时还参加歌咏队、舞蹈队,还是女大啦啦队长和唱歌指挥,当时她是编写宣传歌词和即席编啦啦词的能人。

1941年还没有从延安女子大学毕业的鲍侃就被分配到延安保育院当文化教员、保教科长,还参加了陕甘宁边区文教群英大会。在保育院期间,与其他保教老师一起研究业务,编写故事、儿歌、音乐、手工等各种教材。

1942年秋,鲍侃整理教材深得重庆各界好评,得到了展会奖,也为延安幼儿教育嬴得了荣誉。

同时期,创作出耳熟能详的《丢手绢》。

1943年的“抢救运动”中,眼睛几乎失明,牙齿也被打掉了18颗。

1947年,鲍侃加入共产党,

1950年调重庆任西南军区直属托儿所副所长、西南军区保教训练班主任、保育院副院长等职。

1954年后调任全国妇联儿童福利部(后改儿童工作部),长期从事托幼工作。

1990年7月20日,74岁生日时完成自己一生追求光明,投身革命的坎坷历程的自传,约45000字。

2006年7月,90岁时,由她的三个孩子;蔡勤.蔡大年和蔡大成打印成书。自传名为《人生一侃》。

家庭成员

丈夫是红军干部蔡国铭,二人的结合是贺龙将军的大媒。

人物评价

母亲活泼开朗,爱唱爱跳(女儿蔡勤,2014年)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